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林碧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是引导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也是降低教学难度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还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几何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形结合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利用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相互依存,最大限度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这一思想虽未成形,但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即可巧妙解决问题,又能拓展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以后解答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分数除法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中,开篇就有这样的问题。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刚开始接触这样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很难理解。在教学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画图的方式,即可清楚明了的加以掌握。
(二)倍数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倍数的应用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倍”的概念,在一些应用题中,常把和倍问题综合在一起,难以理解,用图形演示来讲解此类问题是一种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如学校图书馆有文学类图书和军事类图书共1200本,文学类图书的本数是军事类图书本数的3倍。问两种图书各有多少本?
先画出图形,然后列式计算。从图中可能看出,把军事类图书的本数作为1倍数,文学类图书的本数就是它的3倍,那么1200本就相当于军事类图书本数的(1+3)倍,由此可先求出军事类图书的本数,再求出文学类图书的本数。
解:军事类图书的本数为:1200÷(1+3)=300本;
文学类图书的本数为:300×3=900本。
(三)正方形、长方形中的应用
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有一题是这样的:用4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教师可给学生启示:先想有几种拼法?再想拼好后长和宽各是多少?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拼出了两种图形,然后根据图形进行计算,这样迅速、准确地做出了答案。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把“数形结合思想”有意识地渗透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观图形,把抽象内容视觉化、具体化、形象化,化深奥为浅显。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二、小學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探析
(一)借助数形结合,立足生活现实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认识几分之一”一课由学生熟悉的“分苹果、分矿泉水”出发,接着转向“分蛋糕”的生活现实,将分数问题置于活动情境中,一方面快速组织了课堂教学,有效地维持了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将教学任务直接从“整数”引向了“分数”,由已知转向未知,为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提供了思维的现实依据。在“折一折”的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深入开展数学活动,将“二分之一”的抽象意义形象地表征在折纸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思维也被具象化成“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成相等的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二)借助数形结合,提升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也较多。在众多的数学概念中也有很多相似的理念,如果理解不到位也容易将概念混淆,增加学习的难度。凭借数形结合的教学,教师可以把这些难以解释和理解的概念简单化,促进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之后将这些零碎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地深刻记忆。比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分数,缺乏学习经验和基础,仅仅通过对概念的阅读,很难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地讲解,使学生在教师的分析中,理解分数的含义。比如通过画一个大的圆形,将其平均分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涂成红色、另一半涂成蓝色,将这个圆形的整体看成单位“1”,那么这个圆形的红色和蓝色的两个部分,分别占这个圆的一半,就可以说蓝色部分占整个圆的二分之一,也可以说涂红色的部分占圆的二分之一。用图形使学生对分数有更加直观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三)探究“数形结合”思想的实际价值
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用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来进行针对性教学。但是,该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压制,自主学习性也会被削弱。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的实际价值。比如在学习“几何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导课内容的讲解,为学生后续探究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在学生正式进入学习状态之前,要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对知识进行探索,如此,才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自行车车架部分是三角形的设计?”学生会带着这个问题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探索,并最终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提升自行车的安全系数,利用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引导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感受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数形结合”,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四)以“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数学创新思维
由于数学学科中的概念都是抽象的,小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要将这些抽象化的概念变得具象化。对此,“数形结合”就是很好的解决办法,能够有效地将抽象概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其实“数形结合”的概念一直都存在于数学教学中,其作用也十分有效。因为“数形结合”思想具有一定的对比性,这种对比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不断思考这种对比性的不同,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改变学生以往的数学思想,以一种全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增设一些情景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个有关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问题,并且给出一个具体的图形,学生就会根据具体的图形指示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中,会不断搜索自己的所学知识,并且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这个思考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利用几何图形直观描述来分析数量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不仅有助于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而且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从生活现实出发,巧妙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胡甜甜)
参考文献:
[1]程龙琴. 例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 小学教学研究,2011(11):83-84.
[2]王柳理.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天津教育,2019(23):18-19.
[3]吴军城. 论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 当代教研论丛,2018(11):71.
[4]侯丽玲.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 华夏教师,2018(26):35-3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