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设计探讨

时间:2024-05-08

孙鹏

历史是高中学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科目之一,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其价值观的养成。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年代众多,导致学生经常出现历史知识记忆混乱的现象,难以明确不同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应在大概念的统领下开展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在备课环节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与重组,坚持系统化思维设计教学结构,不断完善历史教学体系,使学生能更快地记忆相关知识点,推动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开展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能凸显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还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一、注重解读单元标题,提炼历史概念

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并不是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而是引导学生在探索历史真相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发展规律,能从历史的视角看待生活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判断观念和审美鉴赏意识。为此,在大概念统领下开展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不同角度解读教材单元标题,明确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能认识到真实的历史事件,从而提升历史教学效率。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各单元的知识排列大多是并列或前后有联系,因此,在解读单元标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整体视角审视单元历史信息,结合标题确定每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依照不同原则将历史概念进行串联,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以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在两次鸦片战争后,探索国家出路的不同方式,深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不同,体会当时人民不屈的抗争意识和艰难处境。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准确理解单元标题中“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具体含义,捋顺本单元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列强侵略加剧的不同阶段,使学生能明确当时社会背景下国家危亡的史实,体会我国的艰难处境,有效提升分析能力。

二、重构单元知识概念,定位教学发展目标

在明确历史教材中每单元的大概念后,教师应对单元知识概念进行重构,并依据具体学习情况设计总体教学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单元的全部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将不同事件组成结构化、体系化的教学模块,提升学生历史认知的完整性。同时,为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在大概念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应以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灵活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等,活跃历史教学氛围。

以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19世纪世界各國发展的不同局势,明确两次鸦片战争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体会人们思想的矛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分别讲解鸦片战争前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引导学生对比当时各国经济发展的形态。同时,教师还应对历史概念进行创新表述,用直观简洁的语言解释抽象化的历史概念,使学生能明确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性,发展其历史学习思维。

三、布置实践学习任务,灵活设计教学评价

在大概念主题教学下开展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同布置相应的实践学习任务,如捋顺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增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体验感,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实践活动灵活设计教学评价,检验历史整体性教学的效果。

以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的教学为例。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应布置探索辛亥革命发展过程的实践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史料,引导其联系前后两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分析,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辛亥革命相关事件的看法,并对其回答进行多角度评价,使学生能明白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意义,把握学习近代史的时间线和重点内容。

综上所述,立足于大概念教学理念开展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能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和教学价值,有助于推动核心素养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便于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意识。因此,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开展历史整体性教学,使其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等多方面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