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超级全能生”2018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甲卷

时间:2024-05-08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30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单细胞生物无核膜结构,但可以利用CO2合成糖类等物质,该生物可能是 ( )

A.乳酸菌

B.硝化细菌

C.大肠杆菌

D.酵母菌

2.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过程属于_______,一般与________反应相联系 ( )

A.吸能反应;ATP 水解

B.吸能反应;ATP 合成

C.放能反应;ATP 水解

D.放能反应;ATP合成

3.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 )

A.自由水含量减少,体积变小的细胞

B.被Rous肉瘤病毒感染的细胞

C.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的细胞

D.在蝌蚪发育过程中,消失的尾部细胞

4.在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时,为了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可给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 ( )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促性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素

5.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 ( )

A.3 种 B.5 种

C.6 种 D.7 种

6.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脱落酸)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IAA和ABA在茎尖切段中的运输分别是 ( )

A.极性运输;极性运输

B.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

C.非极性运输;极性运输

D.非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

7.下列关于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

作内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8.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B.HIV可通过血液传播

C.HIV能在血浆中大量增殖

D.HIV主要攻击 T细胞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B.植物开花,鸟类鸣叫都属于行为信息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昆虫信息素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10.如图所示的能量金字塔,第一营养级中只有一小部分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其原因之一是 ( )

A.与消费者不同,生产者不需要更多的能量

B.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第二营养级比第一营养级有更多的食物

D.在金字塔塔尖的生物不需要这么多能量

11.糖类是生物体主要利用的能源物质,而脂肪是生物体内一种很“经济”的储备能源。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脂肪是非极性化合物,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

B.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C.与糖类有氧氧化相比,脂肪的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D.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不同,脂肪还能产生尿素

12.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T2噬菌体寄生于大肠杆菌和肺炎双球菌中

B.通过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C.利用淀粉、醋酸杆菌等可以生产食醋

D.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生长

13.关于真核生物染色体(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质)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B.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分配

D.通过荧光标记技术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4.下列照片是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清晰地显示了几种重要细胞器的细微结构(这些照片只显示了细胞的一部分,有的照片可能不止一种细胞器)。关于图中①~④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利用光能合成淀粉的场所,箭头指的是类囊体薄膜

B.②是细胞的动力工厂,也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的合成

C.③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箭头上所指黑色斑点是核糖体

D.④是加工、分类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植物中参与细胞壁形成

15.酵母菌的化能合成途径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和②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有氧条件下,过程③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过程②、③中的CO2产生情况

16.在某二倍体生物(2n)精巢中,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将细胞划分为如下类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b细胞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

B.c、e细胞分别含有两个和一个染色体组

C.d→c的转变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复制

D.b→a的转变过程,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B.物种形成表示生物类型的增加,它也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C.测定化石中14C和12C的比例,可以知道化石中的一些生物所生存的年代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如果没有突变,进化也能够发生

18.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密切相关

B.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C.重复训练是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重要措施

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可能是S区出现问题

19.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B.mRNA、tRNA和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决定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具有密码子简并性的氨基酸使用频率通常较高

20.以下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是 ( )

A.池塘中溶氧量变化对鲤鱼仔鱼存活率影响的研究

B.某地的东方田鼠在近5年的数量动态研究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间关系

D.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21.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据图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但不能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如果该系谱图中Ⅱ4是患者,则可以确定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如果该系谱图中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Ⅲ5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

C.如果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1/4

D.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1

22.在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基因型LMLM的个体表现为M血型;基因型为LNLN的个体表现为N血型;基因型为LMLN的个体表现为MN血型。若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血型为MN的人数是N型的3倍,则LN基因频率是 ( )

A.0.4 B.0.8

C.0.75 D.0.33

23.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不含35S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含32P

D.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不同

2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B.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人体内的抗原

C.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D.人体在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后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25.图甲和图乙表示信息在神经细胞中的传递规律,图乙是图甲中局部结构的放大。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结构①和结构②的膜都属于树突的膜

B.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C.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D.结构②和结构③之间的突触间隙有组织液

2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时,为了看清细胞的边缘和细胞核,将视野调暗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C.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迅速重复2~3次

D.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轻压盖玻片

27.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发芽率不同),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

B.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 mL蒸馏水

C.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

D.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延长

2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C.在自然界是经常发生的,通常隐性突变易被很早发现

D.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

29.关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C.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可以从根本上治理温室效应

D.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途径产生CO2

30.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是 ( )

A.森林一场火过后,许多种子萌发,迅速长成新植株

B.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

C.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

D.某森林食虫鸟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60分。第31~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31.(12分)卡尔文因探明二氧化碳中碳在光合作用转化成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而获得诺贝尔奖,此途径后来被称为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将14CO2注入小球藻悬浮液,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0<tl<t2<t3<t4<t5)的光照,分析14CO2去向。结果见下表:

注:①④⑤⑥依次为C3化合物、己糖、C5化合物、淀粉。

回答有关问题:

(1)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光合作用的_________阶段,不同时间的产物为本实验的________变量。

(2)从实验结果可推测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中序号表示),只做光照时间为t5的实验,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出放射性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3)培养相应的时间之后,需将小球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________________,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的分布。

(4)卡尔文循环需要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H]最初来源于物质________________。

32.(9分)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运动状态下,人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有关问题:

(1)运动时,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导致肾上腺髓质分泌________________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以满足运动时能量的需要。同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则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2)依据题(1)中信息,汗腺导管重吸收Na+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出汗_______________(填“利于”或“不利于”)维持体温稳定。

(3)运动时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作用时间________________。体液调节反应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原因之一是某些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_______细胞的成熟。

33.(12分)某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通过题中信息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进而控制植物花色的。

(2)根据图中信息,只有当________________时,该植物的花色才表现为红色。若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理论上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

(3)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4∶9∶3,则说明________的存在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F2中粉色基因型有_______种。

34.(9分)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请回答有关问题:

(1)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物种常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生的关系。

(3)若某入侵物种能入侵森林、灌木和草本三种群落,其中入侵更易成功的是________群落。其原因是该群落_______。

(4)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在条件适宜的沙漠地区引种植物,可能会使当地动物种群的________提高。

(二)选考题(共18分,请从第35题、第3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35题计分)

35.【生物技术实践】(18分)

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___________;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由于尿素被分解成的________________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液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108个。

(3)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6.【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8分)

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的H-Y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H-Y单克隆抗体,筛选胚胎进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回答有关问题:

(1)用H-Y抗原免疫母牛可获得相应抗体,但这种抗体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____________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途径。常用于细胞融合的诱导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中,然后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所需要的药品,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

(4)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期的早期胚胎做雌雄鉴别,鉴别后的________________胚胎可做胚胎移植。

【参考答案】

1.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细胞代谢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无核膜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为原核生物,能利用CO2合成糖类等物质表明该种生物为自养。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能进行化能自养;乳酸菌、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能进行自养;酵母菌为真核生物,不能自养。

2.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ATP的利用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需要消耗能量,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属于吸能反应。

【知识归纳】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如葡萄糖和果糖在酶的催化下生成蔗糖属于吸能反应;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如有氧呼吸中葡萄糖被分解为CO2和H2O属于放能反应。

3.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等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细胞衰老时自由水含量减少,体积变小;Rous肉瘤病毒为病毒致癌因子,被Rous肉瘤病毒感染的细胞可能发生癌变;细胞衰老时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在蝌蚪发育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技巧点拨】正确识记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这是解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

4.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脊椎动物各种激素的功能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动物产生更多的生殖细胞,因此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有利于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生长激素促进动物生长;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5.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雌性动物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三种,雄性动物的基因型有XAYA、XAYa、XaYA、XaYa四种,所以共有7种基因型。

6.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长素运输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IAA可从A端运输到B端,不能从B端运输到A端,即IAA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说明IAA在茎尖切断中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ABA可从A端运输到B端,也能从B端运输到A端,即ABA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能反过来运输,说明ABA在茎尖切断中的运输方式为非极性运输。

【技巧点拨】正确识图,从中获取信息;理解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的特点及差异,这是解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

7.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有利于人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是人体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的相对稳定状态。

8.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HIV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HIV的遗传物质为RNA能形成DNA,是一种逆转录病毒;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HIV需在活细胞中增殖,在血浆中不能增殖;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攻击T细胞。

【知识归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RNA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是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发生,发展到最后,导致人死亡。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9.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植物开花、鸟类鸣叫都属于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可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使得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10.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较多,但由于呼吸作用的存在,使得生物体中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从而使得第一营养级中只有一小部分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

11.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糖类和脂肪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脂肪是非极性化合物,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糖类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可被氧化分解;由于脂肪中氧的含量比糖少,氢的含量比糖多,所以与糖类有氧氧化相比,脂肪的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均为CO2和水,尿素是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易错点拨】不清楚脂肪的物理特性;不清楚糖类和脂肪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差异;不清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差异,从而导致错解。

12.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种间关系、诱变育种、植物激素调节和发酵产品的生产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提高突变频率,因此可以通过诱变育种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醋酸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利用淀粉生产食醋;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13.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染色体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可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质)染成深色;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细胞周期中棒状染色体DNA丝状染色质DNA更容易分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4.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器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①是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箭头指的是内膜折叠形成的嵴;②为高尔基体,是加工、分类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植物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③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即内质网,箭头所指黑色斑点为核糖体;④是叶绿体,是利用光能合成淀粉的场所。

15.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过程①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H]的产生,第三阶段有[H]的消耗;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没有ATP的合成;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石灰水混浊程度低,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石灰水混浊程度高,因此可以根据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检测过程②、③中的CO2产生情况。

16.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a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是体细胞的二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二倍,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数相等,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故a、b细胞中均具有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与体细胞数相同,该细胞为形成的体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e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为体细胞数的一半,为生殖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d→c过程中核DNA数不变,染色体数加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着丝点分裂所致;b→a过程中核DNA数不变,染色体数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着丝点分裂所致。

17.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加速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物种形成本身表示生物类型的增加,它也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从而为生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前景;在活的生物体中12C的放射性同位素14C的含量保持不变,当此生物体死去后,14C会在其体内不断衰变而减少,因此,考古人员可通过测定化石中14C和12C的比例,知道化石中的一些生物所生存的年代;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如果没有突变,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进化就不能够发生。

18.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密切相关;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多次重复可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转化为长期记忆;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可能是H区出现问题。

19.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转录时RNA聚合酶能够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构成的启动子;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以mRNA为模板,tRNA为氨基酸的搬运工具,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tRNA的反密码子没有携带决定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mRNA携带决定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具有密码子简并性的氨基酸使用频率通常较高,以保证翻译的速率。

20.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群落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研究池塘中溶氧量变化对鲤鱼仔鱼存活率的影响是研究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属于生态系统水平问题;研究某地的东方田鼠在近5年的数量动态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属于种群水平问题;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问题;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属于种群水平问题。

21.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如果该系谱图中Ⅱ4是患者,其父Ⅰ1、母Ⅰ2均正常,则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该系谱图中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但Ⅲ6患病,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Ⅲ5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如果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Ⅱ4的概率为1/2,来自Ⅰ2的概率为1/2×1/2=1/4;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Ⅱ4的概率为1,来自Ⅰ2的概率为1。

【技巧点拨】正确识别家族遗传系谱图,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推断亲、子代的基因型和子代发病的概率;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遗传类型,这是解题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22.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基因频率计算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若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血型为MN的基因型为LMLN,血型为M的基因型为LMLM,血型为N的基因型为LNLN,假设LN基因的频率为X,则有3(LNLN)= LMLN,即3X2=2X×(1-X),即X=0.4,LN基因的频率是0.4。

23.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子代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能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不含35S;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DNA都含32P;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为1∶1,噬菌体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也为1∶1。

24.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对进入人体内的抗原具有识别功能,但没有特异性;效应T细胞识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使其裂解释放出病原体,但不能消灭病原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25.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和兴奋传导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结构①为突触前膜,为轴突膜,结构②为突触后膜,为树突膜或胞体膜;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会出现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成杯状的突触小体;结构②为突触后膜,结构③为突触前膜,二者之间为突触间隙,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

26.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实验操作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时,为了看清细胞的边缘和细胞核,可将视野调暗,增大对比度;由于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与底物分别在相应的温度下处理相应的时间后再进行混合,再置于不同的温度下保温;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沿铅笔线均匀划滤液细线,待其干后再划2至3次;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再盖一个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压载玻片。

27.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酶促反应实验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实验材料为不同的小麦种子,其发芽率不同,碘液可以检测淀粉,根据颜色反应可以得出淀粉酶的活性,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的量,红粒管和白粒管中加入的0.5 mL的提取液中含有不同的淀粉酶,对照管不加淀粉酶,因此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 mL蒸馏水;为了保持淀粉酶的活性,在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反应时间缩短,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

28.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突变的多方向性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在自然界是经常发生的,通常显性突变易被很早发现,隐性突变只有为纯合个体时才能被发现;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在雄性个体中只要有突变基因就能表现出相应性状,因此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

29.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所致,因此从根本上治理温室效应应寻找新的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化石燃料除了燃烧外,还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途径产生CO2。

30.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一场火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同时阳光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的植株,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结果;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使其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结果;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是人为因素控制种群数量,这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结果;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会受到抑制,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结果。

31.(12分,每空2分)

(1)暗反应 因

(2)①→②→③→④⑤→⑥ 不能

(3)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4)水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1)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是探究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该过程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时间为本实验的自变量,不同时间的产物为本实验的因变量。(2)从表中的结果可知t1时,首先分离出了化合物①,在t2时又分离出新的化合物②,t3时又分离出新的化合物③,t4又分离出新的化合物④、⑤,t5时又分离出新的化合物⑥,因此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①→②→③→④⑤→⑥;若只做光照时间为t5的实验,能同时检测到化合物①②③④⑤⑥,但无法判断放射性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3)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若要测定放射性物质的分布,需将小球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去活性,避免酶将产生的化合物质被分解。(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H]。

32.(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肾上腺素 肝糖原 升高

(2)主动运输 利于

(3)较长 通过体液运输需要较长时间(2分)

(4)T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1)运动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满足此时机体对能量的需要;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时,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这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所以此时应及时补充水分。(2)由题意可知,汗腺导管重吸收Na+是逆浓度进行的,为主动运输;机体运动过程中产热增加,出汗能增加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稳定,即出汗利于维持体温稳定。(3)通常情况下,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进行的,由于体液运输需要较长时间,从而使得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4)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33.(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或两个不同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合理即给分) 红∶粉∶白=9∶3∶4

(3)a基因(写aa不得分) 4(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1)由图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实现对植物花色的控制。(2)由图可知,只有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该植物的花色才表现为红色;该植物基因型为A_B_时花色为红色,基因型为A_bb时花色为粉色,基因型为aa_ _时花色为白色,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9A_B_)∶粉(3A_bb)∶白(4aa_ _)=9∶3∶4。(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粉∶红=4∶9∶3,这时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粉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表明a基因的存在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F2中粉色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审题策略】正确识图,理解基因和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根据图示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根据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推断生物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遗传的机理,从而正确得出结论。

34.(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环境条件适宜 没有敌害(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竞争 捕食

(3)草本 结构更为简单(2分)

(4)环境容纳量(或K值)(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1)外来物种的入侵由于侵入地区条件适宜,没有天敌,所以很快会成为优势种。(2)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寄生等关系,从而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3)与森林、灌木群落比较,草本群落中生物种类少,结构更为简单,因而某入侵物种更易成功侵入草本群落。(4)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因而在条件适宜的沙漠地区引种植物,会使当地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提高。

35.(1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氮源 酚红 氨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3分)

(3)低 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故用此方法测得的细菌数偏低(或稀释涂布平板统计活菌数而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的是总细菌数,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计数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1)脲酶能分解尿素,因此筛选产脲酶细菌应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鉴别该类细菌可在培养基中添加酚红作指示剂,尿素被脲酶分解产生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使得菌落周围的酚红指示剂变成红色。(2)对微生物计数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计数时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由题意可知,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156+178+191)÷3÷0.1×105=1.75×108个。(3)与血细胞计数法相比,由于稀释涂布平板统计活菌数而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的是总细菌数,且稀释涂布平板统计时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故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得的细菌数偏低。

【技巧点拨】正确理解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的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计数方法,这是解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

36.(1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产量低、纯度低,而且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差(3分)

(2)杂交瘤 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3分,任选两项)

(3)启动子 显微注射 受精卵

(4)囊胚 雌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1)用H-Y抗原免疫母牛可获得相应抗体,但这种抗体产量低、纯度低,而且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差。(2)单克隆抗体是利用杂交瘤技术制造的;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因素有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3)培育转基因动物时,将药用蛋白基因如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中,然后将其培养成转基因动物。(4)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通常选用囊胚的滋养层细胞;由于药物是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因此应选择雌性胚胎做胚胎移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