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申静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地意识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注重研究具体的培养策略,以此顺利完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以生为本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则,科学素养培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向,教学计划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此,文章结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意义,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策略,旨在将素养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教学中.
【关键词】“双减”;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科学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406)阶段性成果.
科学素养是文化素养的进一步延伸,是每一名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随着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广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显得更加急迫和紧要.“双减”背景下,不仅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进行了重要改革,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也要进行积极转变.教师要明确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明晰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与必要性,结合科学素养的具体培养内容,以生为本,研究具体的提升策略,稳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意义
科学素养主要是指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科学兴趣,当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并提升科学兴趣后,其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也会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会主动并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升奠定扎实基础.二是科学方法,当学生在学习并积累数学学习方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后,其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研究过程与方法也将产生浓厚探究想法,学习动机会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会强化,学习效果也会更有保障.三是科学知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学性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在学习科学知识,在数学知识不断积累、夯实的同时,学生的科学知识也会不断积累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也将顺利发展提高.四是科学精神,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知识内容较简单,但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科知识学习难度会成倍增加,此时学生会因具备科学精神而不断探索性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二、“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以数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好科学素养提升准备
在“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科学素养提升做好准备.那么如何在“双减”政策落地执行的教学背景下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生为本,为学生讲述其感兴趣的数学史,以充满神秘感和科学感的數学史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敬畏感,进而产生深入探索的想法,全身心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教师可一改传统直接的教学手段,而是将数学史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知道,使学生对与圆相关的数学史产生浓厚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史讲解过程中应配合使用一些动作表情和教学工具,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是如何推理得出的、π是如何被研究证明的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因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有限,学生也没有其他渠道获取数学史知识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数学史故事讲解方式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对数学知识的由来和发展过程也将产生探究想法.教师在讲述完“圆的周长”相关数学史故事后,可以顺势向学生讲明数学学科中存在的大量定理、公式及概念等的推理过程都与“圆的周长”的推理过程相同或相似,都是一代代数学家、数学爱好者不断推理、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后得出的,大家虽然现在可以直接用这些数学结论,但应明确这些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此刻,小学生会在数学史的学习与理解中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对数学家生出敬佩之心,明晰什么是科学精神,从而主动学习并提升个人科学素养.
(二)营造轻松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夯实科学素养提升基础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明确科学素养内容,明晰科学素养培养所需的基本教学条件有哪些,接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条件.那么“双减”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哪些教学条件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必备条件呢?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发现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要性,以此顺势应用营造的轻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为科学素养提升夯实基础.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教师可注重为科学素养提升创设适合的教学条件,营造轻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什么是动机?主要是指人想要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产生学习动机后就会主动与教师互动交流,探索知识奥秘.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圆的周长,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动手测量圆的周长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教师鼓励学生用手中的棉线绳、剪刀、圆规等工具动手剪出一个规范的圆,然后测量剪出的圆的周长,探索圆的周长和哪些知识有关系.小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在教师刻意营造的轻松氛围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会进一步增强,于是在动手绘制圆形、剪出圆形、测量圆的周长的过程中,其会进行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进而发现圆的周长与许多学习过的知识有关,比如和圆规绘制圆形时的半径长短有关.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学习活动,强化科学素养提升动力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应积极转变传统“满堂灌”“一言堂”等以“教”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转而应用“以生为本”“实践探索”等以“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散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思想,进而强化科学素养提升动力.“双减”政策的落地执行,给予课堂更多教学生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愈加突出,教师也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侧重点,为学生设计既丰富又趣味十足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简单的统计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以“实践探索”为课堂教学主题,通过“以生为本”原则的贯彻体现,为学生设计内容丰富且趣味十足的学习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统计知识”是这次实践探索活动的要求,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探索思考生活中都有哪些统计知识.如:“每次考完试以后,老师都需要整理成绩单,这个过程就是统计.”“购买校服时,需要统计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还要统计每名学生的身高体重,这个过程也充满了统计知识.”教师听完学生的讨论总结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讨论结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感知统计知识的存在特点以及分析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此时,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亲身体会到了什么是“统计”,明晰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进而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四)鼓励学生科学探究数学知识,落实科学素养提升目标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明确科学意识培养形成的重要性,进而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其养成科学探索习惯,稳步落实科学素养提升目标.那么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科学探索数学知识呢?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数学探索活动,鼓励学生科学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在“克和千克”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本土资源鼓励学生科学探索数学知识,以此落实科学素养提升目标.农村小学有着丰富的生活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借助身边的工具探索数学知识.克和千克属于质量单位,是与数量运算相关的计量单位,此部分知识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量感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质量变化.教师将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的草籽和大米摆放在学生面前,然后拿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带领学生测量出1克、10克、100克、500克、1000克(1千克).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感受不同质量之间的差别.并且,因草籽和大米的个体质量与体积大小也是存在些许差别的,学生也会发现相同质量的情况下,草籽和大米的体积是不同的,于是,学生会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物体之间的联系产生探究想法,形成探究情感,进而全身心投入科学探索.此外,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白,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并不是要将课堂教学主导权都交到学生手中,而是需要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给予学生充分且自主的探索权,使其意识到数学知识探索过程是必然存在的,是自己必须参与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科学探索中获得更深刻的收获,学习真实的科学知识,掌握确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
(五)设计开放性教学问题,推动科学素养提升实现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应在明晰科学素养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教学问题,组织自由开放的教学活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其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多,且大部分知识内容都是由生活应用中总结形成的,因此目前学生学习的数学结论实际上是由不同问题、不同情况总结得到的,以逆向思维进行教学分析,若以教学结论为基础设计开放性教学问题,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开放性问题中培养发散思维,以科学思维进行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探索,这将进一步推动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设计开放性教学问题推动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目标的实现.开放性教学问题可以从教学问题、解题思路等方面进行设计.比如,在“教学问题”开放设计中,教师给出多个教学问题,这些教学问题中有些是可用的,有些是具有迷惑性、不可用的,有些是需要进一步分析后推理可用的,有些是需要进一步证明后验证可用的.学生在开放性教学问题思考中会形成科学思维,并利用已经学习掌握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进行问题探索,最终解决开放性问题.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教师提出的开放性教学问题是存在一定学习难度的,其在思考过程中很容易受迷惑性问题引导而做出错误判断.因此,教师可以在设计开放性问题时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便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开放性问题思考,从而辨明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
(六)组织设计课外拓展学习活动,拓宽科学素养提升路径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应重视利用本土资源组织设计课外拓展学习活动,在课外学习活动中丰富学生知识视野,拓宽科学素养提升路径.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为此,数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课外拓展学习机会,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
例如,在“鸡兔同笼”教学中,有非常多的学生会受生活经验影响而提出个人想法:“为什么要将兔子和鸡放在一个笼子里?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这个知识学与不学对生活没有影响.”这种学习思想会使学生失去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机会.为此,数学教师应注重组织设计课外拓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外实践学习活动中明确数学知识学习目的是什么.教师可以布置课外拓展学习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课外扩展学习对象,得出学习结论.如一名学生选择家里常见的三条腿的凳子和四条腿的椅子作为课外拓展学习对象,并为此设计了数学题目:“小明家里有三条腿的凳子和四条腿的椅子一共16个,若将所有的‘腿加起来,发现共有60条,凳子和椅子各有多少个?”学生在解答自己设计的问题时,会逐步清晰学习数学知识的原因,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习方向,进而将“鸡兔同笼”中的知识与道理学懂、学会并掌握.课外拓展学习活动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使其可以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對学科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极大地拓宽了科学素养提升路径.
总 结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若想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科学素养形成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本身、数学知识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形成正确认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科学素养提升教学策略研究,稳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宗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3(01):133-135.
[2]万嘉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24):59-61.
[3]马正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16(05):1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