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江新
[摘 要] 本文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生活性、艺术性、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变式性、生成性、设陷性出发,阐述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 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 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地探索与实践.
提问应注意阶梯性,注意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
新授课上的设问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与学生的学习心向相吻合,但又超出学生的心理预期. 超出预期的刺激能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案例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 解方程:(1)x2-7x+10=0?摇 (2)x2+5x-6=0
2. 提问1:谁发现了方程的两根有什么有趣的巧合?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对问题进行补充:方程的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 提问2:那么,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也有这样的结论?如方程(3)2x2+7x+6=0;(4)3x2-5x-2=0.
4. 提问3:根据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有怎样的关系吗?用式子表达出来.
5. 提问4:同学们,这个结论是古代的一位叫韦达的数学家发现并证明的,我们称这个结论为韦达定理,你能证明吗?
这节新的内容就在层层推进的问题中展开,所提问题与学生的心理需要之间有一定的差距,着眼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有待发展的水平.
提问要注意方法,方法要与内
容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是以下几种提问方法:
(1)设疑性提问. 布置悬疑诱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对新知识内容本身的直接兴趣,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悬念,从而想寻找答案,引起其对新知识的兴趣. 因此,应尽量把问题的内容“形象化”、概念“题型化”. 如讲余弦定理时,由于直角三角形ABC中的三边关系有c2=a2+b2,所以可提出问题: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接着进一步提出问题:钝(锐)角三角形中钝(锐)角的对边C与其他两边的关系会不会有c2=a2+b2+( ?)(或c2=a2+b2-( ?))的形式?这样的提问容易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在教学中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2)类比提问. 将相同或相似的命题放在一起,通过叙述、观察进行比较,诱发学生用简单的、形象的、难度较小的命题去说明复杂的、抽象的、难度较大的命题,这样一来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且对旧知识也能起到复习的作用.
(3)梯度式提问. 对于一些难点较多的问题,即使基础好的学生也难以一下回答. 教师应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 初时提问浅显点,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或者一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学生领会了意思.
(4)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大有裨益. 但是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全面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5)变换式提问. 如果经常用一种形式提问学习,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因此教师应从多种角度、不同方位提出问题,使问题引人入胜.
(6)设陷式提问. 为了纠正错误认识,可以设置陷阱,加强学生对错误的警惕性.
另外,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六何”检讨策略. 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的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的特殊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 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效的提问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摆脱了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提问要有艺术性,能陶冶学生
的情操
数学课本身是比较抽象和少生动的课程,再加上问题过于呆板、机械,“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有艺术性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像包装精美的商品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一样,在维持提问原意的前提下,可对问题的形式和内容做一些适当修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展开. 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 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endprint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设计如下的提问方式.
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三角形、四边形,等等?
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议论:不能,它们不能滚动!
师: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说着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并用彩色粉笔点出其中心)
学生先是迷惑,继而大笑,经过一阵窃窃私语,有学生答到:如此,车轮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
师: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就不会忽高忽低?
经过讨论,学生猜想到: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
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的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
由此可见,提问时若能旁敲侧击、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生动含蓄,富有艺术性,并结合一定的问题情境,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注意,促进他们积极地思考. 当然,提问时也不能太过艺术化,应注意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
应用反诘式提问,提高学生的
探究性
若学生对知识理解得不透彻,解题就会变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这时,教师的陈述性解说往往达不到目的,而不断地反诘式设问会让学生辨明真相.
案例?摇 若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分式方程有增根,则方程的增根为多少?
大多数学生的解法是:由x2-2x=0得 即方程的增根是0和2.
学生认为自己的做法很正确,我采取了这样的提问方式.
问:为什么由x2-2x=0就可以得到增根?
答:增根会使公分母为0.
问:什么叫分式方程的增根?
答:由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但这个解不满足原方程,这个解就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问:那么,增根是哪个方程的根?
答:增根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根. 噢,我明白了,我应该先解整式方程. 去分母后得4-x2=2(x-2),解得x=-4或x=2,经检验,x=2是原方程的增根.
问:由此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使分母为零的根可能是增根,但并非一定是增根.
我很欣赏这种反诘式的提问策略,没有用陈述的语句陈述学生错误的地方和解题方法,而是不断设问,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明辨是非,弄清本质. 这种提问真正达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
诚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向教师提问的可能性,且问题可能多种多样,如有的对教学内容不懂就问,有的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出于好奇而问,也有的想为难教师而问,等等. 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时的环境和具体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解答.
总之,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贯穿整堂课始末. 一堂课的提问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