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几何直观,是方法更是一种素养

时间:2024-05-08

陈蒨

摘  要:几何直观,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何直观,是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标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表征、深层建构和深化思考。在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直观变换,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几何直观的教学功能,将几何直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几何直观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几何直观”,就是指学生“借助自我的经验、观察、测试或类比联想等手段,对事物对象、关系等的直接感知、洞察与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何直观,是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标识。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几何直观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表征、深度建构和深度应用。

一、借“几何直观”深度表征

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而学生的思维却是感性的、直观的、具体的。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几何直观,对相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深度表征。借“几何直观”深度表征,能让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约化,能让陌生的数学问题变得熟悉化,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化。正如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印入脑际了,因此,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事物是非常有益的。”也正如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其名著《直观几何》中所认为的那样:“图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描述研究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得到的结果。”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审题时经常容易发生偏差,常常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也就是不能抓住题目中的主要矛盾,或者说是矛盾的主要方。究其根本,是因为学生不理解题意。借助“几何直观”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表征,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理解。正如波利亚所说,“图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帮手”。比如教学一年级的排队问题:小朋友们排队,小明的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小朋友们排队,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5人,从后往前数,小明是第4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就是简单地将两个数相加。有教师简单化地认为,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考虑到小明本人。但问题在于,即使学生意识到“小明”的存在,也还是不能弄清楚应当加上“1”还是减去“1”。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如画示意图、画线段图、画符号图等)对题意进行形象化表征,就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描述问题。而当学生通过几何直观理解了题意,也就自然能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数学教育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能整体把握问题。”

用几何直观描述、表征问题,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有助于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克莱因认为:“数学的直观是对概念、证明的直接把握。”用几何直观表征,说到底就是借助见到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把握。这种把握是建立人对自身体验与外物体验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借“几何直观”深层建构

如果说,用“几何直观”表征数学问题是一种“图导”,那么,借“几何直观”深层建构则是一种“图构”。从“图导”走向“图构”,彰显的是学生的创造性精神。著名数学教育家华罗庚先生曾形象地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的确,“几何直观”不仅能表征题意,更能引发学生的数学联想,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在建构过程中,尤其要让学生在思维障碍处明理、在知识混淆处辨析。

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苏教版四年级下),教材是呈现了学生学校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通常教法就是通过不同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成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猜想。当学生质疑时,教师总是让学生多举出几个例子,从而对猜想进行验证。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建构“乘法分配律”的符号模型。这样的教学,总让学生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外在的感觉,总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教学有一种“拉郎配”的主观愿望。笔者在教学中,借“几何直观”引导学生深层建构。即引导学生先画出一个长方形,再画出一个等宽的长方形,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这个更大的长方形的面积既是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和,也可以用两个长方形合并后的长乘宽,即大长方形的长乘宽。借助几何直观,学生深刻理解了乘法分配律,从而建构出乘法分配律的符号模型。这种借助长方形模型建构乘法分配律的符号模型的过程,具有一种内在的、演绎的性质,让学生心服、信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图形操作、图形变换助推学生的数学理解,更可以将数与形结合起来。“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形缺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华罗庚语)数形结合,将抽象与形象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图形的直觉功能,助推学生的数学理解。在“图导”走向“图构”的路途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发挥图形的引思功能,指导学生看图、读图、解图、创图、构图。通过图形直观,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动态展现,从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深入,不断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生成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三、借“几何直观”深化思考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几何直观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重要、可能有意义和可接近的,并使我们在课题、概念和方法的荒漠之中免于陷入歧途之苦。”几何直观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度表征、深层建构,而且能深化学生数学思考。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逐步的、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正是在不断借助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几何直观经验,领悟到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形成了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苏教版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学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花圃,如果长增加了3米,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如果宽增加4米,面积就增加24平方米,原来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对于这样的问题,仅仅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思考,是难以解决问题的。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画图,通过长方形图进行思考。如“花圃的长增加3米是什么意思?”“怎样求出花圃的宽?”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变式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一个长方形的花圃长增加3米、宽增加4米”与“一个长方形的花圃长增加3米,或者宽增加4米”,比如“一个长方形花圃长、宽分别增加4米”“一个长方形花圃长、宽都增加4米”“一个长方形花圃长、宽同时增加4米”,等等。通过对问题表述形式的改变,引导学生画图,从而助推学生深刻理解题意,深化学生运用几何直观图形进行表征、建构与思考。借助图形,学生能展开层层分析、推理,能感受、体验到直观示意图的意义和价值。

用“几何直观”助推学生的问题解决,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几何直观,让抽象的数学问题获得了直观化、形象化的诠释、理解。在运用几何直观深化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直观推想力,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联想,从而自主地探究,获得数学结论。

几何直观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想,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何直观是学生的一种意识、能力,更是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运用“几何直观”进行数学表征、建构和思考,充分发挥几何直观的教学功能,是教师教学的应然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围绕几何直观的操作、功能、应用等展开深度研討,有助于增强教师运用几何直观进行教学的自觉性。几何直观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应当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