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时间:2024-05-08

杨长平

【摘要】为了有效贯彻并落实“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个人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个人初中数学教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和数学学习水平的有机融合共生,聚焦学生数学核心发展,在知行合一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雙减”背景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现状及意义,并提出了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双减”;行为习惯;教学策略

在“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之下,教师要让学生在良好初中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自觉学习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并且提升学习效率,发展初中数学的综合学习素养.同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给予学生更多学习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学生在初中数学实践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感受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对于个人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面对这门学科难以像学习语言类学科那样,注意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文章的学习即可,数学学科的学习更依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赖于其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又加之开始较为系统地接触数学这门学科,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大多是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免有一定学习畏惧心理.教师不可只简单教授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下不断尝试开展自主学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增强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容易粗心大意,没有关注到题目的要求或者是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质量较差.在一般情况下,学生难以在审题的过程中注意到题目当中的细致要求,导致自己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容易出错.这大多源于学生缺少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忽略了要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解答这一点.在不和谐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氛围中,学生不能围绕所学数学知识积极思考,同时害怕受到教师严厉的批评或者其他学生的嘲笑,不敢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担心出错、害怕出错的数学学习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同时,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仍以个人为主导,使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机械记忆,对于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难以进行深度的数学学习.良好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发展极为关键,不仅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也能够以正确的步骤开展对初中数学问题的分析,并且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极大地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效率,在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突破原有的数学学习水平,更好地找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综合学习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意义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除了要教授学生系统的数学知识,还要有针对性且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借助初中数学学习,更好地养成自主学习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锻炼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初中数学学习素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也能收获较好的初中数学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和学习品质.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够发挥数学学习行为习惯教育对学生的养成作用,学生就能够打牢数学学习基础,有效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同时,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压力的减轻和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而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从而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水平.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需要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获得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个人的创新意识.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后就可以用正确的思维去推理、感悟数学知识,体会题目中的数学思想,找寻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分析

(一)推动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培养数学学习行为习惯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只是单一掌握了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缺乏数学学习兴趣,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应用数学所学解决相关数学问题,难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较为压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保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需要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充分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并且主动去分析课本上的新知识,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好一定基础,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激发个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行为习惯.

比如,在“圆的有关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纳入个人的考量中.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及其性质,积累了大量的图形与几何方面的活动经验.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以简单的基础问题引起学生对本单元所提及的数学知识的注意,比如:“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利用一张三角形纸片怎样裁出面积最大的圆呢?怎样利用直角尺检查某些工件是否为半圆呢?”这些准备问题既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更有方向性地进行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借助上述过程,将新课知识自然地引入,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学习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一章节的数学学习预习活动,解决:“我们之前研究了哪些几何图形?是如何研究的?类比这些图形的研究,思考我们在这节课将学习什么,将如何去研究呢?”在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指导之下,学生能够深化与圆有关的性质,借助数学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好预习准备,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

(二)运用多样的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数学教学机会,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引导和支持,推动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数学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人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数学发展需求,改变自身的数学教学方式,有效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和教材中的文本内容,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活动等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增强个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有关函数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有关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那么教师就可借助这一章节有关二次函数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好地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深化和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为之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奠定基础.教师需要牢牢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渗透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意识,帮助学生在思考分析中深化个人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意识.教师可以开展类比作图教学,让学生整体感知问题:“研究一次函数图像时,我们先研究的是哪个类型?二次函数呢?”学生通过类比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研究方法与路径,明确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作为研究的起点问题,并在准备好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x2的图像.在“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函数研究思想的一致性和方法的普适性,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掌握函数学习基本方法,发展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可见,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推动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学过的各个知识点,并且反思总结个人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

(三)设置渐进性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要养成个人的数学学习思维习惯和综合数学应用能力,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关注到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要意义,但无法帮助学生展开深入的数学问题思考,对于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只能够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层面.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置层层递进的渐进性问题,让学生借助基础的数学问题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意识到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思维的逐层递进,从而打开个人的数学学习思路,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

比如,在“有理数”的教学过程中,有理数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起点,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与有理数相关的概念和知识,但是初中数学对学生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的应用有较大的转变,要想让学生不仅要会算基础的数学问题,还能够掌握简算的方法,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探究其中的运算规律,形成自身的良好运算技巧,最终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教师就要借助多样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构建起有理数的整体学习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数学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多样化数学问题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机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由于有理数的学习与学生小学阶段学习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数的发展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有理数相关知识,形成对有理数的学习思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深入了解本节课的相关数学知识,从而发散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思考习惯.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机会,并且在教师的评价下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此时,学生能够结合教师的积极评价反思个人需要改进之处,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个人的数学学习效率,发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

结 语

综上,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个人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认识到初中数学课程模式改革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学习行为习惯之于学习成长的积极影响,让其在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中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深层感悟.同时,教师需要结合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现状,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抓住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机会,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獻】

[1]杨可.“双减”背景下,让作业更完整育人———基于习惯养成的小学低年段语文作业设计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23(02):77-79.

[2]杨森.浅析中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24):79-80.

[3]马力.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4]黄国亮.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数学学习习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