时间:2024-05-08
金志新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观察周围世界,不拘泥于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作文教学不能统一化、模式化,要激活学生的内在认知和体验,将自我感受富有创造性地表达出来。本文从“感受生活,从新视角遴选素材”“ 挖掘教材,迁移训练”“增加实践体验,丰富感知,创新表达”三方面谈谈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具有个性。
一、感受生活,从新视角遴选素材
作文与生活相辅相成,生活充实,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方能饱满,有质量。中年级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埋下认知、体验的种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认知标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素材,整合生活经验,从不同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展开探究,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比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作文1中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材给出的图片包含乡村农舍、游乐场、图书馆、森林、古朴小镇等,这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别有一番情趣,值得作为推荐的好地方写进作文,选择这样的素材写作虽然比较稳妥,但是难以写出新意。因此,教师要在精准解读编者用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挖掘生活认知和体验,打开思路,从全新的角度选择素材。比如,选择与父母一起去过的网红打卡地,写出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可以从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出发,写放学后和伙伴偷偷躲起来玩耍的秘密基地;还可以写一个躲雨的好去处……选取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作为素材,创造性地表达,方能写出佳作。
二、挖掘教材,迁移训练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说:“写作过程中,模仿是第一步。”小學中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写作,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本写作方法,有一定写作能力之后,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表达。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在深入体悟和思考教材的基础上,创新表达。
比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紧扣文中的一连串动词,引导学生探寻作者是如何介绍“爬山虎是一步步向上爬的”。首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动词,并表演该动作,感受语言的生动;随后,播放含羞草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的观察方法,尝试运用一连串动词描述含羞草的变化过程。至此,很多教师认为已经完成了对学生的指导,事实上,这样的教学仍旧处于模仿层面,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对象,激发学生的创新表达意识,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可见,教材文本的仿写和迁移不能停留在机械照搬的维度,要衍生出新的训练重点,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增加实践体验,丰富感知,创新表达
语文教学的核心不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丰富体验。只有思维释放了、体验厚重了,作文才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学生才能有更加敏锐的文学嗅觉。
还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一单元为例,写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时,很多学生介绍了当地的某个景点,选材符合要求,但在介绍时缺少具体描写,只是概括地介绍景点里有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组织“快乐游园会”活动,带领学生去某一景点,在景点中走一走、闻一闻、摸一摸,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形成独特的体验。学生有了鲜活的认知,语言不再套路化、程式化。比如写小路:刚刚进入大门,就看到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伸向远方,旁边铺满了各种各样的鹅卵石……写鱼塘:鱼塘的水清澈见底,鱼儿三五成群地嬉戏,它们浑身鲜红,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
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教师要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丰富认知、锻炼思维,为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奠定基础。
小学中年级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基础阶段,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束缚,要秉承开放和自由的原则,引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表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