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周明
【摘 要】 “自立教育”,是一种“自立”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习惯教育。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自立教育”中有所获、有所得,真正实现“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学校在“自立教育”中担任什么角色、何种地位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自立教育;家校共育;能力培养;评价
常言道:“劝君教子莫溺爱,劝君教子重自立。古往今来奇男女,自强自立傲天地。”何为“自立”?其基本含义是指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所谓“自立教育”,其实就是一种“自立”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习惯教育。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自立教育”中有所获、有所得,真正实现“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学校在“自立教育”中担任什么角色、何种地位呢?现将个人的肤浅认识浅刍如下:
一、学校应成为“自立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自跨入学校那天起,学校就承担起了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任。学校教育如何才能引导他们完成人生成长定位,促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虽然家校都在培养“自立教育”,个人认为学校在“自立教育”过程中占据主阵地地位,其理由如下:
(一)两者教育目标不同
家庭教育是个体性教育,其目标就是把自己孩子培养成有德有才,能够光宗耀祖,能够让家庭飞黄腾达。而学校教育是群体性教育,其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型接班人,以民族振兴为已任,把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二)家庭无法替代学校教育功能
首先,学校在“自立教育”过程中,会根据学校实际及学生现状来建构“自立教育”主题教育内容体系,创建“自立教育”评价体系、搭建“自立教育”的展示平台、制定学校“自立教育”的管理体系等来确保“自立教育”的深度发展。学校能够制定一套完备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展开“自立教育”,而家庭却不能,大多家庭只是针对孩子在某个问题出现后进行补错教育,见子打子。
其次,效果不一样。家庭教育往往因血缘关系、长辈溺爱、家庭环境等因素而大打折扣,而学校教育则避免了这些因素,由一批具有教育经验的老师进行训练。
二、学校应占据“自立教育”的主导性地位
目前,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发展大趋势,各校都在想尽办法让家长们参与学校的管理,接受社会的监督,促进学校管理质的飞跃。这就出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轻孰重的问题,我认为在“自立教育”中,学校应占主导性地位,其理由如下:
(一)家庭教育的弊端
家庭教育是個体教育,具有独立性。关注成长,忽视心理健康,过分溺爱,望子成龙心切,其教育方法存在很多误区。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显示,在中国的家庭中,子女普遍对父母有严重的依赖心理,自己动手能力极差,以致于缺乏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
(二)学校教育优势
学校是群体教育,它具有共同普及性。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指导家庭教育,必须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来完成各项“自立教育”训练主题内容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管理体系、课程设置等多渠道来主导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王瑞云. 不可忽视“自理”、“自立”教育[J]. 江西教育,1997(C1).
[2] 史连永. 孩子自立教育不能少[J]. 健康生活,2012(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