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石亚军
[摘 要] 初中试卷的讲评是一种重要的课型. 讲评试卷时,应更多地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精心设计,利用一系列问题在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通解通法.
[关键词] 问题串;试卷讲评;精心设计
试卷讲评课在新课教授期间和复习考试期间都是一种重要的课型. 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在弥补学生知识漏洞、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笔者所接触的大量一线教师中,一般都能做到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该如何讲,其中重点突出一个“讲”,但效果大家都有体会——有时总不那么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反复思索发现:在试卷讲评中,往往一味地重视知识、思想、方法的讲解,而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不良思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对此,笔者在试卷讲评上提出了新思考.
■ 透彻分析,找准问题
?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题讲评课也是一样,课前的准备是必须的,特别是对讲评课教学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 课前要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认为应从“阅”“查”“析”“选”四方面入手.
1. 重视“阅”——了解“症结”所在
“阅”就是“摸底”,摸清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习惯的形成情况、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这是教师掌握第一手可靠资料的最佳途径. “阅”的要求就是要对学生的考试全批全改. 具体做法是:选择、填空题逐题批阅,解答题不仅要阅答案,还要“阅”答题步骤和答题习惯. “阅”的质量要高,对错要分明,评判要规范,不要出现错批、误批现象,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出严谨、严肃、认真的氛围. “阅”的过程关键是了解和收集.
2. 仔细“查”——设计“治疗”方案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查”模式,即“查三点,统计三点,归纳三点”. 查三点:检查学生审题的偏差,检查知识的掌握漏洞,检查方法的应用缺失. 统计三点:分段统计考试成绩,逐题统计均分,逐知识点统计错误人数. 归纳三点:归纳试题考查的目标,归纳试题涉及的知识范畴,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
3. 缜密“析”——构建讲评目标
通过详细的统计、归纳可以很清楚地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共性还是个性,是知识的还是方法的,是粗心还是审题的问题. 根据分析结果,要有针对性地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强调思维的延伸和拓展,在试卷讲评课中,更要注意此点,要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中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和方法中的不足. 在试卷讲评中,这些问题就是突破口,就是试卷讲评的重点,在这些方面,教师要花大力气讲清、讲透. 例如,已知反比例函数y=■,当x<4时,求y的取值范围. 此题在反比例函数问题中较为常见,可以作多种变形,教师在课上讲授和课外训练中都花过不少时间,但学生每次遇到还是有不少错误. 学生主要有这样几种错误:一,不会画出对应的图形,包括不会在图形中标出x=4和不会画出函数图象上x<4所对应的图形部分;二,画出图形以后不会根据图形准确写出y的范围. 教师每次遇到此类问题,总要仔细得重讲,讲方法、讲思想、讲变形,但效果并不理想,跟学生多次沟通后发现:学生除了在解题方法上有所缺失外,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欠缺. 教师讲授问题时用固定套路解决问题的方法讲得较多,但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提高.
■ 认真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1. 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考试中难度较大、错误较多的问题,学生订正的时候总会有畏难情绪,较难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原因是,学生的思维与试题突破口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距离可能是知识上的、方法上的,也可能是学生能力上的. 要想弥补这些差距,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探索最核心的问题开始. 设计的系列问题要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起学生的思维兴趣. 笔者针对以上错题精心设计了如下一系列问题:
(1)已知函数y=x+1,且自变量x≤1,求函数值y的范围.
(2)已知函数y=x+1,且函数值y≤1,求自变量x的范围.
(3)已知函数y=■,且自变量x≥1,求函数值y的范围.
(4)已知函数y=■,且函数值y≥1,求自变量x的范围.
(5)已知函数y=■,且自变量x≤1,求函数值y的范围.
(6)已知函数y=■,且函数值y≤1,求自变量x的范围.
(7)已知函数y=■,且自变量1≤x≤2,求函数值y的范围.
(8)已知函数y=■,且函数值1≤y≤2,求自变量x的范围.
(9)已知函数y=■,且自变量-1≤x≤2,求函数值y的范围.
(10)已知函数y=■,且函数值-1≤y≤2,求自变量x的范围.
以上问题有学生熟悉的知识,有新问题,有基本、变式、拓展、延伸,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思维的层次和提高. 在一系列问题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连续思考、探究,思维能不断攀升到新的高度. 而且,这一连串的问题,知识之间紧密联系,下一个问题总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和拓展,紧扣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兴趣.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不再存在于解题教学的模式中,不过于固化学生的思维、解题规则,强调解题策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飞跃,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摇自主探讨,培养思维能力
试卷中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往往是难点和重点,讲评时也常以教师的“讲”为主,这样容易出现以教师的思维为主导的现象,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久而久之,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式化、标准化”,从而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能会产生模块化反应,但遇到新问题,他们就会束手无策,因为学生无“型”可套. 对于本文所提的问题,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学生自主纠错,并完成问题串.
(2)分小组合作探索解法.
(3)各小组展示交流解法,学生点评解题注意点,教师补充.
(4)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实录
教师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7人,好差搭配. 首先,各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后开始讨论、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此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个别学习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指导,10分钟后开始交流成果.
小组一:
(1)因为x≤1,所以x+1≤2. 所以y≤2.
(2)因为y≤1,即x+1≤1,所以x≤0.
(3)因为x≥1,所以0<■≤1. 所以0 (4)因为y≥1,即■≥1,所以0 小组二: (5)先画出函数y=■的图象(如图1所示),再在函数图象上找出点(1,1),从图形中观察可得,函数值的取值为y≥1或y<0. (6)同(5),可求出x≥1或x<0. ■ 小组三: (7)因为1≤x≤2,所以■≤■≤1. 所以■≤y≤1. (8)同(7),题中自变量x的范围是■≤x≤1. 小组四: 对于(9) (10)两小题,还是要通过作图的方法解决. 先画出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并求出点2,■,(-1,-1),然后从图形中观察出(9)中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y≤-1或y≥■. 同理可得(10)中x的取值范围为x≤-1或x≥■. ■ 小组五: 对前几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这几个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深入探索,前四个小组在完成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数学的几何思想,但在使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时候,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5)(6)(9)(10),因为函数值、自变量的范围要在两个象限内进行解决,难度更大,所以容易犯错,而几个问题都可以使用函数图象辅助解题. 教师:非常好!分析得很到位,各小组可以展开讨论,让我们来寻找一个合理的通解通法. 各小组热烈讨论,踊跃发言. 通过大家的讨论、发言,大家一致同意以几何的方法来解题比较合理,比较方便,也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教师:我们之所以使用函数图象来解题,是因为函数图象比较直观,能清晰地反映函数值和自变量之间的联系,函数图象能较直观地反映函数的本质. 求各变量的范围,只需从图形中观察即可. 到此,问题的讲解基本结束,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思考、相互合作、展示交流中完成,学生体会到了问题的不断变化和方法的调整,学生从一个复杂问题的分解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错误根源所在,也体会到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 ■ 反思总结,力求高效 1.?摇设计问题引导思考 数学教学中,问题是引起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主要手段,是课堂学习的主要载体,能有效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设计问题,能把知识、思想、方法与学生的思维有机联系,使数学知识不再抽象,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吻合. 通过问题,能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内在规律,理解数学.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整体性、探究性、拓展性,问题设计应以一系列问题为主,将一个复杂的难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拾阶而上. 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让学生较好地接受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 2.?摇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将更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从而让出精彩. 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中,相互学习、自我更正、自我调整,从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品质,让学生“学”好数学,而不是更多地靠教师去教,这样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所关注的课堂教学目标. ■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要了解考试情况,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时间、空间让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