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维引导,激发自主学习的活力

时间:2024-05-08

娄颖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开放性的过程,也需要创造性的过程。这样它才会诱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活力,让整个数学课堂充盈着个性的色彩。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素材、要把数学学习融合进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而焕发学生内在的欲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探索,使得整个数学学习活力四射。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维引导;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数学素养

自主学习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最美好的境界,也是儿童数学学习一片独特的风景。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解读文本,精准把握内容,巧妙成涉情境,引领学生去观察、分析、思考等,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学习之中,从而让他们的数学学习焕发出无尽的活力。同时,也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有令人惊叹的实效,且流淌清新自然之风,焕发出无穷的生机。

一、精选素材,刺激参与

要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有更强的自主意识,那么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选择那些更让学生喜爱、更能刺激学生神经的内容或素材。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吃透教材文本的编写意图,使得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遴选更符合教材的逻辑规律,贴近学生的学习现实;另一方面还得围绕这些素材,精确地设计系列问题情境,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使他们乐意去探索、乐意去实践等,让主动学习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例如,在“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就得灵活地运用学生熟悉的素材等串联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数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感悟用数对表示的位置的方法,从而让学习带有更强烈的自主性,也让数学学习充满灵性与智慧。

一是创设“小明找位置”的学习情境。教学初,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设计一个动画情境:小明到电影院观看《奇幻森林》,他拿着有4号的电影票(他的电影票有一个角被他不小心撕掉了)兴高采烈地找位置,他发现找过的有4号的位置上都有人坐着。电影快放映了,他很是着急。同学们,这到底是怎么事呢?怎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二是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怪现象。有学生说,电影院中的4号太多了,有1排4号,2排4号,3排4号,还有18排4号等,他的电影票坏掉了,只好慢慢地寻找没有人坐着的N排4号。还有的学生补充说,如果电影院有2层楼,还得区分楼上和楼下的座位号,这样才能找准位置。

生活的经验,让学生有一种积极参与的资本。它会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也为他们主动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提供经验、知识和思维的准备。

三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通过帮助小明找位置,让学生逐渐明白,要确定一个位置,既要看几排,还应看准是几号,从而形成一个个坐标,使得位置确定下来。同理,引导学生学习横排叫作行,竖排叫作列,从而明白小明的位置,就一定对应第几行第几列或是第几列第几行。进而再结合数学知识史话介绍,让学生明白数对不是随意确定的,而必须是先列后行,也就是第几列第几行。

四是组织游戏活动,巩固数对学习。例如,让一个学生报出一个数对,像(2,3)、(3,3)、(4,3)等,让对应的学生起立,并引导学生观察起立的学生的位置,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这些数对行都是3,说明这些同学都是在第3行上。再如,教师报出(4,x),让学生拍拍手。可能一开始只有1个学生动起来,接着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此时,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追问:某某同学,你为什么会比某某同学慢一拍呢?问题会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不足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他们会说出,因为是(4,x),我先一下没有反应过来,现在明白了它可以指(4,1)、(4,2)、(4,3)、(4,4)、(4,5)等很多同学,只要是第4列的学生都必须拍手的。

从案例教学思考来看,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学习主体,教师就得灵活地选取教学素材,给学生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乐于探究,让他们在认知冲突中想着去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实效性,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更主动、更具活力。

二、贴近生活,刺激学习

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措施之一,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力的重要策略所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学习中,使得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增强他们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同时,也在教学中有效拓展数学学习的视角,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得把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接轨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进一步了解圆的构造,明晰圆心、半径、直径等相关知识,使得圆的认识在生活中得到深化。

一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纸上画出圆。在生活经验的支持下,学生各显神通,有的用圆形胶带拓画出一个圆,有的用拉绳旋转的方法得到一个圆,也有的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等等。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第一种方法的深究,引導学生把第一种圆剪下来,再想办法找出圆心,画出半径、直径等。学生会采取折纸的策略,把圆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对折,发现这若干条折痕会相交于一点,从而确定好圆心,并以此顺利地找到半径、直径等。同时,也使得“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这一认识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得到强化。

二是组织好课余活动。利用活动课把学生带进操场,指导学生在操场上画出不同圆。学生们会在前面课内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着用拉绳的方法画出一个个不同的圆。他们会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好,从而这个端点就是圆心,然后拉直绳子走动一圈,这个移动的轨迹就是一个圆。

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一活动的真谛,也使得“一中同长”的道理得到巩固。学生在此活动中,学会分辨半径、直径,并知道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的道理。这一活动过程,使得圆的认识得到更好的理解。同时,再设计引导学生找圆形花圃的圆心活动,让学习升级,让学生的思维升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哺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得把数学课堂打造成一个学生生活的乐园,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智能得到发展,个性得到释放。同时,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会分析、学会思考,使得数学思维获得飞跃式发展。

三、合理分层,助力学习

分层施教是有效教学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既有认知水平的不均衡性,学会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还应重视个性化学习的引领,促进学习视角的扩张,从而实现学习的互补,最终让学生在分层学习中知识、经验和思维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学习真正发生。

例如,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就得精准地把脉学生的学情现状,灵活地组织有层次性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逐步感悟除数是小数除法的基本算理,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

一是照顾后进生,优化复习巩固。

一方面引导学生去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并在具体的算式应用中巩固性质,理解性质。比如,300÷60=(300÷10)÷(60÷□)=(300÷□)÷(60÷30)=(300○□)÷(60○□)等。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商是小数的除法,比如10÷20,0.85÷17,2.4÷25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好地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使得相应的计算算理得到更精准地理解。

二是引导尝试,让个性飞扬。

首先在复习的基础上改编0.85÷17為0.85÷1.7,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除数不再是整数了,而是一位小数。

其次是教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习的知识经验等去尝试。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探究。尽管有部分学生对此习题无从下手,感到无比困惑,但这不妨碍他们去尝试,去思考。

再次是组织学生汇报。一改以往的做法,不是让学生有条不紊地汇报尝试过程,而是直接让学生汇报出尝试计算的结果。因为学生的思考角度不一致,所以整个汇报肯定是参差不齐的。此时,教师应顺势追问:他们的结果正确吗?你有办法来证明吗?

检验除法计算的正确性,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过程每一个学生都会积极投入的,主动参与的。当检验证明部分答案是正确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把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让做对的学生汇报自己做题的所思所想,使得相应的算理在汇报、争辩等活动中得以凸显,形成一种学习感悟。紧接着再引导答案不正确的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去寻找不同点、错误点,从而让他们的计算学习更为理性。

这种照顾不同学生学习的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投入,让整个学习都在学生自主意识中不断深入,向纵深处迈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智者,应学会全程地、灵动地谋划教学过程,给学生最为周全的引领,让他们能够去实践、去尝试,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形成的探索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设计层次性教学,以唤醒学生内心的那份自信;还得灵活驾驭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中生成的问题,使之成为再学习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