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毛素莲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与落实,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也随之发生改变,教育工作者也从不同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实施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参与度与作业设计质量。基于此,文章以“双减”政策为大背景,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对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意义重大。同时,通过作业还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数学是一门对抽象性、逻辑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其学习难度相比其他学科更大,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时也存在更大困难,因此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关注作业设计,合理把控好作业量,改变以往的作业形式,弥补传统教学中作业设计上存在的弊端,将作业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一、“双减”下减轻作业负担的内涵
从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学生的作业负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作业量比较大。教师往往会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强化训练效果,希望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熟能生巧;其二,作业难度比较大。在作业设计时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在作业设计的难度上经常是“一刀切”,要求学生通过同样的训练达到同样的效果,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双减”不仅要减轻学生在心理上的负担,将其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避免量大、难度大的作业占用学生太多时间,同时还要从心理层面上减轻学生的压力,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回归到一种快乐学习的状态中,全方位满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激发出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其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量较大
数学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在理解力、逻辑能力等方面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难以通过背诵和记忆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以前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明显存在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做作业,久而久之,就会将疲惫感与课后作业画等号,丧失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缺少层次感
新课改背景下,“减负增效”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要想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就必须综合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明确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分层次设计课后作业,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完成作业实现数学学习领域的成长与进步。从实际调查来看,当前很多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在作业设计上缺少层次感,然而“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早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作业内容太难容易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把作业设计得过于简单,不仅对提升其数学能力不利,机械性地完成作业也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对作业价值的发挥不利。
(三)作业内容比较局限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都依赖于数学教材,因此作业内容非常局限,也比较枯燥,因此学生普遍对完成数学作业提不起热情。具体来说,一些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教材的几页到几页内容,或者从第几题到第几题,很难发挥出课后作业在拓展学生视野上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仅局限在教材内容上,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所谓数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可见数学是一门与人们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因此数学作业设计也应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价值,这样才能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
(四)作业形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这是普遍存在于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中的问题。由于作业形式设计得比较局限,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的,非书面形式的作业少之又少,而且书面作业又多集中于数学习题、试卷以及教材上,要求学生完成数学小报、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类作业非常少。这种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只有书面作业才是真正的作业,课外实践、口语表达等非书面形式的作业都是可有可无的。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思考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
1. 作业应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后,应该通过作业设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进行延伸。在课堂教学中,要确保作业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形成的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体现出较为密切的关联,这样学生便可通过完成数学作业挖掘到更多数学知识。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内容都要与教学目標相符,帮助学生逐步提升作业质量。
2. 体现适度性与多样性。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出及落实,人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坚持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针对性的作业,避免对其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在对作业内容进行完善时,应确保设计的多样性,不仅要设计书面作业,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类型的作业,将重点集中在探索性作业、研究性作业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最大程度上满足数学学科学习的实践性要求。
3. 层次性与趣味性要统一。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注意作业的针对性,根据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其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设计出满足其需求的作业内容,这样才能与其学习需求相符。具体而言,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秉承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作业。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 设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础,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趣味性数学问题的引导下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感觉到做作业是一项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从而帮助其减轻来自课后作业的压力,调动其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识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大量练习的作业设计策略,利用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作业设计中引导学生完成趣味性游戏,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在作业习题中融入相关定义与定理知识,作业设计时延续这一思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图片信息,为学生展示出有关圆柱、圆锥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总结。作业中的图片有生活中常见的漏斗、架子鼓和罐头盒等,让学生说一说其中哪些是圆锥、哪些是圆柱。完成这一环节作业后,再让学生猜一下如果在它们身上任意一点做标记,如何通过对应的平面图形快速的明确标记位置?在这个问题的刺激下,学生探索的热情非常高涨,纷纷将作业当成一个游戏来完成。通过掌握圆柱、圆锥的性质,完成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一些学生用罐头盒作为道具,在上面做标记后剪开,剪开之后罐头盒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将其与圆柱体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设计探究性的数学作业。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延展性、探究性的内容,起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的作用。布置作业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重复练习掌握计算能力,还要培养一种探究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课后的学习提升数学能力。探究性的作业内容不必过多,也不需要占用学生课后的时间,以启发为主,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奥妙。
例如,在“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原来会在作业设计中为学生布置很多计算题,现在会尝试改变这种设计思路,改为探究性、开放性的作业内容。这种探究性作业的量不会太多,只需要一个题目就能囊括很多知识内容,通过对比分析解题过程,在探究过程中熟悉简易方程,并且将其知识运用起来。具体来说,教师会根据分层探究的模式进行作业设计,先提出简单的计算题,适当增加探究性题设,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思考,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不会使学生感觉作业难,不增加其学习压力,还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一点点建立起学习信心。作业中的一些基础问题可以类似于以往的作业,比如让学生解答这样的问题:起点相同情况下,在不同速度下两艘货轮达到终点的时间。完成这一题目后,再进入后续探究问题,如果这两艘轮船使相向而行的,还是按照原来的速度,是不是会在同样的时间达终点呢?一些学生因为考虑到路程、速度一致,所以会给出肯定回答,但是一些学生因为考虑到题目是开放性的,所以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海上的风向,如果顺风或逆风行驶,肯定会影响轮船达到终点的时间,所以会给出不确定回答。这样一来就会显著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成效。
3. 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增加了很多新的方向。从实践经验来看,文章认为,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趣味性与探究性,实践性也是一个重要关注点。具体来说,可以将以往的书面作业形式改编成实践性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作业压力,还能激发出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更愿意完成作业任务。
例如,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一般会十分关注和重视这部分知识内容和实践之间的关联。如果依旧沿用以前的作业设计方式,学生只能在教材上填写统计表和统计图,这样的作业内容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目的,无法发挥其重要价值。但是,如果进行实践类作业的设计,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每个小组中的学生都能参与实践中,比如完成统计项目或者记录和计算统计数据等。在实践性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他们喜欢的内容,比如对小组各成员的弹跳力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男女生在弹跳力上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实践氛围,通过参与实践的过程轻松学到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语
总之,“双减”并非减掉必要的学习目标,也不是减掉作业,而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后作业设计的形式,以高质量、精简化的作业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深对“双减”内涵的理解,并且在其指导下积极优化作业设计,从而凸显出作业设计的高效性和科学性,使学生从被动性完成作业转变为主动完成作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需求而不是负担,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回归到愉快学习的状态中,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海. 减负增效 从优化作业设计开始――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 名師在线,2022(26):79-81.
[2]柏广芹. “四精”:“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确证[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03):278-280.
[3]王雁. 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讨[J]. 中国新通信,2022,24(15):191-193.
[4]廖力伟.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分析[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8):48-50.
[5]方燕妮. 五型并举 寻方增效——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 新教师,2022(06):58-59.
[6]郑薇,郭方年.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融合作业”设计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6):96-97.
(责任编辑:罗 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