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效互动,构建生本化自信课堂

时间:2024-05-08

徐伟

[摘 要] 笔者以为,有效生本化数学课堂的构建应该从师生合作收集教学资源开始,形成学生“我要学”的心理期待;应该从生生合作获取解题方法入手,形成“我会学”的心理自信,再从师生合作总结数学思想以形成“善于学”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生本化;自信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在准备充分的公开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教师像变魔术似的将教学用具一件件“变”出来,让数学事件一个个有序地呈现. 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载体带动下由浅入深地展开,学生一步步接触到知识和方法. 教学系统性很强,教师在课前备课很充分,课堂结构紧凑,让人感觉到每分钟都在传输着知识与方法,不过,仔细看看这个课堂,课堂被教师主宰着,教风太盛,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课堂就已进入下一个环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学生毫无心理准备的条件下灌输知识,效率是不高的,传统的数学课都忽视了课前准备,笔者这里说的课前准备,指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前准备中来. 细想一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我们有多少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这个环节. 如果你是学生,在对学习内容还没有充足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冒出一些看似充满悬念的揭题过程,就会手足无措,这类导入环节的扣人心弦程度也只能是一种噱头. 如何有效优化课堂互动,真正建构生本化小学数学课堂,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 师生合作收集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尽量让他们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准备学习资源这一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觉得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也有他们出的一份力. 尤其当学生提供的素材被教师采纳,那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俗话说“一人技短,众人技长”,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准备过程,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资源. 作为数学课的学习资源很多:

(1)错误资源的利用

真理是在不断犯错的基础上得来的,没有错误何来真理. 所以,我们应正视错误,善用错误,让错误这一学习资源为我们的课堂画出美丽的弧线.

(2)实物资源的收集

如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图形等.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图片,甚至是一些实物的展示,充分运用这些资源. 比如,在认识百分数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学习,一起分析这个百分数所包含的意义. 在认识千克和克的过程中,我们可让学生从生活中带来一些1千克的物品,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堂上的学习,提升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3)经验资源的收集

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对新知还存在的疑惑和问题,都是一种学习资源. 学生对知识已有的认识能帮助教师“以学定教”,而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也能将课堂有效地延伸与挖掘. 在“找规律”一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前进行了学习资源的准备,学生想到了这样的例子:花盆的摆放是一盆红、一盆黄、一盆红、两盆黄、一盆红、三盆黄……这种也是有规律的排列,但它跟这节课的周期规律却又有区别. 这样的问题呈现,完善了教师的想法,也丰富了课堂教学.

现在的数学课堂,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例题和练习,我们应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丰富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 生生合作,获得解题方法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国内外历来的数学课程都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目标.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靠教师的方法灌输,必须通过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知问题,通过文字描述、画面或其他形式,了解已知条件,明确问题中可供利用的信息,然后根据问题进行信息筛选,即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问题的初始状态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最后通过生生合作,共同获得解题的方法.

例1?摇 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 四、五年级的同学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将这道题抛出去,让学生之间合作探究. 学生的思考点通常集中在“这道题要求什么”(即“要求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树种”)中的数量关系上,围绕“题目中的条件,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这个过程比教师直接灌输要慢一些,但由于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这种问题的解决印象深刻,所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师生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一起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化繁为简在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把一些原来复杂烦琐的运算和问题转化得简洁方便,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小学阶段在学生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例2?摇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由于出现了两种未知量,学生刚开始议论纷纷,发现不能直接计算,但经过讨论后得出了如下转化方法.

方法一?摇 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小杯的容量算式是720÷(6+3)=80毫升,再计算大杯容量只要用80×3=240毫升.

方法二?摇 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大杯的容量就是720÷(1+2)=240毫升,小杯的容量即为240÷3=80毫升.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把两种未知量的问题转化成了一种未知量来解决. 学生掌握了转化数学思想方法,就相当于有了一把“万能钥匙”,以后碰到复杂烦琐的问题都能运用这把“万能钥匙”将问题简单化.

再如数形结合思想,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两大概念,也是整个数学发展过程中的两大柱石,数借助形产生直观效果,形依赖数深刻入微. 数和形以一定条件相互转化,数量关系借用图形的性质,使许多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例3?摇 计算:■+■+■+■+■+■+■.

学生一下子陷入沉思中,发现用通分将分数均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这一常规思维方法太复杂了,这时,教师可适时点拨:我们在研究分数时可以借助图形来解决,接着指导学生用图形表示出这些分数,如图1所示.

根据图形学生不难发现■+■+■+■+■+■+■可以转化成1-■=■.

数形结合渗透在数学的每个部分,在解题中,数学教师要做好这种“数”与“形”关系的揭示与转化,启发学生深刻认识数学问题的实质——数学知识的精髓,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或化归思想与函数(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了解与聆听学生在学习之前的内心呼声,能全面理解和参与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通过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的过程,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便捷的通道,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向方法与情感的良性化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