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张琴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双减”为出发点探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三个方面出发展开讨论,同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包括创设生活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和进行提问等手段,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引 言
在“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下,数学教师应及时顺应政策的变革,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客观来讲,数学本就是一门有着明显的思维特征的学科,有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从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引起教师的重视.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习者进行严密推理、逻辑思考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训练数学思维,学生能够学会合理分析问题,形成严密的逻辑链条,进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和论证,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这种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能助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双减”视域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对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训练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能够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双减”的政策下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还可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强调解决问题的学科,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思维训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总之,在现实生活中,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必备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以更好地適应和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境和挑战.
二、“双减”视域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开展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实际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数学教学符合“双减”的要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引入购物、游戏等情境,让学生借助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负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地应用数学思维.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购物场景.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小明在购物时遇到了一个问题:他手里有100元钱,但是他购买了一件价格为120元的物品,小明犯了一个错误,超支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小明超支了多少钱呢?我们如何用数学的方式表示这种情况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尝试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合作.每个小组可针对这道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有的小组可能会说:“小明超支了20元,因为100元减去120元等于-20”.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并解释负数表示亏损或欠债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讨论和探究,学生可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概念,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进行问题的探讨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和逻辑链条.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负数”的情境中,教师可问学生:“如果小明手里本来就没有钱,他又购买了一件价格为120元的物品,这个情况该如何表示呢?”这样的问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热情,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结合数学游戏来加深学生对负数的理解.例如,教师可设计一个虚拟的游戏场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数值计算.游戏中的角色可能会面临收入、支出的情况,有时收入超过支出,有时支出超过收入.游戏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值运算,并将结果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这样的游戏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同样的,在教授“概率的概念”时,教师也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抽奖活动”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计算中奖的概率.教师可准备一些奖品,并告诉学生每个奖品的数量和参与抽奖的人数.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抽奖的规则,思考每个人中奖的概率有多大.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了解概率的概念,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计算概率,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打开思维模式,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时运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可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数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双减”视域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可融入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形象生动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使用数学软件和应用程序让学生亲自实践,进行数学实验和小组探讨,促使学生打开数学思维模式并提高创新意识.
下面,笔者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多边形的面积”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讨论教师应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和属性,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三维物体的各个面、边和顶点,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特点和性质.通过生动的呈现,学生可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状,同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应用互联网让学生在线模拟和实践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访问虚拟数学实验室或应用程序,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属性.学生可通过拖拽和旋转模型,观察不同视角下图形的几何特征,并通过交互式操作测量和计算体积、表面积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刺激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传授“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时,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动态展示和实践操作.教师可使用数学软件或在线应用程序,呈现各种多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面积差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不同多边形的分割方法和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基本原理.同时,教师可设计互动性强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面积计算.例如,教师可准备一个在线游戏,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多边形形状和尺寸,计算其面积并选择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巩固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还能够培养起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中,信息技术不仅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还为学生创建了探索和实践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学生可借助计算工具进行复杂计算,提高计算效率,从而更加专注于对数学思维的开发.
(三)用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提出开放性、引导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育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恰当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合理推理,激发其思维潜能.
以对“认识方程”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首先,教师可提问:“什么是方程?方程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浏览教材简单地了解方程的定义和特点,并对方程的形式和含义进行思考.学生可通过分析方程中的未知数、等号和常数项等要素理解方程的构成.然后,教师可提问:“为什么需要解方程?解方程有什么用?”引导学生思考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教师可提供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如:“小明有若干个苹果,给了朋友一半后还剩5个,那么他原来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出未知数的值.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解方程”的意义,并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之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学生:“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师可提供一些简单的方程,如“x+3=7”,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方程两边相等的原则和逆运算的运用,以此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也可通过类似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首先,教师可提问:“什么是角?角的度量方式有哪些?”让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和度量方式,并对角的基本概念进行思考.学生可通过观察角的图像和位置关系,理解角的概念和性质.之后,教师可提问:“如何度量角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度量方法和单位.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些角的图像,如直角、钝角、锐角等,并让学生根据角的性质和度量方法,判断角的大小和类型.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角的概念.为深化学生的学习,教师可继续提问:“如何计算角的度数?”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可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如可提问学生:“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交成的角是多少度?”让学生根据角的性质和度量方法计算角的度数.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巩固有关角的度量的概念,并提高推理和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合适的提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下,教师也可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对于一些存在多个解或多种解法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是否存在解?为什么?是否存在其他解法?”引导学生思考方程是否有解,以及存在解的条件、题目的多种解法.这样的问题可促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从多个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相互提问、展示思考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改进思维方式.总而言之,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教师应用.
结 语
在“双减”视域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践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创设生活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和进行恰当提问等策略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广泛应用这些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华.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J].新智慧,2022(28):121-122.
[2]周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2(04):18-20.
[3]钟家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2(13):155-157.
[4]刘兴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2(12):162-163.
[5]石玉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追问策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51):81-8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