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之下的命题方向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4-05-08

居海霞

摘 要:新课改下的试题命题,体现的不再是孤立的内容和技能,而是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考查。考试是“指挥棒”,命题方向是什么,课堂中就教什么;试题怎么做,课堂中就怎么教。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创设和任务相互依托的情境、重视概念的意义教学、提炼数学思维方法等方面同步跟进。

关键词:课程改革;命题特征;教学行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试卷命题逐步由考查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考试是“指挥棒”,命题方向是什么,课堂中就教什么;试题怎么做,课堂中就怎么教。所以,命题方向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意义重大。下面,笔者就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命题呈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就其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进行相关思考。

一、命题特征

1. 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考查

在概念、公式的知识点考查中,改革后的试题不再是纯粹的填关键词或数据,而是呈现情境,学生根据其信息提取相关的知识点,在正确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解答。

如: ……如图,( )个这样的小方块排成一排是1米长。

这是二年级上学期的一道期末测试题。题中,将棱长1厘米的小方块一个挨一个地排成1米,需要100个这样的小方块。显然,考查的知识点是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但这里,没有出类似“1米=( )厘米”这样的填空,而是将其隐匿在问题情境中,需要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合理解题。

再如:在计数器上拨1个珠,不可以表示出哪个数?

1□ 11□ 10□

这是一道一年级上册的期末测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计数器不同数位上算珠所表示意义的认识情况。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认识了计数器的个位和十位,知道了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1个珠,表示的数为1,在十位上拨1个珠,表示的数为10,所以,不可以表示的数是11,应选第2个。以往,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给出一个数,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画算珠,比如34,个位上是4,就在个位上画4个珠,十位上是3,就在十位上画3个珠。学生解题时,只要根据相应数位上的数画珠,即使不理解其意义也可以解题。这里,没有出示计数器和算珠的实物图,而是让学生进行合理推想,做出判断。学生要根据计数器上相应数位算珠所表示的意义来解题。

可以看出,课程改革以后,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所以,不可只注重概念的机械记忆、公式的套用,而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属性的本质理解。

2. 注重多重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解决一道问题,往往会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储备仓里有序提取,统筹协调运用。

如:1号房子在马路左边的第1幢,9号房子在马路左边第几幢?

这是一道一年级上册的期末测试题。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数数”、“单、双数”、“左、右方向”等。解题时,学生要先识别左、右方向,再观察出左边的房子号为1、3、5,都是单数,右边的房子号为2、4、6,都是双数,最后进行推算,1、3、5、7、9,9号房子应在马路左边第5幢。这一连串的解题步骤,其中的任一知识点出错,题目就会解错。

再如:哪辆车能从桥下通过?

这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道期末测试题。用三种不同的积木可以搭成桥,还可以搭出三种不同的车。涉及的知识点不但有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还有乘法、加法的计算知识。而且,本题需要学生有缜密的观察力。图中,桥和车的相应数据都没有标出来,需要学生合理找出已给积木中的相应数据。桥的高度应为2个4厘米,即8厘米。第一辆车的高度是3+4=7(厘米),第二辆车的高度是3+6=9(厘米),第三辆车的高度是3+4+6=13(厘米),只有第一辆车能从桥下通过。

上面两题,都是通过情境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考查学生多重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

3. 注重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考查

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产生活任务,可以有效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元旦,王兵(身高135厘米)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园博园。园博园门票:成人票价是30元,身高在120厘米到150厘米之间的儿童可以享受成人票的半价优惠。携程网上成人票价只需27元,无儿童优惠票。王兵一家购票最少花多少元?

这是一道四年级上册的期末测试题。在当今网购时代,人们购票都会遇到这类问题。题中,如到现场购票,儿童可以享受半价优惠,如网购,成人票会便宜些,但儿童票没有优惠。要使购票花钱最少,可以在网上购买成人票,儿童票到现场再购买。很多学生在解题中,往往只能从网购和现场购票两者选其一,却不能很好地结合。

又如:小丁驾驶一辆小型客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前方出现限速60千米/时的标志。如果小丁保持原速度继续行驶,他的驾驶证将会被记( )。

A. 12分 B. 6分 C. 3分

这是一道小学毕业考试测试题。机动车在限速的公路上行驶,如果超速就会遇到记分等情况。题中,如果小丁保持原速继续行驶,根据规定就会被记分。但到底记几分呢?就要用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用(80-60)÷60×100%=33.3%,根据规定,记6分,选项B正确。

再如:下图中,王大伯家有一块靠墙的长方形空地,他准备用篱笆围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做鸡舍,剩下的都做羊圈。围鸡舍的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如果把羊圈也用篱笆围起来,至少还需要篱笆多少米?

这是一道三年级上学期的期末测试题。根据图示可以发现,不管是鸡舍还是羊圈,都可以一边为墙。题中一共有两小问,第(1)问求围鸡舍的篱笆的长,用5×3=15(米),第(2)问求围羊圈的篱笆的长,用(12-5)+5=12(米)。某班测试情况显示,第(1)问正确率是92%,而第(2)问只有8%。究其原因,求第(2)问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到鸡舍的一面同时也可以做羊圈的一面,只需求剩下的两面。所以,此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读题细致、思维缜密、解题时的质疑等诸方面的能力。

诸如上面的三题,情境与问题相互依托,相互支持,解决问题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情境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线索,问题真正嵌套在情境中,有效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思考

可以看出,新课改下的试题命制,体现的不再是孤立的内容和技能,而是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考查。在这样的命题方向下,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行为又该如何跟进呢?

1. 情境创设要和任务相互依托

真实的情境是有效评价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情境,既要真实,且要与问题相互依托。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题目,虽联系了学生生活,但问题都可以脱离情境单独成题,其实涉及的还是孤立的知识,无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有一双会“寻找”的眼睛,同步将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有任务的情境,从中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2. 重视概念的意义教学

我们的学生往往能准确和迅速地说出已学过的各个数学概念的严格定义,但在对这些概念的变式练习中却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困难。所以,最初的知识根基要理解透彻,后续才能得以足够延伸。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慢”,让学生充分经历。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学生意义学习,学生才能通过学习,建构起所学之间、所学与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

3. 提炼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比如概念的理解、解题的思路和过程等,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质疑等思维品质。比如,低年级中,可以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引导学生学会合理选择,中高年级,可以设计一些开放题,引导学生在多种解题方法的尝试中感受解题的合理性。

此外,教师本身要加强命题技能的培训与提升。传统的教师培训通常片面强调教学技能培训,但对命题能力的培训有所忽视,导致在教学中的练习设计质量不高、题目的评讲不能透彻等状况。教育机构应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力度,帮助教师把握新课改理念,使之切实掌握设计、分析、改进等基本命题技能,并使其自然融入教学中去,从而深入推动课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