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张雁飞 万妍
【摘 要】 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革新大背景下,文章从新媒体视域下的青少年学习行为和新媒体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方面立论,以期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常态下,运用新思维,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出新评价,从而构建新媒体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新范式。
【关 键 词】 新媒体;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新范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我们推入到一个数字信息的大潮中,随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技术已成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2015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的79.6%。其中,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43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增长有所放缓。青少年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为87.6%,比网民整体85.8%的手机上网比例高出1.8个百分点。从《报告》中不难看出,中国百分之八十的青少年是网民,而这百分之八十的青少年网民中近九成使用手机上网,基于网络支持的新媒体最受当下青少年的追捧。
“对未来的教育专家和技术开发者而言,移动学习实现的重要挑战是高度情景化、个性化写作和学习的持续性”。[1]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网络支持的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是当前青少年的日常学习方式之一,并且这种学习方式正以极快的速度在扩展与普及,越来越由非正式学习向正式学习推进,从学习者个人学习逐步走进学校教育。面对这种新的技术革新条件下的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策略也应该作出新的调整。
一、新媒体视域下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
多年来,基础教育的时代性未能充分体现。课程内容陈旧,稳定的“学科基础知识”掩盖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时代特征及其需要;教学方式落后,繁荣的时代发展未能成为基础教育的现实“背景”,基础教育丧失时代感,从而看不出这种基础教育究竟把学生视为何种时代中的人。新课程强调与时俱进,密切课程教学与时代发展的联系,把学生置于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赋予课程强烈的现实感。[2]
正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所列举的那样,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对新媒体的关注达到了近八成,如果学校教师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与时俱进,把握当今的时代脉搏,就不仅仅与学生有代沟,还有可能被时代潮流所淘汰。那么,新媒体视域下的小学生学习行为具有哪些特点呢?
其一,学习碎片化成为当代青少年学习方式的主要表征。人类学习面临的挑战是知识碎片化,而所谓知识碎片化,是指我们获得的知识不再是完整、系统,而变为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3]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供了可能,当代青少年已经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时空。随身带电子阅读器,等于包里装进一个图书馆;利用手机,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资讯;使用一张小小的上网卡,走到哪里都能参加课业进修、与人研习问题。[4]
其二,学习社交化成为当代青少年学习行为的重要特点。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单机式的终端媒介已不再满足人们交往和信息传播的需求,社交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这一点,从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应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可以得到证实。社交网络平台的实时互动、人与人或人与群之间交流的人际传播模式。在社交网络媒体中,从信息发出者到信息接收者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依然存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几乎没有扭曲和失真效应,只是转换信息样式,便于传播。[5]社交网络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个性化,这契合了在现代技术围绕下出生和成长的当今青少年的心理。青少年群体的人际交往需求较大,其强烈的新奇感和活跃的思维使其对真实性及虚拟性人际交往模式均具有较强的接纳性。[6]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社交化方式,无疑是有效提高青少年学习兴趣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对新媒体技术变革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革新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为信息技术教育注入了新鲜的内容。这场媒体技术革命对信息化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微教学模式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能为信息技术学习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强大的学习经验,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资源。那么,什么是“微课”呢?广东佛山“微课”创始人胡铁生于2013年提出的微课概念比较符合当前中小学微课开发的特点:“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7]这个概念以多个角度勾勒出微课的基本轮廓:从形式上看,微课是视频课程;从资源聚合与投放渠道看,微课通过互联网在线传播;从课程结构看,微课侧重展现单一的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一般不会同时囊括导入、授课、总结和练习等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所有环节或某一课程的整个知识体系;从表现方式看,微课重视情景化营造,旨在呈现一种有别于教室环境和课堂时间的教与学情境;从组织方式看,微课擅长发挥教学素材的基础性作用,为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素材支持,微课素材既可独立又可组合。
三、小学信息技术在新媒体技术视域下构建教育教学新范式
新媒体视域下,学习行为从传统的学校、教室延伸到家庭、街道、交通工具、休闲场所等,从现实生活拓展到虚拟交际社区——数字化的教育力创造了更多更新的学习机会,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他们有意愿或需要时进行学习,他们可以在一起合作学习,并可以像使用其他工具(如铅笔或书)一样方便地使用计算机。[8]新媒体使得学生学习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跟着学习行为变化应该是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微课是应对这种新变化策略之一,我们应该通过构建教育教学新范式,从而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策略从特殊性提升到一般性、从个性转变成共性,从而指导我们教师转变教学思路,转换新思维,研究新问题。我们认为,在新媒体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构建新的范式,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构建在网络移动互联条件下的学习行为。教育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普遍认为,教育信息化在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网络移动学习也应该如过去的幻灯机、投影仪、语音学习设备陆续进入课堂一样,网络移动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微课程聚合为课程表现和组织形式,注重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智能化教学,社交化互动学习行为的特征明显,网络移动学习媒介也应该进入学校、进入课堂。
二是构建在个性辅导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个别教学法是对当前学校班级授课制的一个有效补充,而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网络移动互联条件下的社交化互动学习正是一种擅长针对个体特征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方式。
三是翻转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策略调整的有效路径。2000年,美国的一名教授在研究中介绍了迈阿密大学开设“经济学入门”课程时采用翻转教学模式;[9]2007年,美国卡罗拉多州两位中学教师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教学评估中发现用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模式好得多,他们的实践引起美国教育界的关注;此后,这一模式受到美国中小学教师的青睐并在多地开花结果。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递和接收”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微课视频、电子图书资料、导学程序,甚至在线辅导;“吸收内化”是师生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表现,准确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针对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和困难给予有效的辅导;学生之间也可以就学习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这一做法有效弥补了学生在内化阶段缺乏指导与互动的缺陷,使教学得以翻转的力量正是新媒体技术。[10]
新媒体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常态下,运用新思维,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出新评价,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新范式。
【参考文献】
[1] Desmond K.Mobile Learning-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rning[C]. 人人享有优质教育——2004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文选[A].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
[2] 郭元祥.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4).
[3] 王竹立. 新构建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 远程教育杂志,2011,29(2):11.
[4] 路风. 提倡碎片化学习[N]. 浙江日报,2010-03-19.
[5] 彭兰. 网络传播案例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85.
[6] 卢静涵. 社交网络对青少年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影响[J]. 学习月刊,2012(14):21-22.
[7]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8] 加里.G.比特,简.M.莱格西. 课堂中的技术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72.
[9] 张渝江. 翻转课堂变革[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24-127.
[10] 林雪涛,简渠. 教育数字出版编辑轮——内容开发与关键技术[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