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产业优化升级路径选择

时间:2024-0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3-0046-04

[作者简介]陈明鹤(1984-),女,吉林辽源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

邢军伟(1983-),男,山东荣城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荣宏庆(1962-),男,重庆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省情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

※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科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区域经济整合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立项号:12BJY007),辽宁省委党校2014年度重大省情调研基金项目“辽宁完善现代市场化经济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课题号:2014ZDSQ-03)阶段性成果。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信息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收入达到了1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然而规模不断做大的背后是中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尴尬现实,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始终维持在一个低位,从侧面折射出信息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大大限制了信息产业的发展。鉴于信息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作用,如何破解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一、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正在不断彰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信息产业在创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产业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作用决定了产业优化升级意义重大。

1.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在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产业规模约占到中国年GDP的20%,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接近一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每年进出口规模约一万亿美元,占到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3强。信息产业每年还保持着一个较高的增长规模,其在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方面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力因为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而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尤其凸显在出口竞争力不强方面,中国信息产品出口基本上是依靠成本竞争优势,产品的可替代性很差,在外部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信息产品出口下滑趋势明显,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依靠的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的是资本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的肆意索取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做法,根本就不具有可持续性。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了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信息产业的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直接作用,信息产业结构升级之后,淘汰落后的产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就是间接作用,通过信息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这是由信息产业本身的基础性所决定的,一些企业通过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就可以实现效率的提升。

3.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中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在信息产业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由于中国处于信息产业链条的低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一些跨国公司巨头的手中,中国的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优势非常薄弱,整个信息产业基本上都处于仿制阶段,这使得中国的信息产业在与国外的信息产业竞争中明显的处于下风,同时更是威胁到了中国的国防安全。通过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可以改变目前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附加值来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在竞争中树立核心竞争优势。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本质就是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还在于技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破技术层面的瓶颈是整个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二、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来看,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尤其是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相比,落后状态更为明显,这对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产品结构扭曲。产品结构扭曲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产业产品结构扭曲首先表现在硬件与软件产品的失衡方面,中国信息产业中硬件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软件产品占据次要地位。而发达国家则是硬件产品的比例较低,软件产品的比例较高,硬件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于软件来说要相对较少,中国信息产业硬件以及软件之间的失衡,使得中国在软件产品方面始终落后发达国家一步,软件产品的竞争力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像中国操作系统、视窗软件等都是被外资企业所垄断。信息产业产品结构的扭曲还表现在高技术产品与低端产品的失衡。中国信息产业属于典型的高端产品短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高端产品的短缺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产业技术力量不足,加上国外对中国信息技术的封锁,导致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偏低。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大量闲置以及浪费,另外一方面还导致环境的破坏。

2.产品附加值低。中国信息产业的附加值比较低,从整个信息产业链条来看,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这些环节中,设计、研发等环节是产品附加值最大的环节,而制造环节是产品附加值最低的环节。目前中国信息产业都处于制造环节,这一个环节所能够赚取的利润非常微薄,依靠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拐点的到来,长期以来的人口红利正在削减,这意味着中国依靠廉价劳力来进行劳动密集型的信息制造产业正在走向终点。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步入了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而信息产业产品附加值的低意味着企业的利润水平较低,而利润水平的下降使得企业不能够支付较高的工资水平,这必然导致现有的低附加值产品模式不可维系,影响到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3.信息人才匮乏。中国信息人才整体匮乏,尤其是高素质的、行业领军人才等更为稀缺,这大大的阻碍了信息产业的优化升级。信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信息产业不断优升级的基础因素。中国信息产业的起步较晚,相关高校大规模开设信息相关专业也都是近些年的事情,这导致中国本身的信息人才供给、储备不足,同时在既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之下,中国的信息人才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普遍较差,再加上一些优秀的信息人才流失到国外。调查显示,目前信息行业的领军企业基本上都是国外企业,这些企业凭借优渥的薪酬待遇以及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了很多国内信息人才的加盟。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信息人才的匮乏。作为智力密集型的产业,缺少最基本的高素质人才,那么要想实现优化升级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4.行业集中度低。从行业集中度来看,中国信息产业的集中度比较低,大量的信息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虽然中小企业在体制方面具有灵活的优势,但是也存在很大弊端。这些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研发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差,在产品策略方面,其基本上是采用的跟随策略,即主要根据采用的模仿策略,通过一些低技术含量的拷贝来支撑企业的发展,这种做法导致企业始终没有办法掌握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同时行业集中度不高还导致信息产业企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在生产中存在零部件采购成本较高的问题。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价格层面展开激烈的杀价,其结果就是行业的利润率不断走低,既损害到了企业原创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导致行业的发展潜力的受损。未来提升行业集中度是中国信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提升了行业的集中度,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才能够更好的迈出坚实的步伐。

5.园区建设滞后。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对于产业的优化升级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在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方面起步比较迟缓,虽然一些地区也已经意识到信息产业园区的重要作用,并已经开始进行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但是因为起步较晚,这些园区基本上处于一种积累创业阶段。在功能配套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不能充分的发挥产业园区的聚集作用。大量的信息产业企业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套,产业链条不太完整,结果导致了企业供应链管理困难,给产业升级优化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于一个信息企业来说,当进行技术革新升级的时候,需要配套企业进行零部件供应的调整,因为园区建设滞后就会导致时间延误或者其它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加强推进信息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分析

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信息产业要求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中国信息产业存在突出问题,二者之间的矛盾客观上要求信息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应适当加快。

1.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最大动力源泉,企业作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应进一步的加大科研投入,同时政府也应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允许企业税前进行科研投入的一个抵扣。在基础性的科研方面,政府应切实承担起来自身的责任,通过在基础性科研方面的突破来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国信息产业企业在科研投入方面无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还是绝对规模方面都落后于一些国外信息企业。研发投入方面的不足使得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产品的差异性小,在市场上不能够卖出高价,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入以及研发投入,如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能自拔。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之举,而科研投入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我国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应不遗余力。政府可以设置政府奖励基金来激发企业科研投入的积极性,如对于重要的科技突破政府应给予巨额奖励。同时企业也要充分的意识到科研投入的重要性,树立长远的收益理念,通过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能量,从而间接推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升级优化。

2.加快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在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方面,一方面要追求数量层面的增加,各个地区通过构建专门的信息产业园区来形成信息产业的聚集区,充分的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中国适合信息产业发展的地区应做好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通过给予信息产业园区政策支持以及用地支持,确保信息产业园区对于入园企业的吸引力。另外一方面要做好信息产业园区的功能配套建设,提升信息产业园区的质量,一些政府部门要克服以往的产业园区建设就是简单的供给土地以及硬件层面的完善的错误理念,注重软件层面的建设,通过在功能定位方面多考虑到企业的需求,增强信息产业园区对于企业的吸引力。同时还要做好引导工作,确保产业园区内的企业能够形成正确的发展战略,从而为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大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人才培养是中国信息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所在。针对中国信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当务之急是进行人才的培养以及吸纳,从而为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夯实人才基础。人才培养层面,在国家信息产业规划的引导下,结合市场的需要,各个高校应调整信息相关专业的设置,同时还要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方面不断探索,争取培训出来具有较强专业背景知识、良好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增大信息人才的供给,初步改善中国信息人才不足的现状。除了加大人才的供给之外,中国还要在人才的培训以及引进方面不断努力。在人才培训方面,考虑到信息产业知识更迭速度的不断加快,国家要不断地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通过给予信息人才提供一个完善的培训平台来确保信息人才能够及时的得到知识的更新以及技能的提升。在人才的引进方面,政府应做好公共服务的提供,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重点在激励机制方面不断发力,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一方面提供给人才良好的物质薪酬待遇,另外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发展平台的建设,通过提供给信息人才更好的发展平台,来帮助其获得工作成就激励。

4.提升信息产业的行业集中度。中国信息产业的行业集中度比较低,这对于整个行业的优化升级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未来应进一步的提升整个信息产业的行业集中度。这些年中国信息产业的并购虽然风起云涌,但是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依然偏低,未来国家应支持信息产业进行行业整合,通过提供政策引导来帮助一些领军企业积极开展并购,做大规模。规模的做大一方面会产生规模优势,有利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后,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信息产业在低层次方面的恶性竞争问题,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将整个行业从粗放式的增长中解放出来,实现整个产业的更好发展。当然在信息产业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过程中,应注意到集中度过高反而会出现垄断,不利于行业的创新,因此,在提升行业集中度方面应把握垄断与分散之间的平衡点。

5.利用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要想实现信息产业的优化升级,利用好国内以及国际两个市场是必然选择。在国内市场方面,中国信息消费需求旺盛,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国内信息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信息产业企业应充分的利用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升级的契机,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型。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国信息产业企业应做好技术的引进以及产品的出口两方面工作。在产品的出口方面,国家应鼓励企业调整产品出口结构,逐步的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等信息产品的出口。在技术的引入方面,国内信息产业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从而打好信息产业的优化升级的技术基础。通过利用好国内以及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的不断创新,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

信息产业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地位已经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所证明,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加上内外经济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亟须借助于信息产业的优化升级来为经济转型注入更多的能量。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中国信息产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大限制了信息产业作用的发挥,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过给予信息产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有效的推动了产业整体结构的不断优化,但是信息产业的优化升级任重而道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很长的差距。未来中国应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在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发力,从而实现经济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