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层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时间:2024-05-08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秉持的是一种“融合”的教学理念、思想、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分层任务、助推学生分层探究、引导学生分层评价等。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发生。分层教学能成为教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真正发生

课程改革的核心、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集体性的班级授课制,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但课堂教学的劣势、弱势也在于此,因为它遮蔽了学生个体性、个性化的发展,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关照。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发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发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某个时段实施“分层教学”,包括分层思考、分层探究、分层作业、分层评价等。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能让每一位学生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

一、设置“分层任务”,增强学习的“选择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规定学习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呈现出被动性,他们没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权利。这样的一种学习样态,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压迫感、压抑感。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分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有一种选择性。通过分层设置任务,让任务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匹配学生的学习。分层设置任务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力图让每一个任务都能切入不同层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一般而言,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可以分为“高能型学生”“大众型学生”和“关注型学生”。面向“高能型学生”的任务难度大、综合性强,同时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面向“大众型学生”的任务,难度适当;而面向“关注型学生”的任务,则主要是基础性的任务。比如教学“化简比”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

【基础性任务】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尝试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下列比。

【发展性任务】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尝试化简下列比:“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

【提升性任务】选择合适的方法,尝试化简“混合比”“单位比”等。

通过不同的任务设计,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驱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当然,分层设置任务不等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固化在某一任务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阶。为此,可以将任务设置为“隐形分层”,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串组合作”,并鼓励学生进行以小组长为领头雁的“1+X”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素养。

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其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提升。分层教学不是要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不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而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发掘相关的教学素材,深度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递进性地设置分层任务,或者多角度地设置分层任务等。通过分层设置任务,让任务更具有驱动性、针对性等。

二、助推“分层探究”,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所谓“分层探究”,就是教师设置的探究任务要具有层次性、進阶性,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通过“层次性任务”的导引,让学生展开层次性的探究。或者,“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长进行合理的层次性分工、探究、建构和创造”。比如,在一个小组中,让“关注型学生”负责观察、记录,逐步引导他们从“旁观者”走向“操作者”“实践者”等;而对于“高能型学生”,可以让他们先进行示范性的探究,然后逐步地让他们从“台前”走向“幕后”。通过分层探究,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分层探究要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辅之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的探究辅导,助推所有学生完成任务。对于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之呈现出来,让全班学生进行研讨、互动、交流,从而突破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瓶颈”。比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过程:一是让学生能认识到“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二是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为什么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分层探究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拾级而上。在探究第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大众型学生”“关注型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百数表”“计数器”等来助推学生的探究,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小心地验证等。在探究第二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高能型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可以启发学生从“数的组成”“位值”等方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9、99、999等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9、99还是999等,都一定是3的倍数,因此,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就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在分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还可以怎样”等相关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觉性”。

分层探究是分层教学的内核,也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分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一对一辅导”“学习组互助”等,要让分层从形式走向实质。在分层教学中,“一对一辅导”与“学习组互助”以及“大屏幕演示”等要结合起来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认知、思维不断深入,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

三、引导“分层评价”,突出学习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的层次性学习,不仅要设置层次性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层次性思考、探究,而且还要跟进层次性评价。在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同一个标准”“一刀切”的方式,但这样的评价,往往会削弱很多学生的数学认知、思考、探究的热情。层次性评价是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性目标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评”。对于不同的学生不能以同一个目标作为标准、尺度,而应当关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关照他们在数学思维、探究方面的进步。

比如,笔者在教学中实施“星级评价”,对于“能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任务”的学生,得“1颗星”;对于“能超额完成任务或者能完成高一级任务”的学生,得“3颗星”;对于“不能完成匹配性任务”的学生,不得星。为了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笔者和学生约定“10颗星星就可以换1个月亮”“10个月亮就可以换1个太阳”等。通过分层评价让评价更具有公平、公正的意义。实施分层评价要求教师要关注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要立足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性,又要指向学生数学学习的可能性。比如教学“分数四则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关注型学生”,要求他们能根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能掌握典型的简便运算;对于“大众型学生”,要求他们能进行综合性的简便运算(如在一个算式中不止运用一个运算法则);对于“高能型学生”,则要求他们能进行变式、灵活的简便运算(即一个算式不能直接看出来如何进行简便运算,而是在运算过程中发现或通过变形发现怎样简便运算的)等。因此,在对学生的运算进行评价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就应有不同的隐性评价指标。这样的一种分层评价,能让“关注型学生”在计算中不泄气,让“高能型学生”不骄傲,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再接再厉。通过分层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掘自身的潜质、潜能,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學”,变“学会”为“会学”“慧学”,变“苦学”为“乐学”等。

分层评价是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性的生活数学学习评价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进阶。分层评价机动灵活,不仅能关照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实际学习力,还能关注他们的可能学习力。分层评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致力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能,消除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帮助每一位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焦虑、心理自卑等。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秉持的是一种“融合”的教学理念、思想、策略,就是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兼顾、关照公平。通过分层设置任务、分层引导探究、分层实施评价,让分层贯穿、贯彻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当然,分层教学针对的是班级的“无心性障碍”学生,他们一心向学,没有先天性的认知障碍(如脑瘫、严重自闭症等)。教师只要在分层教学实践中不懈地进行研究、探索,分层教学就一定能成为教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作者简介:赵亚楠(1979—),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