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命题作文“铭记那份美好”导写

时间:2024-05-08

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 唐惠忠

文 题

生活中,我们经历了许多事,也淡忘了许多事,但记忆深处的那些美好总是难以磨灭,它们如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一抔散发着清香的净土,真实地刻录着一个人日常轨迹中的动人风景。

请以“铭记那份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铭记那份美好”可写的内容很多:美好的故事、美好的场景、美好的人物、美好的情感等,均可入文。

事实上,这也是一道陈题,诸如“美好的记忆”“最好的作品”等文题均与此题相似。

宽题必须细作,老题理应出新。面对本题,假如还是一窝蜂地大写特写“亲情”“考试”“跑步训练”等,很难受人青睐。那么,如何深淘老井让其出清泉呢?以下思路供参考:

1.有一种正渐行渐远的“美好”,值得铭记——像传统风俗、传统手工艺乃至传统器具,像少年时的天真恣意,像曾经的慢节奏生活等,都在这一范围之内。

2.“美好”,总是在不那么“美好”甚至极其不“美好”的境遇中得以突显,并深入一个人的记忆乃至骨髓,因此,最好是设置一个“寒风彻骨”的“严酷环境”。

3.力求写出点波澜、波折,比如曾经漠视或不理解某种“美好”,蓦然回首,才发现那是难得的“美好”。比如时至今日再度审视那份“美好”,才发现当初对她的理解实际是浅层的……

佳作展示

铭记那份美好

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初二 任姿伊

一丛一簇,一朵一瓣,金黄色的你微笑着落下,悄悄将天边染得发亮。

——题 记

柳永说:“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写东南之昌盛,他只用了两种花朵,其中桂花是普遍的,却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中占有一席之地。桂花不稀奇、不妖艳,却总能使人的嘴角上扬。

桂花藏在秋风里,与落叶不同,她是秋的精灵。她带着夏的勃勃生机,给凝重深邃的秋带来一丝光明。桂花像个含羞的少女,在绿叶中躲躲藏藏,直到幽香已沁人心脾,她们才涌出绿叶,把整条街染得金黄。那也就意味着,严寒前的最后一次狂欢,来了。

桂花一直在那儿,静静地躺在枝丫上,咧着嘴儿,发出银铃般的声响,孩子们成群地在桂花树间奔跑。秋风把花吹散,漫天飞舞,落在孩子乌黑的发梢,和通红的脸庞上,她们不像娇贵的蝴蝶,经不起一点惊扰,而是紧紧地依偎在孩子衣服上,陪伴他们跑过整个童年。

桂花香啊,是那种清新而幽远的香,是那种夜入窗棂,又悄然爬上床头的香,更是融入了米香、面香、蜜香的独特的味儿。桂花,在外婆手中融入炒饭、米糕和蜂蜜,在街市中倏然出现。天上飘着桂香,地上人们把桂花锁在面食、米糕中,一口咬下去,便不免感叹:这盛于玫瑰、铃兰的香为何如此亲切?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桂花都开得无比热烈,像一道道金黄的瀑布,似乎始终不会凋谢。人们总是你一捧,我一捧,将桂花藏在衣兜里,摆在街市上。桂花也从不哭泣,是因为她为人们带来无尽的美好,也许,她自己便是那份人间暖阳吧。

闭上眼,便是一夜桂花香满地,静静而来,悄然而去。桂花在秋风中给人们带来值得铭记心底的美好……

点 评

“闭上眼,便是一夜桂花香满地,静静而来,悄然而去……”展现出桂花的美好与神秘。将柳永有关“桂花”的诗词、与桂花有关的美食及生活记忆,有机勾连起来,自然而然展现出了那值得铭记的美好。

铭记那份美好

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初二 顾庭菲

精雕细琢参透万物真谛,刻骨铭心传承匠人精神。

——题 记

“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美好的事物不能永恒,可是有些人偏要耗尽心力刻下那最为深沉的一笔。

祖父是位擅于篆刻的书法家,行事不拘一格。白天“游手好闲”,有时开着小破车四处转悠,有时灌几碗醇香的黄酒醉卧一场。到了晚上则夜以继日地篆刻。当千家灯火阑珊、睡意朦胧时,祖父的书房里总有一盏通明的灯火照亮他忙碌的身影。

有段时间父母出差,将我放在祖父家。那间曾经封闭的工作室正式对我打开,让人目瞪口呆的一切呈现在眼前:破旧的工作室里,墙壁泛着年积月累的灰暗颜色,三面墙排列着摆满了书的书架,留出空隙的那扇窗里阳光照进来,将书桌上的宣纸和篆刻刀映得亮堂堂、光闪闪。古旧、凌乱、神秘……各种情绪在我心里杂陈。

祖父和蔼地拍了拍我的肩,解释道:“书收藏得太多了,书法和篆刻工具也多如繁星,小屋子都装不下了。”我环顾四周,只见墙上飞溅着乌黑的墨水,地上搁满了褐色印章,书本破旧而泛黄。“为什么不扔掉一部分呢?”祖父笑道:“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份美好可要好好收藏!”我的心咯噔一下,欲言又止。

“我来教你篆刻吧!”祖父招呼我。“呼哧——呼哧——”,手起刀落,被削下的石屑飘荡在空中,一会儿工夫,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被削得方方正正。接着,他翻出“皇”的小篆体,告诉我刻画要横平竖直,粗细要均匀,并告诫说:“雕刻可是个慢活儿,往往需要好几个小时,容不得半点差错。”祖父埋下头,像捧着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手中的石块,却突然又叹了口气:“现在可以机械制作,简单又方便,做手工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一起陷入了沉默。

夜晚,风清月朗,几个小时过去,我在祖父旁恹恹欲睡。祖父呕心沥血刻画着一种小花纹,手指被扎破,眼睛累到酸痛,这究竟是一夜的煎熬,还是一夜的心满意足呢?

告别的时候到了。临走前,祖父将那夜雕刻的印章塞进我口袋里。精致而小巧的石头,篆刻与书法浑然一体。我不由想起祖父说的话:“篆刻虽小道,非不学与不知书者所能也。”祖父一生清贫度日,但他过得充实而满足。他淡看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抽身而出将内心的狂热投向经典、古老的艺术,潜心于诗、书、画之间,沉淀着生活。

在式微的传统中,在即将消失的经典中,祖父用他的刻刀写下精雕细琢的一笔笔,铭记着时代的那一份美好。

点 评

“精雕细琢参透万物真谛,刻骨铭心追忆匠人精神”,在作者笔下,祖父那把刻刀所刻下的,不止是一枚枚精致的印章,更是对传统诗、书、画的传承,更是在浮躁社会里一种精神的坚守。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身边的美好,借祖父的事迹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思考。题材的新颖和思想的深刻是本文亮点,老到的语言表达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