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妙应对教学变故,涵养数学教学机智

时间:2024-05-08

陈顺美

摘 要: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意外状况,这些突发事件阻碍或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尤其是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公开课教学中,教师或许会由于场面的紧张气氛导致心里恐慌、怯场而产生教学失误,面对种种教学变故,我们若能发挥自己的教学睿智,随机应变,巧妙解决,或许会化解尴尬,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变故;教学机智;自我放松;学生助阵;妙用生成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作为教学智慧象征的教学机智是在一次次教学实践中历练、涵养与积淀下来的。

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隐藏着许多变数,由于环境、心理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意外状况,这些突发事件阻碍或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尤其是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公开课教学中,教师或许会由于场面的紧张气氛导致心里恐慌、怯场而产生教学失误。面对种种教学变故,我们若能发挥自己的教学睿智,随机应变,巧妙解决,或许会化解尴尬,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机智应对教学中的一些变故,化解教学危机,甚至为教学增光添彩,笔者结合有关教学案例进行阐释。

一、自我放松调节,化解尴尬局面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其间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教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心理方面的波动,教师在课堂或许会遭遇教学变故,对教学任务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面临不可预知的教学变故,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

【案例一】 笔者第一次在执教校内公开课时,执教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的《认识升和毫升》,笔者尽管在课前做了充分且精心的准备,但由于初为人师,工作经历较短,教学经验欠缺,面对众多学生以及坐在教室后面的许多听课老师,当时头脑一片空白,把课前背诵得滚瓜烂熟的台词全部忘掉了,不知该说些什么。短暂的冷场之后,笔者突然想到一位老教师曾给我说过:“当你教学中紧张忘词时,必须通过自我调节放松自己,可以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把后面的听课教师都想象为自己的学生,然后睁开眼睛微笑着面对学生。”笔者尝试了该种方法,面带微笑对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猜猜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学习什么内容?”“我知道,老师要和我们学习升和毫升。”一位学生大声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到有学生和我搭讪,我松了口气问道:“因为老师在讲台上摆着量筒和量杯等杯子,所以我猜一定是要和我们通过做实验来认识升和毫升。”这位学生振振有词。“你猜对了,真厉害!那就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来共同研究升和毫升吧。”我终于舒了口气,自然地导入教学,使得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课堂教学中遇到意外,我们不必惊慌,可以通过深呼吸使过快的心跳恢复正常,让心情平静下来,思绪稳定下来;或者通过假想,把众多的听课者想象为自己的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或者利用自我解嘲,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气氛。总之,教者要临危不乱,采取适当的自我调节,以化解尴尬局面,迅速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二、诚邀学生助阵,激活学习动力

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教学环境的改变造成教者对教学环境的不适应,可能会造成教师教学上的失误。公开课教学不同于平时的家常课,由于借用他校地点和学生,人生地不熟的,加之有许多听课的教师在场,难免让教者心理紧张,出现不知所云、语无伦次、手忙脚乱、操作失败等状况,形成一种颇为尴尬的场面。

【案例二】 在一次市级数学教学竞赛中,有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中,在教学伊始设计了一个魔术:将两把钢叉交叉在一起,用一支牙签支撑两把钢叉,然后把牙签放在一根尖尖的钢针上,使两把叉子保持平衡。原本希望借助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有趣的魔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在奇妙的魔术情境中导入教学。可是,就在教者拿起道具表演魔术时,意外发生了:教者的手不停抖动,无论怎样控制,两只手就是不听使唤,无法将细细的牙签架设在钢针的针尖上,教者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成功,反而引起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叹息,教者心理越是着急越是失败,最后,教者只得放弃了这个精彩的魔术,绕道进入下一个环节。

案例中的教者面对如此陌生而较大的场面,由于缺少磨炼,缺乏经验,导致操作失误,影响了教学。其实,教者的操作失败并非坏事,如果处理得当反而会为课堂添彩,生成课堂亮点。教者如果懂得“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原理,谨记“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弱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的高低”这一教学道理,教者当时可以利用学生来帮助自己完成魔术表演,掩饰自己的教学失误。教者完全可以这样处理:“老师由于来自偏僻的规模很小的农村小学,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世面,现在非常的紧张,老师实在无法完成这个魔术,有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完成这个魔术表演?”笔者想,如果教者当时这么一说,一定会有许多学生冲上前去和教师共同完成这个有趣的魔术,而且学生完全有可能轻易地将牙签支撑到钢针上。教师诚恳邀请学生帮助,不但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帮助自己顺利进入下个教学环节,教者诚邀学生助阵,不但给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学习动力。如此处理或许由“污点”变为“壳点”,甚至成为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三、妙用教学失误,生成新增长点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出现一些教学失误也是难免的,教学失误不可怕,教者若具有灵活应变的教学机智,或许会峰回路转,甚至对教学起到补充、烘托和增效的效果。

【案例三】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一课中,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的规律。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后进行归纳总结。在总结规律时,笔者不小心出现口误:“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谁知笔者话音刚落,一位机灵的男生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说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为了掩饰自己的教学失误,笔者灵机一动:“老师哪里讲错了,刚才我们学习中探究得出的规律不就是这样的吗?难道还有其他不同情况?”“是的,只有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才会比中间物体多1,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就不是这样的规律。”那位聪明的男生辩解道。“是吗?如果你们认为老师讲错了,那就请你们拿事实来证明,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探讨一下两端物体不同的情况下一一间隔排列物体到底有怎样的规律?”

笔者的临时变通不但掩饰了自己教学中的失误,而且给予学生新的探究点,赋予知识新的增长点,学生在笔者的激励和引导下,深入探究,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法,又发现了“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这一规律。笔者的教学失误生成新的增长点,为学生拓宽探究领域,提升探究深度,使得一一间隔排列规律更加完善。

当然,为了减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让教学顺利而精彩,教师还得勤学苦练,内练基本功,提高教学素质,多学习,勤思考,倾心教学预设,精心打磨教学,积累教学经验,增强应变能力,涵养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处理教学问题的智慧,教学机智是在长期教学经历中积淀起来的一种教学素质,让我们勇敢面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突如其来的变故,冷静思考,及时应变,妥善处理,为教学增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