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游戏为媒,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时间:2024-05-08

缪小兰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的教学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怎样才能激发出游戏的最大教学效益呢?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四个方面来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游戏的魅力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就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在学习形式上做了不少的变革,而游戏教学就是其中一个有益的尝试,通过这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引发他们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感悟,进而有所收获。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样的教学形式,怎样才能激发出游戏的最大教学效益呢?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游戏的魅力最大化:

一、游戏应与教学内容吻合

游戏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走出枯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节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但是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数学游戏更加偏重于玩,明显地忽视了知识性和实用性。这是偏离游戏教学的初衷的,实际教学时那些与课堂联系不紧密的,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的游戏应当避免。课堂中出现的游戏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对应,要有利于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抓住主要矛盾,把相关经验提升为数学认识。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笔者跟学生一起玩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在心里想一个20以内的数,然后按照笔者的指令完成以下几步操作:先将想好的数乘2,再加上3,然后减去原来的数,再加上6,最后再减去原来的数。在学生完成这些计算之后,笔者特意请一名学生来猜一猜他的同桌的最后得数,在猜之前,笔者“采访”学生有没有把握,学生表示没有把握,果然他试了几次都没有猜中。接下来笔者“出场”了,果断地猜中得数为9,接着笔者又猜中另外两名同学的得数为9。此时教室中已经沸腾了,好多恍然大悟的学生已经喊起“老师骗人”、“我也知道他们的得数”来。

这样一个游戏不止带给学生快乐,同时也紧密地联系着所学内容,学生在产生疑惑之后,自发地展开了交流,对照不同学生的计算过程,他们发现不管你之前选择的数是多少,在乘2之后减去了两次原来的数,所以剩下的数就是加3和加6,于是谜底揭开了,得数一定为9。在学生发现了这个“谜底”之后,笔者请他们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各种奥秘,就有学生用字母表示了原来的数,用2a+3-a+6-a来给大家一个清晰的说明。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更加熟悉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同时对字母表达式的化解也有初步的认识。

二、 游戏应强化学生的注意

很多数学知识学生是有生活基础或者认知基础的,但是他们的认识比较模糊和分散,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立即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对于学生最快地建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时候,笔者从“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探究一下这样的游戏规则是不是公平的,于是学生列举出各种可能的对阵情况,然后统计出结果:三胜三平三负。在弄清了这个游戏规则之后,笔者在大屏幕上出示很多素材(骰子、两枚硬币、颜色不同的乒乓球等等),请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素材来制定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然后与小组成员一起玩一玩这样的游戏,验证一下规则是不是公平的。有的学生选择骰子,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不尽相同,其中一部分学生制定的规则是看点数的大小:掷到1-3点甲获胜,掷到3点以上乙获胜。还有一部分学生制定的规则是看点数的奇偶性,掷到奇数甲获胜,掷到偶数乙获胜。选择研究硬币的学生发现可以抛硬币,硬币落下后朝上的面是一样的,甲获胜,如果朝上的面不同,那么乙获胜。选择摸球游戏的同学更加轻松,他们发现只要往袋子中装入的不同颜色的球的个数是一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在参与了这么多种不同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后,学生对于何为公平的游戏规则有了更准确的定义。

其实这些规则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有所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限于知道的层面,现在让学生亲身参与规则的制定,并亲身参与来玩一玩,学生就容易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游戏的规则了,经历过不同的材料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学生对于它们之间的共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将学生的认识从生活中迁移到数学中,从模糊转化为清晰,帮助他们建构起稳固的数学体系来。

三、 游戏应引发学生的思考

好的游戏绝不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动一动、乐一乐,而要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些有思维含金量的游戏,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这样的学习形式也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例如“抢21点”的游戏,对战双方轮流报数,每次最少报一个数,最多报两个数,看谁先报到21。最初学生之间的对抗是“原生态”的,但是在接近21的时候,学生开始有意识地预想怎样报才能获胜,几次游戏下来,一些学生已经发现要抢得21点,必须抢到18点,但是如何抢到18点呢,他们并没有深思。于是笔者提出与学生代表进行游戏,学生兴致勃勃,在每次都让学生先开始报数之后,我不出所料地获得了连胜。在一次次地重复之下,学生意识到这里面有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第二次有意的思考:抢18就需要抢15,抢15就需要抢12,就这样一次一次地往前推想,学生发现了为什么每次总是让他们先报了。于是再次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提出“你先报”来,这就展示了学生的认识已完全达到设想了。在揭开这个谜底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游戏,而且因为获胜欲望的推动,他们主动展开推想,这成为学生得以揭开谜底的条件,也推动他们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之后笔者请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对游戏规则进行改编,有的学生改变报数规则,从一次最多可以报两个数改成可以报3个数甚至4个数;有的学生改变抢的点数,从抢21改成抢其他的数。每一个规则的变化都让学生将这样的思维方式再强化一次,所以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学生又有了丰富的收获。

这样的游戏看起来简单,但是要想获胜,学生一定要找到对应的策略,所以他们都会有意地展开推想。正是因为融入学生的思考,游戏显得格外有魅力,也有更强的生命力。学生在自由地改变游戏的规则时,其实也需要思考规则是不是可行,以及在新规则下如何才能获胜。所以这样的游戏就成为学生思考的舞台和展示的舞台,推动他们的数学发展向深层次挺进。

四、游戏应推动学生的领悟

数学游戏在教学中应该是无所不在的,不同场合的数学游戏都有其“用武之地”。比如说在学生对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认识,让他们在游戏中运用知识,体验知识,这样的学以致用可以推动学生的领悟。

例如在“探索周期排列的规律”教学中,在学生认识周期现象并且已经能够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请一排学生参与游戏,参加者每人一个字循环报出这样一句话: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我们就抓他。报到最后一个字的学生淘汰,而最后留下的学生即为获胜者。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每轮游戏都会淘汰一位学生,下面的学生开始是在看热闹,淘汰两名学生之后,大家开始提前提示接下来谁会被淘汰,在连续预测正确之后,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连台上的同学都参与进来,有的学生在下一轮开始之前已经预测到自己被淘汰的结果,所以在动作上就表现出下台的准备,更加引发了学生的兴致。剩下最后两名幸运者的时候,左边的同学一边报一边笑,在大家的笑容中学生对周期现象的认识也愈发深刻。

其实这样的游戏就相当于一个开放的问题,学生在部分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只要是注意力集中了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周期规律中的方法来预测淘汰者,可以提前来计算每一轮淘汰的是其中第几名同学,以及最后的胜者是谁。当游戏按照自己的想法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时候,很多学生是能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的。所以表面看学生是在做游戏,其实在游戏的背后就是一个知识强化和上升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不但感觉到有趣,同时也感悟到数学的好玩、有用,这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融入游戏的数学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天性,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不断尝试,让学生因为投入而获得满满的收获。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从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贴近教学内容的游戏,以此来辅助课堂教学,愉悦学生的身心,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