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数学课堂活动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时间:2024-05-08

董晨晖

【摘要】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显得数学知识愈加枯燥与抽象,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不少高中数学教师都在大力引进活动化教学,带领学生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促使他们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基于此,文章从理论讲授、动手操作、解题训练三个大方向探究了高中数学课堂活动化教学的实施路径,希望借此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

活动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将个性化、多样化、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机整合起来,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求知与益智,使其高效地收获知识、习得技能,且形成端正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化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需求为基本前提,以活动为主线,以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与动手操作为特征,使其极力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参与各项课堂学习活动.

一、活动化教学在理论讲授中的实施路径

(一)运用活动化形式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学习知识往往都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体学习质量.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实施活动化教学,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可运用活动化形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具体、形象的画面呈现出来,由此实现情境的创设,再由情境中引出相应的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与交流对问题的看法,使其通过对问题的处理慢慢提高个人探究能力,最终掌握相应的知识.

比如,在进行“角与弧度”教学时,当教授“任意角”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拿出一个钟表,询问:“假如这个钟表慢5分钟,该如何校准?快1.5个小时呢?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钟分别转动多少度?”由此借助实物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发现校准钟表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者反向旋转,有时不到一周,有时超过一周,使其意识到角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0°至360°这一范围内了,由此揭示新课主题,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活动化学习中.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体操比赛的视频,引出专业术语“空中转体1080°”“侧转体540°”等,并播放螺丝扳手、自行车车轮按不同方向旋转时形成的不同的角,据此渲染情境,引出问题:“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怎么区分这些大于360°或者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交流与互动,让他们意识到引入任意角度的必要性,使其初步认识任意角.

(二)采用活动化形式引入适当生活实例

数学本身与生活之间就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高中数学教材中有不少生活化元素,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是大量存在,教师需关注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活动化形式将这种联系体现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解释与阐述,让他们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可采用活动化形式引入同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打造生活化学习环境,适当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与学习空间,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与社会经验展开学习.

例如,在开展“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分别出示以下实例:一群长颈鹿在非洲草原上吃草,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正在飞翔,小溪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游泳,根据以上生活实例引出问题:“‘一群长颈鹿‘一群大雁‘一群小蝌蚪这几个群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自由观察、思考与讨论,发现指的都是一个特定群体,对象是固定的.接着,教师引出集合的概念,要求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类似实例,如个人家庭成员、所学科目、本数学小组成员、文具袋中的文具等,使其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集合的概念,指出集合是由各个元素组合而成的,认识元素的概念.之后,教师继续给出一些实例,如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所有女运动员、高一年级所有男生、本节课练习题中所有填空题等,要求学生自主判断,促使他们认识到集合内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的特点.

(三)借助活动化形式驱使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需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历程,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而活动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借助活动化教学形式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慢慢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获得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

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小组自学的活动化教学方案,先让学生猜测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再组织他们在小组内展开合作验证.接着,教师给予提示:“1+2+3+…+100的和是什么?”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结果是“5050”.之后,教师可把侧重点放在对结论的验证方面,带领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激烈讨论,有的小组使用1+100,2+99,3+98…进行验证;有的小组则采用倒序相加法,即列出1+2+3+…+n和n+(n-1)+(n-2)+…+3+2+1后,以先相加再除以2的方式展开证明.随后教师对这两种方法均表示肯定,让学生深入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让他们掌握倒序相加法的原理,使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均得以强化.

二、活动化教学在动手操作中的实施路径

(一)利用活动化形式组织演示数学实验

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还比较抽象,仅依靠语言描述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极易陷入困境,长此以往极易影响到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与抵触心理.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活动化形式组织与演示一些数学实验,将理论知识用操作形式呈现出来,增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其在活动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以“基本图形位置关系(1)”为例,当学习“空間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复习导入:“大家已经了解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一些位置关系,能不能回顾一下都有哪些?”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那么空间中点、直线与平面还有其他位置关系吗?”鼓励学生自由猜测与探讨,激活其思维.接着,教师拿出两支笔,分别代表两条直线,现场展示在不同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多媒体课件中搭配相应的直观图,引导学生观察与归纳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共面与异面两类,其中共面直线又分为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两种情况.之后,教师拿出一支笔与一张白纸,分别表示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现场演示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几种不同位置关系,带领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模仿与总结,随后运用同样的方式引导他们探究空间中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二)使用活动化形式赋予学生动手机会

虽然高中数学教学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但是有不少内容是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得出的,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活动化教学为依托改进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数学的奥秘,使其对所学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活动化教学形式赋予学生更多亲自动手的机会,使其在动手操作中深入分析与探究数学知识,引导他们从中发现与归纳相应的数学规律.

例如,在“椭圆”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品图片,如:盘子、镜子、储油罐等,然后揭示问题:“如何才能精确地设计出椭圆?”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与探讨,激发其求知欲.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1)拿出一根细绳;(2)把细绳的两端用图钉固定在白色纸板上的两点处;(3)使用铅笔尖把细绳拉紧,在白色纸板上面缓缓画满一周.之后结合图形设问:“这是什么图形?两个图钉的位置始终保持固定吗?细绳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细绳的长度和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有何关系?”引导学生结合体验探讨问题.学生发现画出的图形是椭圆,两个图钉始终保持不变,笔尖位置一直变化,绳子长度不变,绳子长度大于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这样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椭圆的形成过程,逐渐抽象、概括出椭圆的概念.

(三)通过活动化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进一步突出,能够大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活跃其思维,使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强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施活动化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化形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活动驱使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与动手操作,使其结合亲身体验来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个人数学综合能力.

比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实践中,教师先结合生活实例带领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把侧重点放在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上面,据此设计活动化教学方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接着,教师拿出一枚一元硬币,指出:“抛掷这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这个概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提示学生亲自动手展开探究.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完成实验后,各个小组汇报本组抛掷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教师汇总后以电子表格形式投影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结合数据画出各组频率折线图,使其观察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发现大概在0.45至0.55之间,由此得出这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三、活动化教学在解题训练中的实施路径

(一)引入一题多变促使课堂教学活动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理论知识讲授与动手操作中可以实施活动化教学,解题训练环节同样适用,教师可引入一题多变促使课堂教学活动化.一题多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变式练习,即对题目中的一些条件进行适当变化,形成与原问题有所关联的新问题,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问题及结构特征,更清楚地了解不同问题之间的异同点,学会拓展、设计与解答问题,以此减少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走出“题海战术”,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二)倡导一题多解推动课堂教学活动化

一题多变的关键在于题干信息的变化,一题多解则是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面对同一道题目找出两种甚至多种解答方法,开阔他们的解题思路,拓展其思维空间,这也是高中数学解题中实施活动化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讨论与验证中找到更为简洁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大力倡导一题多解推动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施,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新性,让他们在解题中充分展现自身个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化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活动化教学的内涵与作用,结合高中数学知识的特征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引导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使其各项数学能力均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艳.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2022(21):88-89.

[2]李振国.高中数学课堂建模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20(10):67-68.

[3]查进林.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32-233.

[4]李安.基于新課程标准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认知与策略[J].成才,2022(24):49-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