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预习探究

时间:2024-05-08

邓丽园

摘  要:在高年级小学数学中,预习是整个课堂教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巩固新知识、开拓思维的教育环节,还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否则会起到反向效果,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上的预习,也要注意在预习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这样一来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预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探究

预习就是在学新知识之前,预习即将要学的知识,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实现的,也是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的预习环节开展并不是很好,如果这个环节没有设计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方法,这样才可以让预习更有效果。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的预习情况

新课程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预习方面,数学教师还是不够重视,所以在预习时,难以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一些教师认为,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预习下次要讲的数学内容,会耽误学生巩固新知识的时间,虽然让学生了解了下节课的数学内容,但是教师觉得学生先了解了下节课的内容,怕学生在下节课的时候,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如果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生学习数学,学生听课的热情也会很低,因此,教师觉得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觉得预习就是做给其他人看的教学形式,并不是教师真心实意想教给学生的,就是因为有很多教师对预习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所以在教师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不会留一些预习作业,只留一些巩固新知识的作业。事实上,预习教学环节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数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环节,预习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让学生独立自主的预习数学知识,这样一来,会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教师又没有重视预习教学环节,也不探究预习的策略和方法,导致预习在课堂中没有任何的意义,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度。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策略的探究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次预习

为什么要设定课前预习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预习的时候不要“一把抓”,这样会使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置预习教学环节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预习策略,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个层次,要设计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需要预习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创造优越的预习条件,还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新知识。如有一些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学习能力也强,这样的学生是第一个层次,教师可给这些学生设计比较难的预习任务,让这些学生全面预习新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学习能力也比较弱,这些学生是第二个层次,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简单地了解基础知识就可以,除了设计分层次的预习目标,还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调整预习方案,并使所有学生都能在预习过程中理解下节课要学的新知识。例如当要给学生讲“圆”这一数学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分层次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全方位地了解圆,高层次的学生就可以预习圆的周长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并通过讨论,思考有什么更好的计算方法;低层次的学生就要思考圆心在哪里、圆有多少条直径和半径、这些直径和半径相不相等……这样一来,不仅使预习环节变得更加完善,还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进行分層次预习工作,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理解新的数学知识,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感兴趣。

(二)把握好课外的学习难度,并针对性地完成预习工作

教师在让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别的资料中找一找有关的预习内容,并通过课外知识的辅助来了解新知识,但是教师如果没有对这些资料和内容进行有效引导,预习工作就会适得其反,还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预习压力。所以,教师让学生找的资料必须是与预习内容相联系的,而且可以帮助理解预习内容的,因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教师要讲“圆的面积”这一数学课程时,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之前学过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并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来想一想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再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圆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习题的计算思考圆面积的公式,并尝试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预习的效果,还为学生下节课学习“圆的面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除了把握好课外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教师也应该把握好学生的预习范围,不要给学生布置太多的预习内容,而在布置预习内容的时候应该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地完成预习内容,从而进一步实现预习数学知识的目的。

(三)从三个方面布置预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大多学生认为预习只是简单地了解基础知识或者是看一遍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但是这并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预习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为以后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布置预习任务,并使学生得到全面性发展。第一,布置的预习内容要适合每一个学生,并给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慢慢的,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二,预习模式要丰富多样,因为单一的预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枯燥无味,这样会大大地打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多方面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构思来解决问题,从而慢慢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第三,预习的内容不要太过于简单,也要适当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可以给学生规定具体的时间,让学生在什么时间里完成预习任务等,再或者可以设置一些奖项,前几名完成任务的学生就可以得到精美的礼品,这样一来,不仅给学生施加了适当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预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要让学生预习“圆的周长”这一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三个方面布置预习任务:首先,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来想一想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对“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最后,试用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使预习效果变得更有效,而且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总结上文,预习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不要让预习变成传统的形式,而是要高度重视预习教学环节,并不断地探究预习的方式方法,让“预习环节”在数学课堂上发挥真正的作用。而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并进一步实现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预习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 李素萍. 刍议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教学以及有效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4):108.

[2] 齐明清.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 学周刊,2016(31):139-140.

[3] 李录琴. 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预习教学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3):42-4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