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幸福奠基的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4-05-08

冯雪璀

【摘  要】 国家主席***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作为基础教育者,要着力建设以“幸福奠基”的校园文化,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让快乐伴随学生成长。

【关键词】 校园文化;习惯培养;教育理念

国家主席***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观点贯穿十九大报告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之源。学校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应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发展的需要。我们作为基础教育者,要着力建设以“幸福奠基”的校园文化,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让快乐伴随学生成长。这不仅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幸福观”的具体表现,而且是把国家战略与自身具体工作有机融合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建设以“幸福奠基”的校园文化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一、铸幸福校园文化之“魂”——让“良好习惯培养”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我们建设以幸福奠基的校园文化应当融入新时代追求,确定“让习惯培养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让时时处处洋溢的快乐伴随他们的童年”作为我们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刚生下来本性没有什么太大区別,是后天的习惯的养成,使人与人之间性格品质产生了差别。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从人的终身发展这个角度来说,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小抓起,意义重大,我们要责无旁贷。

(一)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道德经》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我们要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不断提高学生办事的自信心。

二、塑幸福校园文化之“形”——精心打造文化氛围浓郁的育人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科学美观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教育设施……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校要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外显文化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使学生经常受到美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文化气氛浓郁的育人环境建设就是要让学校由地上到墙上,每一寸地方都会说话,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空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大到学校周边环境、校园建筑、教学设施,小到每一间教室、每一张课桌、每一间宿舍、每一个铺位,都可以让它们成为校园文化的承载者。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能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能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树幸福校园文化之“气”——构建实现教师生命价值的绿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教师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超越。以幸福奠基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构建一个让老师们都能实现生命价值的平台。学校教育以教师为本,就要把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和根本,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主观愿望,合理配置,科学开发教师人力资源,激活教师能力因子。一方面,学校应当成为教师不断发展的场所,因为教师的不断发展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学校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在贡献光和热的同时不断发展自己,同时要关注教师生存现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学校要致力于优秀教师群体的培养,鼓励教师做充满魅力的教师、滋长智慧的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教师。

四、立幸福校园文化之“神”——守护学生全面发展的幸福摇篮

著名的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需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余地,为他们的‘表现提供良好的条件。”课余文化既是社会生活的浓缩,也是课堂生活的延续,它在校园文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深入挖掘学校课余文化,正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学生提供“表现”的素材,给予学生施展的余地,充分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和才能的一个教育理念,守护学生全面发展。

(一)文体活动——学生课外活动的主餐

文体活动向来是一个学校课外活动的最大块的内容,在文体活动方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相关的活动内容。

1. 体育活动。要让学校的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外主餐,学校除了要提供相关的体育用具之外,还要适时组织开展各项相关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成立校篮球队,女子排球队,开展乒乓球赛,跳绳比赛等等。另一方面学校组织活动时,可以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例如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吉尼斯记录,载入学校的吉尼斯记录本。如垫球,俯卧撑,花样托球……学生在互相挑战和迎战中乐此不疲。

2. 传承经典的游戏。传统的游戏中有许多经典的游戏,像“踢毽子”就是其中的一种。踢毽子时,用左脚或右脚去准确接住落下的毽子,又用一定的上托力使毽子重新飞起来,单脚落地,把握人体重心,双手起平衡作用。这种手脚并用,全身活动,又活跃大脑思维作出准确判断毽子的落点,很是健身益智。

(二)学科组活动——学科知识与课余文化的结合点

课外时间里,让学生自由娱乐、放松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与知识有关的活动组织,因此学科组活动就必不可少了。拿英语学科来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口语秀”,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趣味性。如语文学科的作文比赛,成语接龙……还可以进行相关学科的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等。这样的学科组活动是学生知识的活学活用,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深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主题活动月——学校传统活动的继续

每个学校都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如:读书节活动月、安全活动月、学雷锋活动月等等,这些活动月开展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又互相联系,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生的课余生活内容是丰富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以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待我们老师继续去开发、创新,像业余团校、文学社、田径队、小樂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都是很好的形式。通过课余这一小小的校园文化去拓展学生素质教育的空间,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它能在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培养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组织管理和适应生活的能力的同时,守护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一棵生命之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状态就是树之叶,学校中全体师生对待这些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方式就是树之根,学校所处的校园文化就是树之土壤,而全体师生的心血与汗水就是树所需要吸收的水分与养料。建设以“幸福奠基”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幸福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开心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倾尽心力,把这棵“大树”——校园文化,培植得苍翠挺拔,让高雅的文化和文明的气息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学生赖以生存的“幸福港湾”,让全校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校园文化的浸润中快乐学习,健康、和谐、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夏于强.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8).

[2] 姚文忠.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J]. 教育科学论坛,2017(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