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妙拓展主题阅读之我见

时间:2024-05-08

余卓权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以外,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是语文课堂不断探索的目标。

【关键词】 拓展主题;阅读内容;阅读时机

拓展性阅读指的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更多的教师致力于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架起拓展阅读这座桥梁,在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拓宽阅读的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阅历,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如何抓住教学中与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全面辐射,巧妙拓展,让课堂充满无限生机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拓展主题性阅读的内容要“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内,当然应该以阅读文本为主。我们教师应该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有针对性地对课文进行进行拓展性学习,每个单元主题拓展阅读的时机、内容、宽度和深度等要素都要围绕“文本”来考虑和设计。有效的主题拓展阅读既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将成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七律·长征》一课,引导学生感悟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教学的重点,特别要弄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和“寒”的真正含义。但若仅仅就56个字讲,学生很难领悟到这一点。所以,我就抓住文中隐含的“暖”和“寒”这个“点”,带着孩子们读《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等历史资料,大量阅读之后,学生对这一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有了更加深入、更加直观的了解。上述的阅读内容贴近教材,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对此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情感上也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整堂课,学生认识的逐步深入当得益与课内拓展性阅读的恰到好处。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立足文本的课内拓展性阅读又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二、拓展主题性阅读的时机要“准”

对文本的拓展应该是原有文本的拓展和延伸,这决定了拓展教学只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辅助环节”。它应该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并服务于文本的解读,所以要求我们在进行拓展阅读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找准能进行拓展的时机。那如何进行课外拓展,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文本主题对学生的心灵冲撞力呢?教师可选择如下时机进行拓展:

1. 课前拓展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信息来呈现时,学生会学得更好。”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

2. 课中拓展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教师如果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李时珍》一课对李时珍采集写书材料,认真辨别药材等只做了概括性的叙述,学生理解不深,而《破庙过夜》这篇阅读材料记叙了李时珍师徒采访途中,在一座满是蜘蛛网的庙里过夜风餐露宿。并以“月下记录材料”和“亲口品尝鸡肠草”这两件具体事例来说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材料阅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衷地体会到李时珍对药物学的献身精神。

3. 课后拓展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组织反馈、交流。

三、拓展主题性阅读的方法要“巧”

语文课堂上的主题拓展阅读,应基于文本的内容,是基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丰富的拓展阅读形式,不仅能够打开学生阅读的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点发散到线、到面,还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持续乐读的阅读期待。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几种做法:

1. 对比式阅读

只给学生一个读本,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所以教师要推荐学生阅读原文,与教材进行比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会原著原汁原味的语言风格,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有更大的收获。在学习了《三顾茅庐》一文后,我推荐了《三国演义》中的原文,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领会到文言文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学习了《燕子》这一课后,我出示了郑振铎的《海燕》中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阅读比较之下,学生发现原文少了一种节奏的美感,没有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阅读原文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进行多维甄别,能够吸取精华。

2. 表演式阅读

主题拓展阅读的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将表演、展示、诵读等艺术手法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分享式的阅读中享受无穷的快乐。《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故事,节选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按照剧本的格式编排,学生读起来很有兴趣。教学完课文后,我将与课文相关的两个故事《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阅读,然后仿照剧本的形式对课文进行重新编排,再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进行创作和表演,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卓有成效。此时的主题拓展阅读,就不仅仅是单个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一种创造性、合作性的智慧劳动。

3. 分享式阅读

阅读需要分享,分享阅读的喜怒和哀乐,分享阅读的感动与收获。如,教学“童话故事”这一单元主题教学时,我向学生推荐了《哈利·波特》一书,并让孩子们分享看《哈利·波特》的感受,分享课上,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勇敢,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这种分享式阅读正说明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了,包含了他们真正的情感和思考。作为教师,要警惕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我们的孩子,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才能真正植根于孩子的生命之中。

特级教师黄孟轲老师说过:“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纳点应该是‘唤醒:唤醒文字所蕴含的作者思想与情感;唤醒文本中的生命内涵;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巧妙拓展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唤醒”,就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深度和广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兴趣,启发学生的美好心灵,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巧妙拓展主题阅读,让学生的思绪在语文课堂自由飞扬!

【参考文献】

[1] 岳淑菊. 主题阅读-童年的万花筒[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2] 窦桂梅. 影响孩子一生的阅读[M]. 江苏:江苏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