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三全”路径探索

时间:2024-05-08

郭星如

摘  要:阅读是当代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关键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走出传统视域中将阅读教学立足于人文学科的学科本位、将阅读内容囿于有字读物的惯性框架、将阅读指导者限于教师和家长的主体界限。具体说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融入现代传播学“议题设置”“瀑布模式”等理论,通过突破教育者“主体性”束缚、进行议题式阅读、优化媒介活动等形式,探索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实践归宿,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内核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三全”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全育人”;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一、引言

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基本内容的“三全育人”理念是***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育人价值标准和实践方略。该理念从实践主体、时间跨度、空间广度等维度丰富了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于教育的总体性关切,关注前沿的教育教学视点和理论,聚焦教育新时代的载体变化和方法创新,探索出彰显时代本色、凸显素养底色、体现学科特色的“三全育人”教学路径。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更是当代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关键能力。协同学理论启示我们,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应走出传统视域中将阅读教学立足于人文学科的学科本位、将阅读内容囿于有字读物的惯性框架、将阅读指导者限于教师和家长的主体界限,创造性地探索“三全育人”的阅读路径,切实做到以学科核心素养润泽生命,促教育对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基于此,笔者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理念,融入现代传播学理论,探索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三全”路径。

二、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三全”路径的实践方略

(一)活化“瀑布模式”,实现全员育人

美国学者萨利托以多级瀑布的形成过程来描绘舆论形成的过程。多级瀑布的水流从高到低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水潭,每一个水潭中都会有溯流而上的回流。同样地,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经历意见领袖自上而下地传播、群众意见向上蒸腾等过程,这正如同多级瀑布的形成过程。“瀑布模式”充分肯定了各级传播者和各级受众多元互动形成的强大合力。实际上,阅读是输入,交流是输出,两者相辅相成。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化“瀑布模式”是实现全员育人的应然追求和实然举措。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活化“瀑布模式”。例如,在2年级上学期进行“我们身上的‘尺”这一综合探究活动时,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上台来共同完成合作任务,为学生掌握测量技巧、学会阅读“自己”做出示范。并由此引导学生两两合作,让学生当起“小先生”,学会阅读“自己”、阅读“他人”。如此教育对象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教育对象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对生活世界建立起了具有数学意义的联系。为深化佐藤学“社区是教材的宝库”的观点,笔者尝试布置探究性阅读作业,让学生走进社区,参加社区活动,向社区的“老师”们请教,用“尺”去测量出大千世界的美好。此外,笔者与道德和法治学科教师相配合,将数学学习与人文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阅读“六尺巷”等小故事,进而升华学科学习的意义。如此一来,多元教育主体的活力得以充分激发,形成了回流循环的多级育人“瀑布”。

(二)优化议题设置,实现全程育人

“议题设置”原理强调大众传媒对议题的强调程度与公众对不同信息的重视程度存在正相关。换言之,媒介可以通过让受众知晓某个议题或在传播众多议题的过程中凸显某个议题以及优先报道某个议题等形式,引导受众思考的方向(what to think about),进而实现价值引导。“议题设置”原理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路径参考。在进行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把握“议题设置”的逻辑理路和实践机制的基础上,以议题为线、以情境为依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魂,将议题式教学贯穿于教学全程。议题式阅读与问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议题式阅读涵盖了情境化的阅读问题,融通了主题式阅读的主线,更重要的是通过优化设置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议题,形成了任务驱动、质疑假设、阅读探究、实践论证、研讨交流、归纳导行等基本步骤的阅读模式,让具有永续性的议题式阅读伴随着学生学习成长各阶段、贯穿生命体终身发展全过程。

例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判断,深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掌握科学统计和概率估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强调的形成数据分析观念的基本内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标准用关键动词将三个学段培育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目标进行了细化。可以说,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为内容的议题应是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优先议题。基于此,笔者在执教第一学段(1-3年级)数学教学时,以“练就一双慧眼”为议题,尝试将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贯穿第一个学段始终。在具体实践中,笔者根据三个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变化特点,将“分一分(1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一)(2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二)(3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既让学生以阅读教材、观察生活世界、交流讨论等形式,通过色彩涂鸦、表格绘制、数据总结等形式形成分类思想,又通过布置实践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大自然和生活空间中深化分类思想。笔者让学生面向大海,对海洋动物进行分类,让学生既深化数学分类思想,又通过阅读掌握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此外,为了弥补这三个教学单元间隔时间跨度过大造成学生能力弱化的不足,笔者设置了相关子议题。在1-3年级其他教学阶段,深化“练就一双慧眼”这一阅读议题。如在一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小商店”部分,以“当个小管家”为子议题,设计相关阅读任务,既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元、角、分”等知识,更让学生学会从“小小商店”中深化分类思想,熟悉相关商品的性能。

(三)借力媒介活动,实现全方位育人

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给教育环境、教育载体、教育资源等所带来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教育者应当在延展教育领域、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为实现全方位育人“保驾护航”。正如佐藤学所倡导建立的具有交互开放的“润泽”的教室那样,学生在其中能够突破束缚,与教室、教材之外的人与物接触,进而具备稳定的学习推动力。在当下各种媒介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活动相互呼应的全媒体时代,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应当借力媒介活动所独有的空间覆盖力、内容吸引力、教育渗透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例如,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后,为帮助学生深化对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教材设计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为了深化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一方面通过选摘文字量适宜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后了解七巧板的“前世今生”,特别是从解读七巧板的英文名“tangram”入手,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在外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定位;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几款关于七巧板的软件如智力七巧板、七巧板王等,引导学生在媒介环境中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掌握信息技术,深化数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更于潜移默化中涵养数学学科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数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认识、感悟、理解、应用数学的“跑道”。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这条“跑道”提供了饱满的构建框架,“三全育人”的理念为这条“跑道”提供了壮丽的“蓝图”,前沿教育学及其他等理论为这条“跑道”提供了丰富的“质料”。让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具备广阔视野、掌握系统方法、在教育场域中开展浸润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让阅讀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生活方式、“解题”路径,让鲜活的生命体在阅读知识、解读数学、品读自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涵养情怀、走向睿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