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个妙招,变“惧写”为“乐写”

时间:2024-05-08

张瑜

每逢作文课,经常听到很多学生发出这样的抱怨:“唉!又是作文课……”“我最不喜欢上作文课”……其实,面对这种情况,有时教师也很困惑,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不再“闻写作色变”呢?

一、“乐写”的“敲门砖”:巧妙模仿

朱熹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西方学者也认为,孩子咿呀学语就是从模仿成人的语言开始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语言的模仿是反应。由此可见,模仿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敲门砖”。而学生天天使用的语文书就是非常适合模仿的文本素材。

1.模仿有特点的句式

教材是个“例子”,教材中有特点的句式数不胜数,这些语言资源是学生模仿的模板,是从“不会写”到“会写”的扶手。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中的一段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此段描写情境交融,前半部分直接写草原景色,后半部分写了作者的感受,非常适合学生模仿。学生通过仿写这种“景色+情感”的句式,就会明白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要融入情感,这样才能使句子更有韵味,有感染力。

2.模仿有特点的段落

除了有特点的句子,教材中还有很多典型的段落,值得学生学习和模仿。

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手指》一文中描写大拇指的一段,是这篇课文的精彩之处。在教学时,教师不光要让学生注意总分的构段形式,也要关注作者对大拇指样子和作用的拟人化描写。因为,教材是很多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收录的文章往往都是语言的范本,作者独特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是学生迁移仿写的好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促使学生实现从文本语言到个性语言的迁移。

二、“乐写”的“脚手架”: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可见,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是作文素材的富矿。

1.“生活万花筒”——多参与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一个学期会安排8个写作训练。有教师会把作文的标准定位在优秀上,所以只要一上作文课,就是读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开头和结尾,希望学生的作文都能达到优秀的标准。可在批改作文时却发现,学生的作文像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千篇一律。仔细分析,会发现教材中的作文虽然规定了内容和要求,但写作范围还是很宽泛的,是教师窄化了写作范围,用固定的模板套住了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尝试打开学生的枷锁,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作文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作文的内容和要求,组织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让他们记录:

体验活动是作文素材的源泉,体验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丰满、动人。学生只有将自己置身于体验活动中,才能文思如泉涌,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2.“生活小镜头”——多记录

高强的写作能力离不开多写多练,仅靠每周作文课上的作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后也需要勤练笔。很多教师习惯布置周記任务,一周写一篇,写一写本周发生的事,比较有规律。但周记的质量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应付了事,为了写周记而写周记;二是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出现这两个问题不全是学生的责任,因为周记是学生在双休日时回忆本周发生的事后写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印象不深刻,自然就写不细致,不能做到有感而发。

鉴于以上实际情况,可以换一种新形式: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是遇到打动心灵的事或产生了感悟就可以记录下来。教师及时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如此就能让一个个“生活小镜头”及时留存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不是成为过眼云烟。为了激发学生的记录兴趣,还可采用积分兑换形式,每篇文章满分是5分,学期末统计积分,不同的积分兑换不同的礼品。

三、“乐写”的“润滑剂”:用心修饰

在作家圈里,有一个得到一致赞同的观点,即“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外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上十遍、二十遍。”但是,让学生自己润色作文有些难度,且他们也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口红原则”法应运而生,什么是“口红原则”法呢,即像涂抹口红一样修饰平淡无味的句子。

在一堂作文评讲课上,笔者出示了这样一句话——“走进水浒城,我发现了两个士兵。”运用口红原则,可这样进行修饰:

在“口红原则”的修饰下,由原本的12个字变成了63个字的句子,一方面避免了作文语言平淡无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学生作文字数凑不够的烦恼。当跟学生说起口红原则时,每个学生都被这有趣的名字深深吸引了,不仅好记而且很实用,用起来不繁琐。

综上所述,想变“惧写”为“乐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有特点的句段中习得写法,在体验活动中寻找素材,用“口红原则”让文字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