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冯彩霞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细节处理,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使学生获得更多成长动力。谋划好预习细节、把握好生成细节、关注好评价细节,教师从教学规范角度展开精心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关键词:教学细节;技巧;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细节,并以此来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进程,调整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与情绪等,改进孩子们的学习指导、学习引领方式等,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缜密,也更有新意,更贴近儿童的学习现实。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活力,充满着智慧,让他们在教师精心调控下发展数学能力、积淀数学素养。
一、谋划好预设中细节
预习是有效学习的前奏,是一种准备,也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激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预习中细节的设计与精准把握,有效地引领学生预习,投入预习的各种准备活动之中,从而为他们深入探究新知识积淀力量,唤醒智能储备。
如,在五年级“循环小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教材知识点理解,以及学生生活现实中与循环有关联的因素的挖掘,并以此精心谋划教学预设活动,为学生探究循环小数学习激活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生活经验,激活相应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使后续的循环小数学习变得有底蕴,更有神韵。
首先,深挖教材,把脉预习细节。精彩的教学细节,看似信手拈来,殊不知,其中饱含着执教者的巨大付出,也正因为教师对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等深入细致,才使得这些教学细节更能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更加热爱数学,进而迸发出无尽的探究热情,和深入学习的无穷活力。
审视教材,思忖预习细节。面对教材,我们看到循环小数的学习是小数除法学习中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既没有安排专门的例题来进行学习,也没有在正版的页面上介绍这一知识点,而是安排在“你知道吗”这一自主学习和记忆的环节之中。这就告诉我们,循环小数的学习,它应该体现在小数除法学习的过程中,是一种有机渗透,而不是一种概念教学;是一种感悟与理解,而不是一种机械式记忆等。
所以,在设计预习细节时,教师就得尊重教材,把这部分知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具体的实例中,在自主阅读或收集整理学习等活动中,感知循环小数,感悟循环小数,从而形成较为厚实的学习记忆。
其次,研读学情,酝酿预习细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相互交融的艺术。因此,它需要预设细节,更要掌控生成细节,方能造就相应的教学精彩,才能成为孩子们数学素养不断积累的力量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于解读学情,酝酿好与之对应的细节,以此铸就一些教学精彩。
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循环的解释。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思考和寻找活动。“结合查字典的学习,找找自己所熟悉的循环现象有哪些?”把数学问题与语文的咬文嚼字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的理解深入,又有利于学生按图索骥,较为理性地寻找生活中循环的例子,从而让他们的预习更加有生机,也更加接地气。
引导收集循环事例,助推预习的深入。学生们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循环的实例。比如,太阳早晨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不断重复着;又如,每一个星期,都是从星期日到星期六的不断往复;再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始终如一等等。大量的事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循环的实质,掌握循环规律,使得整个预习更加有活力,也有趣味。
二、把握好生成中细节
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理答生成是教学走向精彩的必要之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并灵活地加以调控,使之成为学生思考、研究的助力,成为个性化学习的催化剂,最终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绽放出人性的魅力,流淌着智慧的氤氲。
如,在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掌控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智慧地理答生成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以此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与探究,让数学学习充满活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愈发精彩。
首先,正视教学,把脉细节。正视教学过程,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时捕捉动态中的一些细节,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深入的力量之源。创设合适的探究情境,把握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生成细节,并有机地加以融合,使之成为深入学习、深入研究的抓手,助推精彩学习的打造。
教学中,先出示两个图形,一个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一个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再组织学生思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情况是怎样的?你是怎么比较的等。用问题引发学习思考,诱发实验学习活动等,让自主学习成为现实。引导学生尝试探究,释放出学习个性。学习中,有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度量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从中体会面积的大小。有的则采用重叠法进行比较,感觉到有点不完美。也有采用剪开同样多的部分,再比较其他部分,从而得出面积的大小关系等。
以上都是一些中规中矩的学习活动,是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的。殊不知,就在其中,也出现特例。“我是用这个圆片去量的,发现长方形比2个圆片多点,正方形比3个圆片多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突然的插嘴,让课堂教学有了波澜,也让学生感到一丝困惑。
其次,诊断细节,智慧理答。面對该意外,如何处理好这个意外的细节呢?是给予肯定,一带而过,还是给予引领,促进学习理解的深化呢?结论不言而喻,那又该如何利用该细节,促进学习思考深入,促进学习升级呢?
笔者认为,利用特例,设问追思。“你们听得懂,他这样操作的原理吗?与前面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抛出问题,就是在刺激学习,诱发思考。
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在同伴互助式学习中,逐渐感悟到:他用圆片作为统一的标准,也与那个小正方形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看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各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多的面积就大。善用意外细节,不仅能给予那个学生学习肯定,保护自尊心;更为学生理性思考创造了一个机会,从而让他们对“面积单位”需求愿望不断增强,使得整个学习活动更富活力。
三、关注好评价中细节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也是学习深入的催化剂。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评价中的细节提升,努力通过评价中细节实现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升级,促进精彩数学课堂的打造。
如,在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在分数基本性质应用中的学习评价,力争通过评价细节,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合作探讨的热情,让学习活动步入理性的状态。
其次,营造争论氛围,促评价优化。面对学生这种草率的回答,教师就得理性地予以把握,利用好这一细节,促进分数大小比较学习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较为理性的比较体系。“那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利用呢?”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警醒,也促使学生去联想有关分数大小比较的学习过程。
经过相应的学习反思,以及同伴之间的争议活动等,学生逐渐明白,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后再比较是通用的策略,但对于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等大小比较,就显得有点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了,因为它们有最直接的比较方法。抓住这样的学习细节,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知识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理性分析等思维品质,从而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冷静地看待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善于把握教学的每一处细节,努力创设最适宜的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诱使学生去观察、分析、思考等,从而助推学习的深入,促进他们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最终让数学课堂教学情趣绵绵,智慧闪烁,精彩连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