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向情感更深处漫溯

时间:2024-05-08

浙江省象山荔港学校 程予东

向情感更深处漫溯

浙江省象山荔港学校 程予东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辞发,可直抒胸臆,亦可间接阐发。具体为文时,因情之为虚,故需依托人、事、物、理、景、境,这些多为实写,而情感向更深处漫溯,又常借助虚笔。虚实结合,乃文章之道。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虚实相生,使文章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因实生虚,虚实相映,才能生辉。所以,向情感更深处漫溯,不可轻慢虚笔。何为虚笔?写作理论认为:既已存在的为实,梦幻、想象的为虚;在眼前的为实,回忆、推想的为虚;所绘主体对象为实,烘托、陪衬的为虚;写景记事的为实,议论抒情的为虚。那么,作文教学中探究虚笔手法不妨从下列途径入手:

一、注重想象

想象是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之景决定了文章品质的高低、情调的寡淡、境界的深浅。李商隐《巴山夜雨》一诗中就运用了想象手法: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前两句属于实写眼前的景色,后两句想象未来的重逢,通过未来重逢时共剪西窗烛的温馨来冲淡现实中天各一方的离别痛楚。想象摇曳多姿,则情感渗透动人。

学生习作中想象写法运用:

妈妈,初三的最后征程里,考试像梅雨一样稠密,我的心常常在期待之后迎来惊悸。本来预想的情节是这样的,低眉顺首入了家门,你温和的语调因为目睹到我的失落而颤颤巍巍,然后我用美丽的情绪化妆了笑靥,对着你耳语,“骗你的啦,我已经跨越到最前锋了。”接着我滚到你的怀抱里收获嗔怪的呵护。可是,妈妈,我的经营换得的竟是荒凉的结果。

此段中,作者通过情节预想表达考后忐忑心情,预想的情节就是想象的情节,想象越美好越对照出现实的残缺,悲凉之情不可言喻。

二、善于联想

常用的有联想有相似联想、追忆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等。其中,相似联想最为多见,这种手法与比喻修辞紧密相关,比喻就是借助相似联想思维活动而生成的修辞技巧。《月光曲》中有这样一句话:“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作者借助联想而构想出“披上了银纱”这一景象,比喻手法的运用,把月光照亮屋内器具的景象比成屋里的器具披上了银纱,形象而生动。

苇岸写过一段话:“我在大地上看出浓郁的诗意。麦苗是婴儿般的,柳芽是鸟舌状的,杨树的花蕾仿佛幼鹿初萌的角,连片的青草似报纸的头条,整个田野像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作者抓住大地上不同的景物特征,借助联想的手段加以描绘,造语新奇,意象美好。

散文《一个人老了》中这样写:一个人老了,她的皮肤开始松弛。她的头发已经稀疏。她的牙齿所剩无几。她投落在地上的影子是灰烬堆积。一个人老了。像一只缺口的瓷碗,或一截布满青苔的朽木。像一个旧衣裳的补丁,或一支词曲不全的歌谣。前一部分实写,从皮肤、头发、牙齿等方面来描摹一个人衰老的模样。后一部分展开联想的思维触角,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人老的悲戚,让读者跟着作者的笔触在脑海里回旋联想的风暴。

三、猜测有度

作者根植于眼前之景、境、人等,卷入沉思洪流,猜测和眼前相吻合的情景或者有错位感的内容,在这样的猜测里,文势走向了跌宕起伏和纵深之处。作者的情感在其间漫溢,思考也回环往复,从而造成婉曲的景致。《美丽的邂逅》中写作者淘到一本扉页页脚处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

“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那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

作者从对慧爱书形象的猜想,产生了欣赏之情;从对慧弃书原因的猜测,又产生了遗憾惋惜之情。这样的猜测推想使文势走向了思考的高地,而不只是情感的领地。

“古巷之美,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美,更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沧桑美。古巷印叠着历史的足迹,飞檐翘角是哪一个朝代不屈灵魂的张扬?院墙上的青藤又是哪一位古诗人的生命化为绿色的诗行,从历史的深处延伸到今天?”

语段中作者由古巷建筑美到沧桑美是一重层递,之后向思维高地进发,由飞檐翘角和青藤猜想灵魂的张扬和诗人生命的印迹。由物及人,从而揭示它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余地。

四、加盟回忆

作者站在现实的土壤里,由情景的引发生出回忆的触角,借助回忆的画面来丰盈现实或者和现实构成强烈的对比。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站在老家门口》即用到了前者,作者写道:

转身拐入小院,古槐还在,恍惚间看见奶奶依然安详地在树下纳着鞋底,总感觉奶奶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总爱穿着不肯脱下。恍惚间看见母亲在屋内张望,该是在想今儿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见父亲弯着腰,将水桶放进水井,担起满满的一个月亮,然后有节奏地担进家门,该是那月儿也进了我家门儿了吧!恍惚间看到我自己放学后的雨天,穿着凉鞋跳跃在石板道上,一步两步……

站在老家门口,站在槐树的浓荫里,作者张开回忆的翅膀,展示了三幅画卷:奶奶纳鞋底,母亲张望,父亲担水。每一幅画卷都充溢着温馨的气息,让人心旌摇荡,无限沉醉。如果没有虚写的加盟,内容的充盈感就会减色很多。

学生林园园在《我的村庄》里如此回忆故乡的美丽:

我的村庄,到处都有透明的诗句。环着村庄的一弯秀水,游鱼碎石,直视无碍。偶有雀鸟临水照影,翅膀点起的圈圈涟漪,揉皱了云朵洁白的衣裳。烟岚从孩子们的额头飘过,丝丝缕缕的沁凉。风翻阅田陇,花朵零星吐芳,孩子们头上别着一枚鲜艳的花簪,在田野间嬉戏,明净的天空下回荡着清澈的歌谣。村庄勤劳的农人摇动他们的犁铧,犁铧正如一道道激情的闪电,将沉寂的土地唤醒,泥浪啊,这崭新的希冀在犁铧上欢悦地舞蹈,泥土的甜香混着青草的味道沿着鼻息沁入心肺。汗水签约了瓜果飘香的秋天。花木掩映处的小桥流水人家,竹竿上撑起斑斓的衣服,随风舞动,像是人家敦厚热情的召唤。相偎相依的巷陌小径,日影斑驳的石板路上,听老人娓娓道来的家常。

作者极力渲染回忆美丽的故乡,从自然风景的旖旎到田畴农人劳作的诗意,再到小院人家的淳厚质朴,如一幅幅着色斑斓的锦幛。回忆中的故乡越是美丽越能比衬现实故乡在发展中的失衡,作者那种隐隐的忧患意识自然泛出。

五、开掘议论

作者陈述事实是为了从中有所洞悉,从个别中看出一般,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获得哲学意义的认知,借此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查一路的散文《一棵树三堂课》中有这样的语段:

桃树每年开花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涎三尺地抬头望。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桃树的树干又粗又高。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桃树摔的。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而且此后没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作者先叙述自己的经历,然后对此加以思考,提炼出一个普遍意义的结论: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这样的结论中包含因果逻辑,隐含作者对问题的看法,属于典型的叙述和议论结合。

六、融入抒情

这里所说的抒情应以直接抒发某种情愫为主,情感的表达往往在实写基础之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一词直接抒情,表达诗人对钱塘湖春色的喜爱和赞美。直接抒情是情感饱满到了溢出的境地,禁不住把内蕴的情愫打开,让读者直面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而情感的直接袒露就是建立在诗歌颔联、颈联中鸟、花、草等对象呈现美丽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特点之上的。

七、笔法荟萃

文章为了达到更精彩动人的目的,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虚写方式,使文势摇曳多姿,熠熠生辉,美不胜收。刘成章在《安塞腰鼓》中写: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飞扬的流苏如旋风”“蹦跳的脚步若乱蛙”“闪射的瞳仁如火花”“强健的风姿似斗虎”,四个比喻都是虚写,极力渲染舞蹈的壮阔、豪壮、火烈。三个“使人想起……”的句子也是虚写,从触觉、视觉、感觉等角度极写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磅礴能量和对观众产生的奇特效应,首句展现凛然行军的壮阔画面,雷声闪电和鼓声震天动地非常相似,富有朝气,痛快淋漓,最后一个句子晦暗如同困厄在黄土高原人们身上患得患失的功名枷锁,物质的坚硬外壳,生存境遇的艰难撑持,明晰是一种对生命的再审视,重新思考,这里面充溢着内心思想领域的矛盾纠缠,进退较量,大彻大悟就是思想解放就是生命的大自在,就是自由奔腾,就是在天地间宣泄。这段描写震撼人心,观众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心灵共鸣。

虚实结合手法的综合运用,猜测、想象、联想、议论等等艺术手段的积极渗入,给我们呈现出虚写的阅读盛宴。写作时,更需要明白,无论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变化多段,都要遵循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由浅入深个,由实及虚;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而理性。实易,虚难,虚实呼应,方可悠扬委曲。天机云锦用在我,向情感更深处漫溯,实写为底衬,虚写为附丽,彼此相应情至妙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