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魏素花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他们接受外界事物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当在小学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发掘课文中的情感,让作者和学生实现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低年级教师的教育目的,便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阅读训练。
关键词:朗读训练;培养朗读能力;语文朗读教学
一、朗读训练要明示方法
达成朗读的标准目标是有方式和方法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读正确”,认准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次“词”,是熟读一篇文章的基础,教师要做到让学生认清多音字、生僻字、儿化音等等;其次对于声调,教师也要详细地进行讲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知文字并正确的朗诵出来;最后要注意的就是“读流利”,这一步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做到让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知道如何停顿,表达通顺。
二、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些学生面对困难时会有退缩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朗读中,在遇到晦涩难懂的地方时,教师应该积极付出,帮助学生攻克难关,体验成功朗读的乐趣,教导学生正确的方法,养成他们的朗读习惯,面对朗读的问题时,要主动进行思考,解决不了时也应该及时向老师提问。
三、朗读训练要重视学生的体验
想要完成朗读训练,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在日常教课中,将文章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把文章中的抽象语言,转变为各种真实存在的场景,利用学生的真实情感,对文章进行感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在教学《春晓》这篇古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教师可以发挥语言的优势,让学生闭眼想象: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万物欣欣向荣的美好场景。注重学生对场景的体验,让美好的场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体验到作者身处的环境,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四、示范指导,完成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目标,但是他们之前并不了解“朗读”的实质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教育,从识文断字到抑扬顿挫,将朗读的基本方式教给学生,让他们慢慢感悟。在一开始,学生一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些基本的停顿學生可能并不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身边进行指导,让他们慢慢掌握停顿的方式和间隔。
综上所述,想要完成朗读训练的标准目标,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文中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实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效果。最终实现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达成课文朗读标准目标。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张跃萍.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A]∥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2)[C].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
[2]潘翠红.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A]∥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