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李伟
“我”字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而且词义比较单一的第一人称代词。“我”字甲骨文写成是一个人肩上扛着武器戈,大约在殷商西周年代,它就被借用第一人称代词了。《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漂亮的姑娘,在城的角落里等着我。)汉代许慎说它是施身自谓也,也就是说称呼自己的词。后来两千年来也无啥变化。“朕”字的词义也是第一人称代词“我”,它的甲骨文写作一条船有了裂缝,有个人拿着木棍在修理。那么借代第一人称“朕”的这个人,社会地位一定是很高的,不是修船师傅就是舵手。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就用它自称。《离骚》中有“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叫伯庸。)后来秦始皇把它定为“皇帝”的自称,庶人是不可以用的,那它的地位就更高了。“卬”字也是第一人稱代词。《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否卬,卬须我友。”(您能把我渡过去吗,我去等待我的好朋友。)后来这个字逐渐变成了北方方言,一般平民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在古文中的“余”字,也有一个词义是第一代词。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我听说庸地蜀地的南边,雨天多很少见着日头,日头出来了,狗都吠叫。我认为这话有些夸大。)“予”字在古文中也有一个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词义。屈原《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女媭喘息不定地一再责骂我)。这里的“予”字明显地当做“我”。汉代词书《尔雅·释诂》上说:“台、予、身、甫、言”等字,都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词义。某省高考模拟题《三国志·蜀书·张飞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张飞占据水岸,在断桥上,瞪大眼睛,手持长矛说:“我是张翼德”。)有的学生,把“身”字译成“这是”、“那是”都没有字得分。“台”字在上古时确实有当“我”字讲的词义。如《尚书·汤誓》“匪台小子,敢行举乱。”(不是我,敢行造反。)但“台”字还有一个本义,就是堆得高的平的台子。许多词是用“台”字这个本义变成词素,用借代修辞手段而组成了词,这个新词就有新的词义了。如“台臣”,谏官;“台瑞”,侍御史;“台官”,尚书和御史的别称。“台辅”指三公或宰相等。辽宁某名校,在高考模拟题中,出了这样一道文化知识题《元史·张起岩传》“今台臣坐遣,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如今谏官都被撵出朝廷,公众舆论被堵塞,这怎么算取法祖宗呢!)加点的台臣是什么?很多学生没有答对,没得分。第一人称代词,还有一些不经常用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