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谢树连
摘 要:小学数学属于理科范畴,教学内容多以计算题为主,注重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严谨审题,弄清题意,才能准确抓住关键题意,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生数学审题的现状,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以便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审题思路
一、小学生审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忽视已知条件。小学生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在审题时很容易出现读题不仔细的情况,进而忽略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做出错误的判断。二是忽略关键词。部分小学生在审题时显得很着急,容易忽略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重要提示,这种审题只注重整体、忽略细节问题的审题习惯,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答案。并且这种不良的审题习惯也会影响以后的学习。三是忽略题目中潜在条件的挖掘。有的数学题目里会潜藏一些条件,只有将这些潜藏条件挖掘出来,才能找到解题关键,进而正确解题。四是受定式思维影响。数学本就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思维性都较强的学科,即便是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正确审题和解题。但实际解答数学题时,一些学生不能做到认真、仔细读题,甚至有的学生题目都没看完就开始答题,完全凭印象解题。这种定式思维的解题方式最终结果就是解题错误。可见,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意识和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正确率。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方法
(一)强化读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摆正心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读懂后才开始答题,而不是一味看重学生的做题量。在首次解题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读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将题目里的关键词勾画出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里是否有隐含条件等。对题目中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要鼓励学生询问、相互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如陈爷爷准备用16m长的绳子围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菜地,请问要怎样围才能使菜地面积最大?对这道题,教师要先带领学生读题,用铅笔将“16米”“圆形”“方形”“面积”“最大”等关键词勾画出来,同时列出已知条件(该题不含潜藏条件,故不用分析),引导学生找到题目里存在的数量关系,然后经过思考和分析,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挖掘隐藏条件,指导学生正确思考
有的数学题目里会隐藏条件,只有挖掘出隐藏的条件才能快速、准确地解题。在日常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题目,教师应指导学生去分析、挖掘和思考,直至学生能独立、快速辨认出给出的题目里是否有隐藏条件。
如题目“一辆汽车每分钟行驶1千米,从A地行驶到B地用了30分钟,从B地返回到A地用了20分钟,请问这辆汽车总共行驶的距离?”通过审题可得知:行驶路程=行驶速度×行驶时间,进而得出汽车从A地行驶到B地的路程为1×30,从B地行驶到A地的路程为1×20。到此,问题就浮现出来了:从A地行驶到B地与从B地行驶到A地路程是不等的。那么教师就可针对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析。讨论分析后,有的学生认为题目里未明确指出汽车是按原路返回B地,故两次行驶路程不等,换言之,从A地到B地与从B地到A地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线。也有学生认为题目里并未明确指出汽车从B地行驶回A地已经到达A地,用时20分钟,可以认为汽车是按原路返回,但并未行驶到A地,仍在途中。由此可见,在审题时,教师的适当引导加上学生的相互讨论,就能很好地分析题目里给出的已知条件,顺藤摸瓜挖掘出题目里潜藏的条件,进而更好地解答题目。
(三)增加读题次数,培养分层审题能力
小学生审题马虎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强调和引导学生养成多次读题的习惯,尤其是题目较长、关键词较多、条件较多的情况,应适当增加读题次数,避免因为审题马虎导致最终解题错误。并且多读题对培养学生的分层审题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当学生遇到新题时,能快速抓住题干主次,掌握题干意思,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如数学计算题的审题:4+5×2,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复合运算题,正确答案是40,但仍有学生得出18的答案。这就是学生在审题时太马虎,受思维定式影响,原本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结果却先算了加法,后算乘法。对此,教师应强调学生多次读题,弄清题意,尤其是像这种计算题,切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解题错误。并且,得出错误答案并不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问题,而是审题不仔细,只要多次读题、认真审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此外,若是遇到题目较长的,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分层读题和理解,将每层题意屡清楚了再解题,有效降低错误率。
(四)培养发散思维,强化学生审题能力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发散思维尤为重要,具备良好的发散思维能根据一个提示、一个条件、一个关键词等联想到相关解题内容、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等。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在审题时小学生就能举一反三,通过分析思考找到各种解题方法,这对强化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也有积极作用。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己改编数学题目,然后再自己解题,思索多种提问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计算图形面积的问题,让学生计算半径为4厘米的圆的面积,根据公式S=πr2学生很容易就能计算出圆的面积。但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鼓励学生改变题目,如求半径为4厘米的圆的周长?即C=2πr。这样学生就能同时复习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又如计算梯形面积时,通常学生都会直接用(上底+下底)×高÷2的公式进行计算,但教师可鼓励学生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例如将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分别计算长方形面积和两个三角形面积,然后再相加,最终得出梯形的面积。
(五)养成检查习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做题后的检查也十分重要,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解题后的检查习惯,当解题完成后应着重检查不确定、没把握的题目,避免因为审题或解题时的粗心大意而导致解题错误。具体而言,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勾画重点—思考分析—认真解题—全面检查”的良好习惯。只有在日常练习时培养好检查的習惯,才能有效补救因审题或解题失误造成的错误,有效提高解题正确率。当然,也有学生因为时间不够、过于自信等因素而不能检查或是不愿检查,对此,教师可多表扬和鼓励检查习惯良好的学生,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检查氛围。此外,每次课堂练习结束后教师都应带领学生检查一遍,强化学生的检查意识,也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让学生养成自觉、积极检查的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十分重要,能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就当前小学生审题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审题不仔细、易忽略关键词、未能挖掘出隐藏条件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降低了小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也容易打击其自信心。对此,文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提高小学生审题能力和解题正确率的方法,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根.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J]. 文摘版:教育,2015(02):117.
[2]王洪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40):53.
[3]司丽杰. 浅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J]. 教育(文摘版),2016(12):120.
[4]韩其新. 例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5(38):81.
(责任编辑:罗 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