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鹿邑老子出世传说的文化解析※

时间:2024-04-24

唐旭东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在圣哲老子的故里河南鹿邑,至今流传着老子出世的传说。该传说讲的是:老子的母亲是不嫁女儿身,有一天她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见到水上漂来一个双生李子,吃了以后就怀孕了。她怀了老子八十一年,老子一直不出生。老子之所以不出生,是因为天还没长严,牵骆驼的还没来。到怀老子八十一年的时候她不想再等了,就撒谎说天已经长严了,牵骆驼的也来了,结果老子从她肋下出生造成了她巨大的创口,因为牵骆驼的没来,没有骆驼皮补贴伤口,老子的母亲就去世了。去世之前,给老子指李为姓,取名李耳并叮嘱他要做个好人。[1]故事情节很简单,但细细品读,却可以发现这个故事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颇富有现实教育意义。

一、图腾观念

在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中,老子的母亲食李致孕的情节和她给老子命名的方式都是上古图腾思维的遗存。“图腾是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信仰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图腾,这种图腾是该氏族的保护神、徽号和象征”[2]。按宋兆麟的说法,这种非性生的生育观念可以分为物生和感生两大类型,鹿邑老子出世传说属于感生类型之人受植物感应而生人,即“妇女吃了某种植物果实或受感于某种植物而生育”。[3]“每个氏族都有一种图腾,这个图腾的名字就发展为后来的姓。”[2]61在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中,老子跟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一样,都是母亲吃了某种东西或者接触到某种东西致孕而生的,有母而无父,并被后世当做始祖看待。詹鄞鑫认为,商人子姓出于玄鸟之“子”(卵),周人姬姓出于姜嫄所履之“大人迹”[4],亦即《诗经》所说的“帝武敏”,同理可以认为老子的母亲吃了李子而孕育老子,则“李”既是李姓之名称,也是李姓氏族之图腾,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中这一情节正是这种上古图腾观念的遗存。它跟上古生育信仰的区别在于上古对女性祖先和女阴格外崇拜[3]210,而鹿邑老子出世传说这两个方面却非常欠缺,不但没有女阴崇拜的任何痕迹,就是女性祖先崇拜也被老子崇拜这一始祖崇拜和圣人崇拜文化现象代替了,这是人类社会进入理性时代和父系时代的必然结果。

二、物我不分的思维方式

食物致孕、物我转化、以及无关外在物象和事象与人事的直接联系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表现。

(一)食物致孕

在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中,老子的母亲不是因为性行为而怀孕的,而是吃了李子以后就怀孕了。按现代人的认识水平,众所周知,李子对于人来说是异物。在理性思维观念下,人吃李子或者其他外在异物,吸收它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才是正常的,要是使人怀孕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异物之间不可能发生这么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但在上古文化观念中异物之间发生直接和巨大的影响却是可能的,许许多多比这更神奇的神话故事生动地反映着这种观念。这种食物甚至接触致孕的神话传说历史上有很多,像华胥于雷泽之滨履巨人迹而怀孕生伏羲,有娀氏简狄吞玄鸟之卵而怀孕生商的始祖契,姜嫄踩到上帝脚印的大拇趾部分而怀孕生周人始祖后稷,大禹的母亲吞薏苡而怀孕生大禹等等,它们都是上古先民在知母不知父的时代对怀孕生育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在中国各民族关于自身起源的神话传说中,这类内容几乎成为千篇一律的公式”[4]115,表现的是上古先民物我不分的思维方式,弗雷泽将此称为“接触率”。进入理性时代之后,人们当然不再会相信吃了或接触到什么东西就会使人怀孕,但民间故事传说中却可以长期保持着对这类情节的津津乐道,反映了物我不分的原始思维方式在民间的遗留和保存。

(二)物我转化

在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中,存在着物我转化的情节,就是老子说如果拉骆驼的来了,可以用骆驼皮贴补母亲肋部的伤口这一情节。这一细节的成立是基于这样一种上古遗存下来的文化观念,即异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正因为这样的观念,所以骆驼与人虽是异物却可以互相转化,故而骆驼皮可以用来补贴人的伤口并在与人长成一体的过程中完成从骆驼皮到人皮的转化。类似的甚至更大的物我转化在上古神话中俯拾皆是,盘古死后化身为自然万物,人是黄土变成的,女娲化为精卫鸟,大禹化身为熊,夏启的母亲化为石头,又在化为石头之后“石破北方而生启”,甚至连夸父的手杖这种无生命的东西都可以化作一片桃林。由此可以看到,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中这一情节是典型的上古神话思维和观念遗存,反映的上古物我不分、物我转化的观念,也可以看到上古神化思维对民间文学创作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三)无关外在物象和事象与人事的直接联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无关的外在物象与事象与人事之间可以有着紧密而直接的联系,而这在西方文化观念中是绝对不可能被认可和接受的。在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中,存在着这样的情节,即老子反复问母亲天长严了没有,牵骆驼的来了没有。从后面的情节发展来看,牵骆驼的来与不来与老子是否该出生确实有着直接的关联,因为老子是顶断母亲右肋拱破了一个很大的创口出来的,要等到牵骆驼的来是要用骆驼的皮补贴母亲的伤口,保住母亲的性命。但按照现代观念来说,天是否长严实这一外在天象却跟老子出世与否这一人事是两回事,并无多少直接关联。要说有关联,它在故事情节中只是老子出生时机是否成熟和到来的一个外在的显性物象标志。但在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中,二者却存在着紧密的直接关联,天长严实的过程跟老子孕育成熟的过程是同步的,也是密切关联的,天长严实了老子出世的时机才能成熟,才能功德圆满,母子平安。正是因为天没长严实,老子出世的时机不成熟才导致老子的母亲死去。天长严实与否直接关联了老子出世的时机和老子母亲的生死,可见本来与人事无关的外在自然之天与人事的关联何其紧密!如果从深层思维方式去解释,老子的孕育过程和天长严实的过程具有相似性,按弗雷泽的理论,可以将它看作“相似率”的一个范例。从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本就擅长异类比附,本没有什么直接关联的事物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就是有着直接的关联,所谓的“比德”②观念、祥瑞观念③、物占理论④、征兆观念和占卜预测⑤等,甚至民俗中娶亲的大枣、栗子、长生果(花生)⑥,都跟人的德性、祸福有直接的关联,甚至过年包在饺子中的钱币也直接关系人一年的财运和福分。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是定型的,稳固的,它源自上古,迄今不衰。这种观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形成稳固的习俗代代流传,这些习俗跟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一样,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现实存在和表现。

三、强烈的功行观念

(一)某种显性标准的达到

进入理性时代,中国古人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事物的发展进程不是人能控制的,不按这个进程规律办事,在时机成熟之前就强作妄为是注定要吃亏的。揠苗助长的寓言及后世很多类似的故事都反映了这一观念。这其实是一种功行观念,功德要在“行”或曰“修”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功”,直到某个时间随着某种标志性现象的出现,时机成熟了,由量变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质变,这就叫功德圆满,从此进入超凡入圣、受福无限的状态。在中国古代的这类故事中,这种功德圆满往往有一个能够预言的圣者或者智者,他预言一个或几个显性的外在标志,这个或这些标志物自然达到了某种标志性状态,就意味着时机的成熟和做事的成功。如果采用非自然的方式强迫或者助力使之达到所预言的标志性状态 (或者干脆不管预言的标志性状态是否出现),那就意味着时机实际上不成熟,所发起的行动是注定失败的,当事人是注定要吃亏的,这已经成为这类故事带有共性的叙事模式。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几次关于李自成起兵的传说。传说李自成少年的时候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李自成少有大志,誓要推翻腐朽的大明王朝,为天下苍生建立一个幸福的社会,于是他去拜师学艺。等到文韬武略学成之后,他问师父何时起兵为佳,师父说:等你家门前的大柳树枝叶垂到地上的时候就该你起兵了。李自成回到故乡以后,等啊等,等了一年又一年,大柳树的枝叶还是没有垂到地上。于是他着急了,天天去拽柳树枝,终于有一天大柳树的枝叶垂到地上了,于是他起兵了。他虽然也推翻了大明王朝,但他只当了八十三天皇帝就被清军赶出了北京,最终身死九宫山。之所以事情会是这样不圆满,之所以他没能当一辈子皇帝,没能世世代代坐天下,就是因为大柳树的枝叶是被他拽着垂地而不是自然长到垂地的。这个故事中,李自成的师父就是那个在这类故事中必定有的智者形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时机不成熟,即使通过人为的方式促使预言所说的标志性状态出现了,相对于预言所指的状态那也是一种超越事物发展实际进程的“伪”状态或曰幻象,选择在这个时候开始行动,结果总是不圆满的,甚至是要吃亏,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这个故事与老子出世传说有一定的相似性。故事框架和叙述模式也有很大的相似性,虽然老子还在母亲腹中孕育着,但他就是这个传说中那个必定有的发出预言的智者形象,老子的母亲不顾老子所说的标志性现象(天长严、牵骆驼的来到)没有出现这一事实,就告诉老子这些现象都出现了,结果导致她丢失了性命。这个故事同李自成起兵传说一样,反映了民间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和民间的人生智慧。老百姓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这种智慧的生动简明的表达。老百姓就是通过将这类悲剧性的故事世代传诵传递着生活的智慧。这一宝贵思想和智慧对于当代浮躁的社会心态无疑是一副有效的镇静剂。

(二)九九归真

数字文化世界许多地方、许多民族都有。但许多数字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和人生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九为阳数之极,意味着一个循环达到了它的顶点,即将开启它下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往还,人事亦莫不如此。人道也是螺旋式循环上升的。经过九九功行的积累,就达到了最高极致,九九八十一意味着艰难的修行过程的结束,功德圆满,时机已到,事遂功成。而功行圆满者就成了圣人,从此进入自由境界,小而言之能自度,超脱苦海,受福无限;大而言之则能度人,造福苍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连老子这样一位圣人的孕育过程都不免于此。实际上在鹿邑老子出世传说的这个情节里,老子在母体孕育的过程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就的过程。他在母体中想事情,他所想的都是一个圣人该做和能做的:“使傻子聪明,使笨人变灵,恶者向善,天下太平”。这一过程用生动的故事向人们传递着传统思想文化的大智慧:伟大的事业必然要经过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才能成功。鹿邑老子出世传说正是通过这一生动的情节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立志高远,不畏艰难,沉心坚志,扎实努力,步步为营,积累功行,去追求圆满成功。

四、始祖崇拜与圣人崇拜观念

在鹿邑老子出世传说中,被后世作为李姓始祖的老子是他的母亲吃了双生李子而怀孕的,老子是他母亲孕育了八十一年才出世的,他的出世也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他不是从产道分娩出来的,而是拱破母亲的肋下出生的,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实际上不仅李姓始祖的孕育和出生如此不平凡,如果原始神话都能保存下来,我们可能会发现每个族群都有关于自己氏族的始祖神话。在这些神话中,始祖的怀孕和出生一定是非凡的。在这类有关始祖的神话传说中,这些始祖都不是父母两性交合的产物,他们的孕育和出生都是而且一定是不平凡的。原始先民对始祖怀有无限的崇拜之情。由于中国人强烈的族群观念和族群荣誉观念,始祖的出生被神化和崇拜,始祖出生神话被世代传说,甚至到了当代这类话题还被津津乐道,被纳入一些神话剧中成为情节的一部分。

而且,作为始祖崇拜和圣人崇拜的对象,鹿邑老子出世传说还有两个细节更能反映中国民间的始祖崇拜和圣人崇拜观念,第一个细节是老子的孕育过程和出世时机始终跟天紧密地关联着。很多现代人已经完全把天看做纯粹的外在自然之物,但也绝对应该承认,即使在许多的现代人的头脑中,意志之天的观念还顽强地存在着。在古人甚至相当多的现代人的观念之中,意志之“天”至高无上,是多么神圣,多么崇高,多么神圣,多么威力无限,它能明察秋毫,奖善罚恶,公正无私,没有比它更神圣更崇高的了。鹿邑老子出世传说认为老子是否孕育成熟降生与天是否长严实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显然不仅是将它看作一个显性的外在物象标志,而是将老子孕育的过程与天的成长过程等同,这就等于把老子等同于天来看待,由此可以看到这种崇拜是何等鲜明,何等强烈!第二个细节是老子刚坐胎于母亲体内之时跟母亲的一段对话:“她红着脸,小声问肚子里的小生命:‘孩儿,你既然已经会说话,就出来吧。’胎儿回答:‘母亲,孩儿眼下不能出去。我要在这里想事哩。’‘想啥事?’‘想啥?能使傻子变聪明,笨人变灵,恶者向善,天下太平。’”[5]这些的可不是一般老百姓所关心和考虑的,他们所关心的无非是“利”、“土”与“惠”(《论语·八佾》),只有圣人才会去考虑移风易俗、天下太平之事,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英雄和圣人都具有强烈的厚生爱民意识和圣人德性,具体表现为急人所难、救民水火、扶危济困、以身试毒、治病救人、发明创造等。上古神话中后羿、女娲、鲧、大禹、神农、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黄帝、仓颉等都是这样的圣人和英雄。亦即是说,作为胎儿的老子已经具备了圣人的德性,这是故事传说赋予老子的神圣德性,生动地体现了后世的圣人崇拜观念。

到了后世,始祖崇拜观念被扩大化了,不仅始祖的孕育和出生被神化和崇拜,伟大的或者著名人物的孕育和出生,甚至一些神仙的出世都有被神化和被崇拜的现象,实际上这些时代已经远离了神话时代,但这种神话思维却一直延续,并被模仿再创作新的类神话或曰拟神话。作为历史人物的老子生活于春秋晚期,那个时代人类已经开启了理性时代的进程,可是即使在比春秋晚期更晚的时代人们却还依然用图腾思维的遗存去创造关于包括圣者老子在内的著名人物的出世神话,这种创造是模拟神化思维和创作方法进行的再创作,创作出来的是类神话或曰拟神话,然后一直流传到今天。其他类似的像汉高祖刘邦被说成是他的母亲与龙交配而生的,这个拟神话很可能在刘邦在世的时候已经产生,流传到司马迁的时代被载入《史记》当中。蜀汉后主刘禅则被说成是他母亲梦见仰吞北斗而怀孕生的。这类拟神话有些还被加上了出生之时红光冲天、异香满室这样的情节,像刘邦、刘禅、哪吒、唐僧等的出生都是如此。始祖、圣人、大人物的孕育和出生一定是跟普通人不一样的,这些神话传说跟老子出世传说一样,都反映了中国源自上古,至今仍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始祖崇拜和圣人崇拜观念。

注释:

②中国古人讲究万物含德,通过对外物的观照,体悟其蕴含的德性,比附于自身,而修养类似的品德。比如见玉之温润而比附君子温厚之德,见寒梅斗雪,秋菊傲霜而思君子之刚毅坚韧,不畏艰险等。格物致知以修身修德,这是古人德性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途径方式。

③中国文化传统中有非常强烈的祥瑞观念,即某种东西或现象的出现预示着某种吉祥的征兆。许多祥瑞物象与特定的含义形成了固定的联系,像古人津津乐道的凤凰出,麒麟现,醴泉涌,灵芝生等都是天下太平祥和的征兆,属于皇家之瑞。

④在上古有物占之俗。就是通过某种外物的状态去预测自己所期待的时期能否如愿,圆满顺利实现。比如《诗经》中常提到的“不流束薪”,“不流束楚”等是典型的水占民俗,就是把一捆柴薪放到流水中,看其是否能被水流漂走,如果能,就预示着自己期待的时期能够圆满顺利实现;如果不能,就预示着自己所期待的时期不能圆满顺利实现,后世放河灯习俗或许就是这一上古遗俗的演变。

⑤就当代常用的方法来说,将三枚铜钱抛掷六次,以铜钱落定的正反为象起卦预测。严格说来,铜钱落定的正反跟人事之间有多少直接关联性呢?这一民俗所表现的正是上古异类比附思维现实应用的遗存。但许多预测实例的高度准确性却使我们不得不相信,或许冥冥之中真有某种我们所未知和难知的关联性吧。

⑥大枣、栗子谐音“早立子”,寓含着早生贵子的意思。长生果有“长寿多福”的寓意。其手法无非是谐音。以现代思维看来,且不说谐音,大枣、栗子和花生跟生孩子、长寿的事实能有多大关联?但中国传统思维就是这样擅长比附,不但实物可以比附,连谐音都可以拿来比附。

[1]秦新成、刘升元.老子的传说[M].海燕出版社,1990:1-4.

[2]宋兆麟.巫觋——人与鬼神之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5.

[3]宋兆麟.中国风俗通史·原始社会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04-209.

[4]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115.

[5]秦新成,刘升元.老子的传说[M].海燕出版社,199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