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蒋雅斌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集探究、思考、运用于一体的学习体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文章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介绍,然后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探究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引 言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还要为未来的高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消除学生面对数学科目时的“畏难情绪”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任务,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内容,以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隐含的任务,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
在初中阶段,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便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事实上,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课堂秩序和考试成绩.且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缺乏創新性,在课堂上就数学重难点内容对学生缺乏耐心引导和启发,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任务设置缺乏针对性
新课改的推动为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部分教师尽管已经认识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会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对新时代教学理念的认识不足,刻意追求课堂趣味性,忽视了对学生主观学习需求的了解,尤其在设置学习任务时,没有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适当调整,而是安排学生对任务内容展开盲目的讨论,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偏离了教学重心和教学目标.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导致学生所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
实际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教学内容方面通常会以教材为主,同时加入历年考试重点内容,以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做题技巧.这种方式尽管能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但学生长期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倦怠感,还容易陷入认知误区,即认为数学知识是用来解决考试题目的,与生活无关.由此看来,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和拓展度,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不利于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师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改变了常规的“我讲你听”的数学教学模式,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充分融合,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有利于发挥学习主体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新思路,还是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首先,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其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存在的;最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
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广泛性,对学生而言其学习难度也随之增加.教师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查找、整理和分析资料,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够通过寻求教师帮助、同学间讨论等方法,获得问题的解决之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不仅能使其对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借助当前效果较好的微课形式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巩固.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提升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授“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关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同时将新课内容以框架形式梳理、汇总之后制成微课,并在课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思考“三角形具体分为哪几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在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的事物”等问题,举例说明“三角形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带着预习任务,对三角形的知识有初步了解,同时主动关注生活中的三角形,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经过课前预习,学生不仅提前对课堂学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还能自查自省,在上课时对不明白的地方更加留意,进而提高课堂专注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设课堂活动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主观学习需求,并以此为基准,创设出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兴趣的活动情境.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将学习任务融入其中,在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角色上,随时准备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把控好课堂活动的节奏,避免课堂活动脱离教学目标重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阶段设计数学教学活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逐步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比如,在讲授“三角形的稳定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引导学生观察、画出不同的物体形状,并通过讨论和动手操作探究不同图形的稳定性,思考三角形稳定的原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向学生布置思考任务,不仅能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对比,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有更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还能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分层设计学习任务
对学生而言,受各项因素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基于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教师的关注,通过完成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
具体体现为: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对本堂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将其划分为A,B,C三组.A组的学生负责完成较为基础的、概念理解层面的学习任务;B组的学生负责完成在基础知识之上的、以解决数学题目为主的学习任务;C组的学生负责完成逻辑性和理解力更强的题目及以拔高为主的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分层布置数学任务,能够充分照顾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能帮A组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帮助B组学生提升解题信心,帮助C组学生拔高学习能力.当然,该层次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学生得到良好的帮助和引导.
(四)拓展课堂学习任务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数学教材作为课堂教学重点,即便是拓展教学内容,也是将历年考试真题融入其中,在教学方法上一味采取“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被动学习和受局限的数学认知中逐渐消磨掉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要想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就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通过增加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增加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同时加入相应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新知识,以此实现数学课堂活动的高效开展.
比如,在讲授“相交线与平行线”相关内容时,完成基础教学后,为了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数学认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就学到的新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举出相关事例,如火车轨道、斑马线、围栏等,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之后,教师将学生分组,为其发放计数棒等学具,让学生用其摆出不同的相交形状并交流讨论“邻补角”“对顶角”分别是哪个.当然,为了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教师还可以限时,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提高专注力,同时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拓展学习视野.
(五)安排课后学习任务
在初中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包括课前预习习惯,还有课后巩固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学生的课后巩固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课后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学到的新知识有更好的巩固理解,还能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为了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要注意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避免布置无效的课后学习任务.
比如,在讲授完“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后,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布置以下“经济”方面的学习任务:“在某商场有一家服装店,为了清库存,店主打算针对牛仔裤做一个降价活动.已知牛仔裤每条进价60元,售价是每条100元时每天可以卖出20条.但现在降价活动开始后,店主发现每降价1元,就会多卖出2条裤子,但要保证每天1200元的利润,这样一来,同学们可以帮店主算一下,降价多少比较合适?”学生面对这样生活化的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很快就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算出两个根:x1=10,x2=20.结合店主的目的是清库存,就可以舍弃降价10元,而选择降价20元.教师通过布置这样的课后任务,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还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 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然,为了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性,除了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巧设课堂活动任务、分层设计学习任务、拓展课堂学习任务、安排课后学习任务等方式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育政策及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其在多元化的任务驱动教学中逐步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凤昌.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158.
[2]吕蒙.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51.
[3]杨芳.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229-230.
[4]孙维.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1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