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4-05-08

钱冠洲

摘  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设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课堂教学设计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这些现存的问题,展开相应的思考:教师应将课堂教学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周密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发散性思维,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设计的影响。只有保证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确保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笔者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展开相应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素材显现出来。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教学情境与所学知识的联系不大,完全为了情境而“情境”的现象,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年月日”的教学设计。使用故事导入:一个逃犯,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找了一家美容院整容,整完后,没有人认识他。他又想办法做了一本假护照,护照上的出生日期写的是:1967年2月29日。当他在登机口检查时,立即被警察带走。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警察叔叔怎么发现逃犯的呢?(护照上的出生日期出卖了他)。这种故事法的课程导入,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也随之提高。但这个故事内容的使用,对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是否合适,值得思考。

■二、勿让一些学生成为课堂的旁观者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讲代学、以讲代思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小组合作交流时,优等生为主导的发言现象十分常见。因此,后进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发言机会少之又少,没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难提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儿童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教师在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探索和研究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例如,“可能性大小”的教学。教师捧着盒子,让学生摸球,将学生摸球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学生举手的很多,课堂气氛看似十分活跃,但是真正有机会摸球的学生很少,没摸到球的同学会感到失望。如果换种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教学效果会更佳。如设计三轮摸球的机会:第一轮,让部分学生在装有6个红球4个白球的盒子里任意取出一只球,进行统计;这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观察活动细节。第二轮和第三轮摸球活动,变化盒子中红球和白球的数量,分两组同时摸球,学生边取球边填表统计。在每个学生亲自参与的摸球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学生因充分体验了知识形成过程,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三、周密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教师的给予或单纯记忆,而应是学生自我探索,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表达的,教师不要表达;学生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师尽可能不要提醒;学生通过交流能获得答案的,教师尽量少说。新课程一再提醒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设置更多的活动机会供学生观察、探索。但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对数学定理、概念和法则等抽象的内容,难以掌握和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创设更多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演示中,加强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动手操作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对学生都有明显的益处,只要教师周密安排,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有些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开之后,无法拼成一个长方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有同学将平行四边形剪开之后,不会拼成長方形,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有学生回答:“剪的方法可能不对,需要沿着平行四边形高和底边成直角剪才行。”操作失败的学生瞬间就找出原因,改进剪的方法,从而拼出了长方形。针对底边和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可拼接成正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特例。教师可单独给学生准备一些底边和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沿着高的不同位置剪开、拼接,从而形成正方形。这种方法既丰富了数学课堂,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发散性思维

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支持他们的想法,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想法,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思维,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看待问题。

例如这则教学案例,“圆的认识”的教学,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索画圆的时候,怎么处理开放和必要引导的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口述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圆。然后让学生到讲台演示,有的学生直接找出圆形实物对着画,有的学生拿出两只笔画,有的学生使用圆规,还有的学生表示需要使用竹竿和绳子等画大圆等。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交流,到底使用哪种方法画圆好呢?学生得出结论:怎么画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在操场画大圆,小小的圆规则难以发挥作用,可以固定住绳子的一端,另一端绕一圈就可以了;如果只是画一个不规定大小的圆,用实物描就行;如果要画一个指定半径,规范的圆,用圆规是最理想的选择。数学学习是生活的需要,通过画圆的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得感悟,揣着学习为生活服务的思维去探索“圆”的画法。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发散性思维的体现。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设计受学生认知水平、教师个体差异和学习总体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仍存有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应将课堂教学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勿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周密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从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发散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