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时间:2024-05-08

陈晓莉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应用的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依托教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做到:提出数学问题—探究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模拟现实;创设情境;体验应用;促进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结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应用的生活化。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联想、想象、构造的思维和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将小学数学生活化”。知识的的呈现要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强调数学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的数学学习,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顺应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材提供了大量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内容和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以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依托教材,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到:提出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探究解决方法(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一、课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究解决办法。

1. 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中,让学生先看一段购物情境的录像,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购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接着,利用教室展现一个商店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用已经学过的人民币知识解决购物活动中遇到的付钱、找钱、比较商品价格以及人民币之间的换算等问题。通过模拟生活的场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应用数学的能力。

2. 创设操作性情境,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活动为主组织教学,对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比如,孩子对秋天的落叶非常感兴趣,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想出了用几何图形在树上贴标记来区分落叶和非落叶树的方法;在分组实地探索中,又通过个人观察、小组合作交流、集体分享等形式积累了计数、分类、方位等数学经验。在进行队列操练时,根据男生、女生或个子的高低,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所处的位置,从而对学生进行分类、排序教学。“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等,使学生对数字的排序或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数学从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展开。

学生在生活中“做中学”、“学数学”。“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实践课的锻炼,实践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发问、讨论,引导学生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去发展并表述真实的世界。在实现这一教学时,要遵循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在整个活动中间让孩子及时表达自己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得出结论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在一个主题下,教师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把活动分为若干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3. 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4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体验应用,提高应用数学意识

数学教学应该充分联系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课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首先举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折线图在生活中的应用。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何发现?

其次,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估计,用手势比画出下面这些数量的上升和下降趋势。

(1)你家里一昼夜用电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每年9月到次年2月,徐州火车客流量的变化;

(4)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这一环节既帮助学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生的实践、交流、讨论、分享,锻炼了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实践证明,课堂中将数学带到学生的身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和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数学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开拓。

5. 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性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做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学以致用,注重课后、课外延伸,促进思维发展。

我们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问题解决”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小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都是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的。只有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联系房屋的装修,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算出需要多少地砖、瓷砖。又如,学习“比和比例”后,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国旗旗杆的高。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可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举例来说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使数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二年级学习了“三角形与四边形”后,设计“我寻找、我创造”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寻找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最后拼一拼。

在最后“我发现”栏目中,学生间的交流精彩纷呈,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1:我发现生活很多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

学生2:用三角形和四边形可以拼出美丽的图画。

学生3: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可以拼一个新的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五边形。

学生4:我发现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3种不同的四边形。

三、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搜集“生活中的数学”,并将它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小,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逻辑判断水平都比较低。因此,数学教学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产生情景的场所,我们更不应抽掉经验的成分,作为单纯抽象知识的堆积,而更应该注重情趣性,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生活化,利用一些有意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走生活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社会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