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时间:2024-05-08

陈燕

【摘  要】 本文根据实际的小学体育的教学情况和需求,重点提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以便能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问题;方法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尽管素质教育倡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育者长期对体育教育忽视,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体育锻炼意识,认为体育锻炼没有文化课程重要,因此忽视了体育健康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体育教师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主要体现在教师数量偏少。另外,还有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对运动强度的评估能力,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利用趣味游戏,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当前的小学生都比较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假如体育教师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学習兴趣,这就会给家长发出“体育教学没必要”的错误信号,进而形成恶性循环,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立足于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根据所了解到的学习兴趣,实施趣味化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德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一部分学生扮演小偷,一部分学生扮演警察,警察负责打击追捕小偷,小偷则除了逃跑什么都不能做。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一方面,小偷为了不被警察抓到会努力地奔跑,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短跑能力和长跑能力;另一方面,警察为了追捕小偷维护社会治安,会努力地追捕小偷,从而锻炼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寻找能力以及跑步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无论是扮演小偷的学生还是扮演警察的学生都会明白,社会中需要多一点警察追捕小偷,才能更加和谐和安全。

(二)利用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从体育课堂的现状来看,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只是四处游走,并没有真正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中,与整个集体显得格格不入。其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性格孤僻,不太合群;第二种是由于体育能力较弱,没有人愿意与其一组。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合理分组,要注重小组成员能够能力互补、兴趣互补,组与组之间最好实力相差。与此同时,小组成员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组长有权决定他人是否加入。在具体开展小组活动时,小组间差距不大,在竞争心理的驱使下,为了获得比赛胜利,小组成员必然会付出努力,从而不断提升小组竞赛能力。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做出贡献,群体意识逐渐形成。例如篮球比赛游戏,篮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生有运动耐力,而且需要学生有相应的观察能力、跳跃能力、投射能力以及防守能力等。对此,小组可以进行合理规划,选取奔跑运球能力较强的学生强化运球训练,跳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争球和篮板球方面加强练习,投篮准的学生强化投篮训练,防守能力强的学生则强化挡拆技能的训练等。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充分融入活动中,有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文强. 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