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如何让经典永流传

时间:2024-05-08

宋群英

【摘 要】古诗文这样的中华文化经典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央视这几年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更是激发人们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初中古诗文教学要听从新时代的召唤,特别是在新时代呼唤“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要用好统编本这一新教材,充分运用“密咏恬吟”、诵读会与吟唱比赛、闽南语诵读古诗文等形式,让经典永流传。

【关键词】统编本 经典 古诗文 新课标 流传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二季这股清流红遍中华大地,这档节目掀起了一股诗词热。2018年中央电视台新一档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再度掀起一股学习中华经典的巨浪,原来经典可以被这些新的形式、新的媒体赋予新生命。特别是沉寂了300多年的袁枚的诗——《苔》播出之后,在媒体、网络、微信、微博等平台病毒式地传播开来。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也是创新的力量。

这些现象,如一股激流在笔者心中汹涌澎湃,这也引起了笔者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能否能像《中华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一样,用崭新的形式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经典呢?怎么让古诗词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呢?

作者结合本土实际,以新的统编本教材为契机,用“三大法宝”,让经典永流传。

一、第一法宝——“密咏恬吟”

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可见,密咏恬吟是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最重要的法宝之一。如何密咏恬吟呢?

首先要先理解“吟”和“诵”的区别。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在《什么是吟诵?》这一文中指出,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和诵读都是按照汉语的特点和汉文作品的創作规律来进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吟咏有曲调,诵读没有曲调。正如清代的曾国藩所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要先高声朗读成诵后,后再“吟”。

1.先“诵”。南宋朱熹对诵读是这样说的:“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首先要求学生“要读得字响亮”。“响亮”即读的声音清晰、洪亮。“响亮”并不是大声喊叫,更不是歇斯底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也就是要读得自然,不能读得邪里邪气的。比如用嗲声嗲气来读岳飞的《满江红》,这种不是在糟蹋诗词经典吗?

其次,强调读的次数即多诵数遍。正如夏丏尊、叶圣陶在《文心》中所说:“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再次要读得“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即准确无误地诵读。音要准、节奏要无误,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正如新课标所要求的“有感情地读”,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另外,诵读计划也是很重要的。统编本新教材新增了课外古诗词诵读,如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了《峨眉山月歌》等。笔者在这些基础上,以学生推荐和老师推荐这两种方式再适当增加一些古诗文经典。并组织各种形式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

2.后“吟”。吟,唱也。经典可以用“吟咏”即唱的形式来传承。王菲的《明月几时有》、邓丽君的《独上西楼》、罗文的《满江红》等歌曲,以吟唱的形式传承经典。《经典“咏”流传》中的《苔》《将进酒》等作品感动了无数观众,可见,吟唱的魅力无限。“吟唱”适不适合进入课堂呢?用吟唱的形式激发学生,感动学生,效果不是更好吗?当然,不是所有古诗文都用吟唱的形式,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笔者一个月组织一次古诗文吟唱活动,吟唱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定,所选择的曲也由学生自己搜集。

吟除了唱,还可以有吟得有姿势。正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读得“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即吟诵的时候,摇头摆身,陶然自得的。虽然看似可笑,但不妨也尝试一下,让学生体会一下古人是如何吟的?比如,笔者在教学统编本《<论语>十二章》时,要求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本文。学生觉得新奇,也觉得好笑。学生读后,对文本的印象却是最深,效果也很好。

二、第二法宝——古诗文经典诵读与吟唱比赛

笔者每个月在所任教的班级开展中国古诗词经典诵读会,按照学生的语文水平的A、B、C、D四个等级,组成四人小组参加诵读会。经典诵读会的形式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分为九宫格、十二宫格识别诗句、对诗句、填字题、根据图片猜诗句等题型。所用诗词为小学(20%)、本学期(40%)、初中课标(40%)所学诗词,题目由老师、家长共同完成。

经典诵读会邀请家长参加,家长进入评委团、观众等角色之中。诵读会以积分来计分,九宫格、十二宫格识别诗句、对诗句、填字题各10分,根据图片猜诗句题30分,选择题20分。小组积分由高到底,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团队奖、个人魅力奖等。各个奖项都有奖状和奖品,这些均由家委会颁发。笔者还将经典诵读会拍成视频发到班级博客,并制作成美篇发到微信群、朋友圈。

笔者期末还组织一场古诗文经典吟唱比赛,比赛吟唱的古诗文为本学期所学的和学生自己所喜欢的,有学生自己边弹吉他边吟唱《陋室铭》、边弹钢琴边吟唱《明月几时有》等等。学生准备吟唱比赛的过程就是对古诗文理解的再一次升级,现场吟唱又是一次新的体验。

三、第三法宝——闽南语诵读古诗文

闽南语,流传千年的语言活化石。闽南语与古诗文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由于普通话的普及,有不少学生不怎么会讲闽南语。把闽南语与古诗文结合在一起,既可以传承闽南文化,又可以传承中华经典,实现了双赢。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用闽南语诵读古诗文,甚至觉得极其搞笑。但很多专家认为闽南语与唐代的古音相似,其实读唐诗用闽南语比用普通话更有韵味,更有音乐美感。

笔者先让学生从模仿开始,下载一些用闽南语诵读古诗文的视频,如《从军行》《山行》《将进酒》等。让学生先模仿,再学习用闽南语诵读古诗文,有条件的用南音配乐诵读效果更有闽南味。

总之,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想让经典永流传,就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求变、求新的形式,像《经典“咏”流传》一样,为学生打开通往古诗文经典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徐健顺.什么是吟诵【N】.光明日报,2014(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