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劳动美,作文美

时间:2024-05-08

孙顺英

当前,劳动教育展现出了重要的育人价值。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作为教师,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课的内容,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就可以融入劳动教育,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劳动让作文教学更顺畅

1.劳动让作文素材更丰富

每次写作,抓耳挠腮却只能写出寥寥数语的学生不在少数。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细致入微地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而且很多小学生缺少劳动的经历,有的甚至到了高年级还不会扫地,因为家里从来没有给过他们扫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值日、煮饭、买菜、洗衣、种植蔬菜等劳动,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能给学生提供接触生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学生能在劳动中对人、物品和劳动过程进行观察,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

2.劳动让作文内容更真实

学生除了学习,很少接触其他事物,生活经验匮乏。在有些作文的构思中,因为缺少实际的经历和体验,往往是凭空想象,有的甚至胡编乱造,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不符。开展各种劳动活动,让学生亲历其中,亲身体验,在劳动中挥洒汗水,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笑与泪、苦与乐、成功与失败都伴随而生,这样他们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更真实,事情发展过程才符合实际,才能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

3.劳动让学生习得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写还与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有关。在劳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在写作时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展开描写,提高写作能力。比如在“擦黑板”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观察黑板擦怎么拿,手怎么动,遇到擦不掉的地方怎么处理,高处的怎么擦……将擦黑板的过程进行动作分解,就能写得非常详细。运用这样的练习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4.劳动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恩格斯曾经说过: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作用无可替代。学生经过劳动,对身边的人和事务能有更多的了解,能扩大知识面,丰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学生对一些劳动用品(扫把、锄头、电饭煲等)、劳动对象(白菜、韭菜、西红柿等)、劳动过程(食品制作、蔬菜种植等)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够学到很多生活常识,丰富阅历。随着认识水平的提升,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写作,都有促进作用。

二、作文对提升学生劳动能力的意义

1.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学生在写作时,会不断回忆、反思劳动的过程,脑海中不断浮现劳动的画面,回想需要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注意事项,尤其是会想起很多劳动细节。可以说写作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复习劳动技能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总结劳动方法,提高劳动能力。比如,学生在写做“蛋炒饭”的日记时,会将蛋炒饭的材料、制作过程等详细记录下来,再描写当时自己的感受,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场景中,能回想起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那么学生在下次制作蛋炒饭时,就可以避免出现之前的问题,蛋炒饭会做得更好。

2.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

学生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因而会对劳动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劳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遭遇挫折和失败,甚至有的劳动还可能导致受伤(比如切菜被刀划破手指等)。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会懂得劳动的意义,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进一步明白劳动的价值,从而培养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增强思考和做事的有序性、条理性。

3.让学生更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学生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有一份与众不同的喜悦,会更加珍惜。在劳动的过程中,会付出汗水、努力和感情,这样的成果,学生是不会轻易浪费的。推而广之,学生对待他人的劳动成果也会更加珍惜。比如,每个孩子都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都说要节约粮食,但执行情况却总是不太理想。在劳动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收割水稻,学生通过艰辛的劳动获得了金灿灿的稻谷,真正感受到了糧食的来之不易,从心底高度认可“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于是在行为上也有所改变,每次吃饭都不浪费,更加珍惜粮食了。

4.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有走进大自然时的放松与开心,有接触陌生事物时的新奇与恐惧,有面对困难时的困惑与思考,有遇到挫折时的放弃与执着,有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与欢呼,有劳动过后的反思与回味……在劳动中,每个人的情感体验都是独特的,作文就是他们升华情感体验的舞台。

三、小学作文中的劳动内容开发

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合学生的劳动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1.家务类

学生要能照顾自己,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在低年级开展基本生活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系鞋带、叠衣服、佩戴红领巾等;在中高年级可以提高难度,开展洗衣服、洗鞋子、整理卧室、扫地、拖地等劳动比赛。这些比赛项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简单易操作,还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种养类

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里或学校种植一些蔬菜、花卉、绿植,或者养蚕。这样的种养类劳动,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观察种养对象的变化,写连续的观察日记或者小作文。我班一位同学选择 “种大蒜”,并写了多篇观察日记,最后大蒜种成功了,他用大蒜叶炒肉吃,亲手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开心。可见,让学生自己动手种养,既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写作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喜悦。

3.厨艺类

可以根据年龄特点,让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煮饭、烧菜、包饺子、做馒头等,并把劳动成果与家长、同学分享,把劳动的过程、收获和感受以日记、说明书、推荐书等方式记录下来。

4.公益服务类

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校、家庭组织的公益劳动,比如创建文明城市、保护母亲河、帮助孤寡老人等,在公益劳动中锻炼劳动技能,奉献爱心,这样不仅能提高劳动能力,还能净化心灵,感受到世界的温暖和美好。

让学生记录劳动过程,呈现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日记,可以是小练笔,也可以是一篇完成的作文,甚至可以是一张说明书、一首小诗。当作文教学邂逅劳动教育,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作文教学也会越来越有“味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