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闫玉兰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因此,随着问题教学法的不断应用,教师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进而通过问题的有效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问题设计
一、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概述
问题驱动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思考,并借助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问题式驱动式教学下,“问题”的创设是核心,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进步的驱动效果,教师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确保真正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自我思维能力进行探究式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才可以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中。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总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的兴趣比较缺乏。而通过问题的科学设计,可以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学习,此过程中学生会真正感受到的乐趣与价值,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学生的兴趣持续提高。
(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才可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体悟,在学习主人公品质的过程中,主动将其优秀品质在生活中践行。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在对该手段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将学生带入由浅入深的思考中,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对其深层次情感进行把握,真正将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发挥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三、借助问题设计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巧妙设问
鉴于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的差异,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明显不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问,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學习《精卫填海》部分内容时,文章讲述的是精卫填海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只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并不能发现深层次的含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巧妙设置疑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提问他们“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以帮助他们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从精卫填海故事的深意入手,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简单说出该成语的意思;对于基础良好的学生,教师则可就文章的细节进行提问,鼓励他们对文章进行续写等。总之,通过巧妙设问,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对内容的认识也比较深刻,这能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问题拓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在同一个地方犯错,且疑惑点循环往复地出现,这导致问题式教学法的开展停滞不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做好问题拓展工作,鼓励学生养成自我思考、反思、总结等良好习惯,从而促使他们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我们与环境》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过程中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借助问题式教学法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自身的观点与质疑。在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拓展教学:如果你是被污染的环境,你想对人类说什么?学生经历了课文的学习,以及自身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这样的拓展说话,他们还是很有话说的,也很有说话空间,在活动中教师引导他们认真思考,以有效拓展课堂内容,完善学生脑海中已有的认知。学生在说话中学会了思考,认识到自己的智慧,还明晰了保护环境的责任,大大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趣味性驱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年龄很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课堂学习中经常难以集中注意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参与学习,实现活跃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创设趣味性驱动问题,并且要重点强调问题的趣味性,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又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通过问题点燃学生热情,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海的女儿》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课前搜索与大海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精心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出来,学生直观地看到海洋的美景和物产,也就会对课文有所期待,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大海中都有哪些生物?你想不想去那里参观旅游?”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可以引导学生感兴趣地思考。很多学生都表示很想去海边看看,对海边的美食特产议论纷纷,比如有海参、大龙虾、螃蟹等,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珊瑚、海鸟等,学生产生了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情感,因此对学习课文有了极大的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创设生活化驱动问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单一、僵化的问题,缺少课堂活力,师生之间很少交流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不高,更是难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对问题式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课文中描述了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故事,雨来性格活泼,渴望学习知识,但是却处于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在一次扫荡中,雨来为保护同胞光荣牺牲了。实际上,每个学生的校园生活当中,教师都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家,以及危难来临时坚持自身信仰的精神,在那个年代也会有很多类似的故事,会有受到他人鼓励或者帮助的故事,因此教师此时就可以创设生活化驱动问题,提出:“雨来用自己的生命帮助了别人,同学们请想一想,你是否有在困难时候获得老师、同学帮助的时候呢?你当初的感受如何,这件事改变了你哪些情况?”这些问题会立刻勾起学生很多生活回忆,教师通过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围绕涉及情感内容进行设问
学生由于经验较少,能力不足,为了提升学生的质量,老师可以围绕与情感相关的句子进行设问。比如在教学《穷人》一文时,该篇课文是关于渔夫与妻子桑娜在自己家庭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孩子的故事,对渔夫夫妇乐于助人的形象进行了展现。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言行举止中分析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回答问题,老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中更真切地感受人物的形象,而在人物形象的感受过程中,学生可以快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自然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也会不断增加,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科学设问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老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价值,要从课文题目、课文过渡句子以及情感句子等入手,对问题进行科学设计,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更为深层次接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阅读品质的同时,促使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科学设问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老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价值,对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品质的同时,促使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新慧. 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J]. 学周刊,2020(22):119-120.
[2]孙建梅. 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法的实践探究[J]. 学周刊,2020(04):52.
[3]陈倩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莫唯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