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草一木关乡情

时间:2024-05-08

曾传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名句,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一个关键词:乡情。

故乡,是我们的生存之地,是我们血脉的源头,是一个人的根。乡情,和血脉一样,是我们与生俱来、天然联系的、无法割舍的感情。

我们中国人是最重视血脉的民族,是最恋故乡的民族,落叶归根是每个游子的终极心愿,因而乡情也是炎黄子孙千百年来永不变更的最柔软、最温馨、最美好的情感,是文学的母题,演绎出了无数优美的诗文,积淀成了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那么,如何写好“乡情”主题的作文呢?

一、理解乡情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无论家乡是贫瘠还是富饶,无论家乡是荒凉还是繁华……在游子的心中,家乡都是唯一的精神家园,是自己灵魂的安放之所。在中国人的心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代替家乡,即便他乡比家乡好千倍万倍,也无法割裂对家乡的眷恋。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和故乡联系起来。我们呼吸的第一口空气是故乡那片天空的空气,沐浴第一缕阳光是故乡那片天空的阳光,第一眼映入我们眼中的色彩是故乡的色彩,我们喊出的第一声是烙印着本色的乡音。我们吃的第一口食物,渗透着故乡的口味;喝的第一口水,渗透着故乡泥土的芬芳;和第一个“陌生人”交流,是除家人以外的故乡人。在这里,我们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开始留下歪歪扭扭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故乡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

天空、山、水、土地、房屋、人、动植物,日常生活图景,构成故乡的原貌,走进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人生最美好的初始记忆。从此,我们在故乡的四季轮回中,开始长大,完成“人”的启蒙,学习认识周围环境,学习人的生活,学习生存,学习做人,在心中种植“诗与远方”。从此,丰富对故乡的记忆,深化对故乡的了解,强化并积淀对故乡的情感。之后,许多被称为游子的人,带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从这儿出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因此,乡情之“情”,有着感恩,有着热爱,有着赞美,有着自豪,有着眷恋,有着缅怀,有着思念。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脚步加快,除了本身就生长在城镇的同学,有的同学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城镇的新移民。因此,有的同学的故乡在城镇,有的同学的故乡则在乡下。无论是家境富裕还是贫穷,无论个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对故乡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只要我们具备正常人的情感,就一定会对故乡滋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会伴随我们终生,剪不断,理还乱。

谁也不能否认我们今天的生活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因为我们就是这种生活的见证者、享受者。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文化精神生活,多元丰富。吃、穿、住、行、学习、工作、娱乐等,都发展到了崭新的水平。这一切变化,就在我们的故乡发生。很多故乡人,就是从故乡出发,开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为此感动,为此奋发,更为此憧憬。从这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丰富、浓郁、深厚的乡情。

二、抒写乡情

感情,需要承载物,即载体。乡情的载体,就是故乡的人、事、物、景,及其构成的历史、习俗、文化,以及眼前朝气蓬勃的、火热的生活图景。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作材料。

要抒發乡情,做到情真意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找到特有的情感载体

特有,一是指属于故乡的、具有故乡特点的,二是指最熟悉的、最适合抒发自己感情的。同样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鲁迅写百草园、写社戏、写长妈妈,端木蕻良写关东平原,陈忠实写白鹿原,席慕蓉写草原夜晚的笛声,莫言写东北高密乡,萧乾借一颗枣核表达海外华人对故乡的深情。载体不同,承载的乡情也异彩纷呈,但无不感染人、震撼人。

这载体,可以是山水风景,可以是人物风情,可以是美好变化,可以是吃穿住行,可以是有趣活动,还可以是一草一木、一石一花。要明白,“一枝一叶总关情”。

只有选择好特有的乡情载体,乡情才有所依附,才有所着落,才能得以有效地抒发。

好的乡情载体,一定是真正打动过我们的、记忆深刻的东西,是有故事的,是能让我们有话可说的,而且能写出彩的。

2.找到特定的写作角度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作角度不同,作文的效果也大相径庭。就作文而言,写作角度要小,要新,要巧。小,写作材料才容易把握、驾驭,才容易写具体、写生动。因为一篇作文,少则六七百字,多则千余字,唯小,方能控制。但小,并非写陈芝麻烂谷子一类的琐屑,而是以小见大,能“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新,是相对“旧”而言的。别人没有发现的你发现了是新,别人没有表达过的你表达了是新,别人正向思考你反向思考是新,别人平铺直叙你欲扬先抑是新,别人用顺叙表达你用倒叙表达还是新。新,是作文的追求。巧,则是更高的要求。简言之,能给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表达是巧,用最合适的形式表达最合适的内容是巧,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是巧。每一篇课文都是小、新、巧的代表。比如《孙权劝学》要表现的是孙权善劝,仅选取两个片段,用寥寥几句对话,就将孙权的善劝描绘得栩栩如生。

故乡是每个人的故乡,又何尝不是在这方天空下、这片土地上动植物的故乡、山石泥土这些无生命物的故乡?故土难离的不单是人,动植物也一样。“胡马依北风”“狐死首丘”,这些典故,就是充分的证明。换一个角度,以动物或植物的口吻抒发乡情,当然也是可以的。

乡情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情结,古人因为科技条件落后、交通不便,离乡有时就成了诀别,他们的乡情比今天的我们更炽热、更深切。还记得《天净沙·秋思》中的那位天涯断肠的游子吗?写他们的乡情,故事新编,抒我之情怀,是不是也是一种选择呢?

我们从故乡出发,会越走越远。人类从地球出发,同样会越走越远。人类已经登月,登上火星也是指日可待。想象一下,当你一个人驾驶着飞船,降临在陌生的星球,又不能立刻返回,你会产生怎样的乡情呢?

多想出智慧,多想才能找到小、新、巧的角度,写出好作文。

3.要逐步树立构思意识,养成构思习惯,巧妙地谋篇布局

有了好的情感载体,找到了好的写作角度,还要进行严密的构思,思考怎样谋篇布局,艺术地表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比照着写,是为了表达对成长的感怀,真正的成长是需要作出牺牲的,是要付出代价的,是需要承受的,而这,恰恰是成长的意义。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采用比照法构思,就使想表达的内容、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了。《邓稼先》一文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以大视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用小标题统领片段,介绍邓稼先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内在逻辑,至情至性,感人肺腑。《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样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议论、抒情,揭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紧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选用三个典型事例突出“可爱”:松骨峰战斗侧重写战斗激烈,塑造英雄群像,照应“抗美”,这是入朝的首要任务;马玉祥舍身救小孩刻画的是英雄个人,侧重写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照应“援朝”,这是入朝的应有之义;防空洞的“三问三答”,描写的是普通战士,侧重的是对祖国的“忠”,照应“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的思想基础,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力,普通战士尚且有这样的思想境界,英雄们就更不用说了。结尾再以议论抒情强化“可爱”,震撼人心。

抒乡情,是文学母体,是文学传统。乡情作文好写,因为故乡对我们的恩惠无时不在,我们感受深刻,但写好较难,难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难在对载体的选择、写作角度的确定与谋篇布局、艺术表达方面。

因此,要调动联想、想象能力,找到乡情的载体以及小、新、巧的写作角度,巧妙谋篇布局。

乡  情

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七年级  单奕然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乡。乡情,就像对妈妈的那种感情,总是镌刻在我们心灵深处,无可替代。

我对故乡怀着一种炽热的感情。故乡的人、事、物、景,一闭眼,就历历在目。我知道,我是故乡的孩子;我更知道,不论我将来走多远,游历多少名山大川,结识多少人,故乡都会是我心里最美的风景。

连绵的群山逶迤向天边,层峦叠嶂;清澈的溪流奔流山谷间,纵横交错。千万年来,山巍巍耸立,像永恒的守候;水悠悠流淌,像温柔的依偎。山拥抱着水,水环绕着山;山听得见水的万千私语,水倒映着山的百种风情。青山绿水,相依相伴,是一幅幅天然的丹青画卷,也是一幅幅写意的水墨巨作。

我的故乡,名字很平凡,很土气,像鄂西山区许多地方的名字一样——叫高坪。

多少次,我站在村庄的某个角落,一再把山静静地凝望,山也慈祥地凝望着我。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天边,山上还是山,山尖直插云天。我凝望着山,像依恋劳作的母亲。她在春天热热烈烈地披上崭新的绿,这绿像在画布上着色,一笔一笔,逐渐地渲染、铺展;夏天,山绿得肆无忌惮、天翻地覆,像在绿的颜料中浸过一般。仔细看,在绿的底色上,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彩,那是各种野花在竞相绽放;到了秋天,山绿中泛青,秋风一起,开始变得五彩斑斓;进入冬天,山顶则不时盖上白雪,静默如谜,而山腰却在阳光的照耀下微微露出点粉色,像穿了件带水纹的花衣。呵,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多少次,我流连在故乡的小河边,清溪畔,看清澈的水激起簇簇浪花,荡起层层涟漪;看成群的鱼儿在水中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吐出一个个水泡;看碧绿的水草在水底柔柔地招摇,像在跳一支梦幻般的舞蹈;看洁白的云朵“落”在水中,似在写一首神秘的诗;看农房斜在水里,是在讲一段或尘封或新奇的故事。一条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也把我纷纷的思绪带向远方;一条条清溪,不慌不忙地淌于山野,把我漫漫的情思牵入时间的深处。

我出生在这样的山水间,在这样的山水间长大,毫不夸张地说,除了故乡的山水,没有任何地方能让我魂牵梦萦。也许在一个外人眼里,它们是如此普通,但在我心里,它们是那样亲切、美丽、动人!

“狮子山”“尖山”“大横坡”“笔架山”……你听,很多山都有名字呢!是乡亲们给山起的名字,大多都是依据山的形状起的,没有高深的寓意,只有朴素的表达。还有很多无名的山,但不管是哪座山,我都认真地看过,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我格外难忘的,是流经村庄的一条清溪,仿佛一条轻盈而飘逸的绸带,使村庄显得分外灵动。小时候,我常常和小伙伴一起到清溪边,捡小石子打水漂,或是在水中寻找形状奇特的石头,玩疯了的时候,我们一起戏水,打水仗,往往弄得头发上、衣服上全是水,也不怕回家被大人责怪。我们的欢笑声,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飘荡在山谷里,很久,很久……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去百里之外的小县城生活。在那里,我日复一日地穿行在高楼林立的大街小巷,耳边充斥着无休无止的喧嚣,总觉得不自在,甚至慌乱。慢慢地,我发现,我越来越思念故乡的山水。我的脑子里,总是不由自主地闪现一些画面:金色的阳光照亮故乡的每座山、每条河,整个世界充满生机,薄雾在山间缭绕、游走,蓝天映在水里一动不动,猫在屋顶轻轻地散步,黄狗在田野里撒欢儿,炊烟袅袅地升起来,农人在山水间依着时令劳作……一切是那么平淡,一切都那么恬静,一切是那么美好,一切都充滿诗情画意。时间,在这样的山水间慢了下来……

如今,故乡也和鄂西山区千千万万的村庄一样,在“振兴美丽山村”的大潮中日新月异。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柏油路如丝带般招展,别墅星罗棋布……更宜居,更富裕,更美丽。

故乡,我心中永远的依恋!

点评

满怀深情,用优美的笔调,描绘故乡的山、水及其变化,抒发对家乡的依恋、热爱。抓住特点,调动感官,多角度描绘,画面灵动,富有层次。语言准确、优美。详略得当,布局严谨。书体验,道感受,情真意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