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孙俊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百年党史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在祖国大好河山留下了一串串红色足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文化因传承而不灭。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奋进在新征程上的我们将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也将满怀信心,勇毅前行。
井冈山上的红色“接棒人”
赖 星
手持“小蜜蜂”扩音器,笔挺地站在一排排革命旧居旧址旁,介绍井冈山的红色历史……近6年,毛浩夫已面向海内外游客、学员宣讲了4000余场。
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毕业的“海归”青年。2015年从英国留学归来,毛浩夫受爷爷毛秉华的影响,最终选择回到家乡井冈山,成为红色讲解员,并兼任江西干部学院特聘教师。
毛秉华曾50年如一日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爷爷一辈子都在守望井冈山精神,告慰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毛浩夫说。
曾经,为了收集井冈山的党史资料,毛秉华退休后,只身踏上了寻找老红军和红军后代的漫漫长路。他跑遍了湘赣两省边界各县的农村,还深入赣南、闽西以及广州、北京、长沙、洛阳、汕头等地拜访了32位老红军和红军后代,收集革命文物21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毛浩夫对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同样执著。“只有走进历史深处,聆听历史的回音,才能真正感受井冈山精神的脉搏。”近年,毛浩夫重走爷爷走过的路,追寻革命足迹,尽可能多地采集一手素材。
1989年退休后,毛秉华将大部分退休工资用于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多年来,毛秉华为地震灾区群众、井冈山脱贫事业、贫困学生累计捐款20余万元,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井冈山上的“活雷锋”。
与爷爷相比,毛浩夫说自己的接棒之路刚刚起步。受疫情影响,他目前多数时间“宅”在家中研究历史资料,撰写相关教案,忙着设计一堂“旧物初心”的课程。
他和同事们一方面着手联系各地博物馆,希望将相关文物复制件带到江西干部学院课堂,以文物为载体讲述其背后的感人故事;一方面以图、文、视频全媒体的形式展现历史,增进年轻学员们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兴趣。
“井冈山上的故事,不仅仅是江西的故事,更是中国的故事。”毛浩夫正探索用中、英“双语”向中外游客描述井冈山的昨天和今天,讲好当代中国的精彩故事。
(摘自2022年5月1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点击
井冈山上的故事,不仅仅是江西的故事,更是中国的故事。毛秉华、毛浩夫祖孙自觉践行井冈山精神,搜集革命文物、宣讲红色故事,使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引领人们为青春之中国和可爱之人民奋勇前行。
【名言链接】
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张志新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适用话题】革命文化 红色精神 红色基因
“从延安出发”:第一代“白毛女”扮演者的青春往事
1942年5月,酝酿许久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毛泽东主持下顺利召开,“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毛泽东在会上提出的文艺工作理念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孟于说:“毛主席讲话以后,我们开始学秦腔、学眉户(戏)、学扭秧歌,男同学打腰鼓。”文艺学习也越来越“接地气”。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1944年到1945年,鲁艺根据西北战地流传的一个民间故事,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
这是中国新歌剧发展史中第一部真正建立在自己民族音调基础上、深刻反映当时社会阶级斗争的现实主义大型歌剧。
在鲁艺期间,孟于亲眼见证了《白毛女》创作的艰难,“我们音乐系的同学张鲁参与了《白毛女》选段《北风吹》的创作。”当时的延安物资匮乏,张鲁在创作期间不得不向孟于借灯油以完成作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将鲁艺迁往华北、东北等地,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也陆续“播撒”到了全国各地。
9月20日,孟于跟随华北文艺工作团,从延安一路来到解放区张家口。11月,华北文艺工作团与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联合对歌剧《白毛女》重新修改加工,孟于和王昆等人成为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在张家口人民剧场连续公演30多场,创造了3天演出6场的最高纪录。
孟于记得,在怀来一次慰问部队的演出中,“演到杨白劳被地主黄世仁逼死的时候,台下好多人泣不成声。最后演到斗争地主黄世仁时,有一个战士激动得忘记了是在看戏,喊着‘黄世仁太可恶了,我崩了他’,端起枪就要向‘黄世仁’冲去。”
为了能将喜儿的真情实感演绎出来,孟于多次参加土改,体会农民的辛酸苦辣。“开始演得不好,后来经常给农民演出,听农民的故事,受农民思想感情的感染,就演得活了。”
(摘自2022年5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有删节)
点 击
《白毛女》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生动地展现革命历程的艰辛、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激荡国人的爱国热情,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名言链接】
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著。
——***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胡锦涛
【适用话题】革命文化 艺术的力量 实践
河北边检总站到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陈 炜
4月26日,河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组织民警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开展“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
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电报,一页页褪色的手稿,一幅幅斑驳的军事地图引人驻足,让人思绪万千。“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靠小推车推出来的……”随着讲解员娓娓讲述的革命故事,大家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民警马咏辉感慨地说:“老一辈革命家身上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红色密码’,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毛泽东曾经伏案起草数百封电报的办公桌、党中央指挥了24场战役的中央军委作战室、解放军战士用缴获的红蓝铅笔和纺线绘制的作战地图……一路听、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思,民警们看着这些简陋的设施和设备,更感历史如镜,透过这面镜子,可以凝视历史的深处,凝望未来的征途,感受“赶考”永远在路上的初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不绝于耳的铮铮誓言,荡气回肠的《红旗颂》,让行走在这片红色热土的民警,仿佛回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革命岁月,感受着共产党员的初心,感受着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峥嵘岁月,感受着当年“进京赶考”的豪情和睿智。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在西柏坡北庄村唱响,由此传遍大江南北。
如今的北庄村,过上了越来越红火的小康日子。今天,河北边检总站的民警们,在这首耳熟能详的红色革命歌曲的诞生地,慷慨激昂地唱响这首革命歌曲,实地感悟西柏坡精神。
奋斗未有穷期,赶考仍在继续。参加现场学习的全体民警感慨万千,一致表示要传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摘自2022年4月28日“人民网—河北频道”,有删节)
点 击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基地的教育作用,让人们在了解革命圣地红色故事的同时,沉浸式感受革命文化的力量,凝聚前行的信心与力量。
【名言链接】
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从开始有人类社会以来,没有哪一个社会能与共产主义社会相比。什么理想也不能同共产主义这一更崇高更伟大的理想相比。
——陶铸
【适用话题】革命文化 西柏坡精神 艺术的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