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党宏奎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考查,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解题。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一直都是广大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通过教给学生更多解题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应用题教学;解题技巧
应用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既考查了学生信息抓取、分析、整合能力,也考查了学生运算能力、数学思维以及应用意识,只有学生打牢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解题方法,正确运算,才能真正解决应用题。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题能力和解题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正确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和运算习惯,以此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现状解读
(一)审题能力较差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正确审题,抓取应用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才能正确解题。小学生受思维和生活经历的局限,还没有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审题时难以抓取题目的重要信息,容易漏掉或者看错,比如将几倍看成增加几倍或漏掉符号等,由于审题的失误,直接导致解题正确率降低。
(二)缺乏解题方法
很多学生都是学一题,懂一题,懂一题也只会做那一题,不会归纳题型和总结方法,更缺少质疑精神、创新意识。一题多解这种灵活思维很难在小学生中见到,大部分小学生依然是按部就班,照学照用,不懂迁移应用。将应用题变一变说法,他们就不知从何下手。
(三)逻辑推理方式单一
定势思维同刻板效应一样,都是存在负面影响的,倾向于以固定的方式看待事物,无法灵活地接受新的信息或观点,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大部分小学生解题时,思维朝着正向发展,很少以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常常一道简单的应用题,问题和条件换一换,他们就不会反过来思考,且非常容易被题干中多余信息迷惑和干扰。如此一来,解题效率也就下降。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审题训练,提高学生审题和理解能力
要想快速解决应用题,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应用题中题干的意思,抓出应用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部分应用题都不如计算题简洁明了,很多学生会因为应用题题干过于冗长而心生畏惧,产生烦躁心理,极易导致审题失误,思路混淆。
鉴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找出应用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要加强抓关键信息解题训练,引导学生剔除题干中多余的字眼,或者将题目适当删减,保留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某市扩建一条城市公路,前半个月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已经修好的路段是没有修好路段的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1/2,求这条公路总长?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谁是谁的几分之一,已修和未修的关系是怎样的。倘若学生审题不清,继而混淆已修和未修的数量关系,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又如,服装厂原来做一条裙子需要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条裙子用布为2.8米。请问原来做791条裙子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条裙子?此题的关键在于“原来”二字,倘若学生忽略了这一关键词,计算出来的结果则是大相径庭了。
所以,在指導学生解应用题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手脑并用,一边审题,一边动手画一画、圈一圈,画出数量条件,圈出关键词,以便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二)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多种解题方法
方法是解题的利器,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学生的可选择性更多,解题自信心更强,解题效率也会更高。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尤其要引导学生对题型和方法归纳总结。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广大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关注如下解题方法,多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
1. 数量关系分析法。所谓数量关系法,其实就是指在应用题题干中的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当学生能够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后,在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灵活选择算法,基本上都能够将一般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进而进行数学运算,最终解决应用题。教师在教给学生这一解题方法时,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抓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寻找题中的数量;第二步,帮助学生厘清题干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第三步,应用算理、算法等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 线段图示助解分析法。线段图示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线段图无疑是将抽象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直接化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他们对应用题的理解,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线段图示法指导,多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常见的“和、差、倍”等数量关系类应用题都可以应用线段图辅助解题。
题1:甲有5个文具,乙有2个文具,甲乙文具总和是多少?
这是一道典型的求“和”的数量关系类应用题。解决此题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画一条较长的线段来表示“总和”,然后将这个线段的各个分量标注出来,当出现多种数量关系时,“和”关系还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绘图如图1所示。
题2:一次数学考试中,小红的成绩是100分,小鹏的成绩是95分,小鹏比小红少多少分?
此题乃是最简单的“差”的数量关系类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指导学生画出如图2所示线段图,通过画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图示能力。
题3:童童的年龄为5岁,童童哥哥的年龄是童童的3倍,童童哥哥的年龄是多少?
此题是典型的“倍”的数量关系,学生对“倍”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加上倍数比较抽象,遇到倍数问题总会“吃亏”。所以在指导倍数类问题时,数学教师不妨多应用线段图法,引导学生绘制相关线段图,厘清倍数关系后再解题,解题正确率会更高(如图3)。
当然,除了上述常见的“和、差、倍”等一般数量关系类题目可以应用线段图示辅助解题之外,复杂的数量关系同样可以。比如一道应用题中含有“和、差、倍”两种或者以上数量关系。
题4:班级图书角有故事书、科技类书、漫画类书共计1000本,漫画书是故事书数量的2倍多3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多110本,图书角共有多少本书?
此题就包含多种数量关系,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分析此题,学生很容易将题干中的数量关系混淆,产生思维混乱,进而影响解题效率。但如果指导学生绘制如下图4所示线段图,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既能够避免学生思路混淆,也能提高解题正确率,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和解题能力。
3. 方程法。方程法是小学中高年级常用解题方法之一,当学生遇到复杂的应用题时,可将未知量看成已知量的方式转化数量关系,将未知量和已知量建立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方程法解题时,需要注意教给学生正确解题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审题,引进未知数x,从题干中找相等关系的数量,并列出方程;然后指导学生解方程,求解未知数;最后将数据代入检验,并写出答案。方程法的应用需要契机,教师可鼓励学生应用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列方程,也可以利用数量关系列方程。例如下列题型:
题5:一个圆的周长为18.84分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此题需要设圆的半径是x分米,然后列方程:2×3.14x=18.84,最后可以求解x的值为3,圆的面积为3.14×32=28.26。
题6: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66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则乙车的速度是多少?
此题可以设乙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列方程:(x+10 +x)×6=660,求解出x的值为50。
除了上述几种应用题解题方法之外,还有比较法、列表法等其他方法,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灵活教授解题方法,培养學生独立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规律,掌握更多数学思维方法,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地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解题不仅需要良好的审题习惯,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也需要灵活多变、触类旁通、发散开阔的思维。尤其是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应用题,学生必须要思维灵活、发散,才可避免走进思维的死胡同。当下很多学生遇到复杂类应用题时,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解题效率不高,正确率较低,难以快速找到问题突破口。
鉴于此,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训练,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当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也是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思维更活跃,解题效率才会更高。“死读书”“死记硬背”已经成为过去式,新时代数学教师应培养具有“好思维”的新时代青少年。所以,在应用题指导中,教师应常引入一题多变类应用题,通过习题变式处理,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一类知识,培养学生触类旁通思维。通过对题干中的问题、情节、条件等做对比、叙述、顺逆、扩缩的变化,帮助学生在变化中从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思维更流畅。
例如,五年级二班一共有学生45人。女生占,问女生有多少人?
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应用题,但却有很强的“变”性,在此题基础上,可提出如下新问题:
(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5)男生是女生的几倍?(6)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从一道基础题延伸出更多新颖的问题,让原题发挥“以一当十”的效果。
此外,针对同一道题,数学教师还可以从提问形式、解题方法、检验方法等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可否认,通过变化例题的条件、问题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但需要注意的是,变式习题的处理应遵循一个原则,即:以学生为本,在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法则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式处理,才能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化学生思维。
三、结语
数学应用题是一类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题型,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运算能力、数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效率,数学教师必须在解题技巧上“狠下功夫”,加强学生审题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多种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多方向探索解题方法,让学生思维更灵活,解题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李初生.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法探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0):31-32.
[2]吴玉华. 小学数学应用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69):74-75.
[3]张涛宁.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216-217.
(责任编辑:廖 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