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时间:2024-05-08

韦清玲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意味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将迎来高潮.文章以小学数学为范例,结合现实教学经验,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原则及策略进行总结,并提出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预设疑问、合作学习、增设活动、完善反馈等手段,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进而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及时吸收知识,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白银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2]G222)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剖析数学科目课程特色,对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以及学段目标进行清晰规划.在此文件的指导下,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深入解读新课标内各项改革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渗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后续深入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一、解读新课标内容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对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具体细化了数学科目核心素养,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支持与帮助,也设计编排了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评价”都做出了相应要求,倡导以“教学评一体化”形式开展相关活动.在实际教学中为充分贯彻新课标中的各项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凸显新课标所强调的全新教育理念.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更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焦点话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可盲目、刻板地强调核心素养的渗透,应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进行新课标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同时,为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教师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1.趣味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构建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了解并掌握小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在课堂中采取有效手段,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2.适度性原则.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渗透,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所存在的突出弊病.部分教师往往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倾授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遵循适度性原则,在讲授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阶段性的掌握所学知识内容,防止其出现较大的学习压力.3.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探索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新课标课程理念教学中的部分内容,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使评价深深地嵌入教学活动之中,以评价为润滑剂推动教与学的顺利发展,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由此可见,新课改背景下为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应及时转换自身教育理念,深入解读新课标中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设计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基于新课标背景,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所思考的首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广大教师借鉴参考.

(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是新课标中课程理念部分的重点内容.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在课程开始前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课题教学为例,在课程开始前,为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大家对于图形知识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建筑景观、街道、生活用品等图片,创设良好的情境,并鼓励大家观察图片信息,找出图片中所蕴含的图形,发现在展示的图形之中发现三角形的存在.基于这一发现,教师可以顺势引入“三角形的分类”相关知识.在班级内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形式,鼓励大家尝试自主操作与实践.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摆放、拼接,能够进一步深化对角、边、顶点、高等特征的了解,总结并得出:可以通过角度的测量方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将三角形中含有锐角、直角、钝角的三角形进行划分,同时可以通过测量边的分类方式,将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分为一类,将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分为一类.这一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形边、角知识.

(二)预设疑问,激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在课堂中自顾自地进行讲授,不仅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缺乏良好的提问意识.新课标重点强调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循序渐进具有深度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钟面以及表示时间的方法,掌握时、分、秒间的内在联系.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运用教师内时钟作为教具,指导学生观察时钟表面构造并思考:钟面都有哪些特点?以此问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分析与细致观察,学生给出:钟面上有三个长度不同的指针,每两个数字之间有5个小格子,最长的指针走得最快等答案.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顺利引入重点知识: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的相对较慢的是分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且共有12各大格、60个小格,分针走1格为1分,1小时=60分.接下来,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拨动班级内钟表表针,并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答上面所展示的时间,为增加难度,当钟面指示1小时24分的時候,教师可引导大家以“分钟”为单位进行作答,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对时间数量的理解.

如上,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提高自身问题解决能力.

(三)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成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此种学习模式能够确保每一名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意义重大.然而部分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盲目地设计学习小组,影响合作的质量.在高效课堂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爱好,全面考量合作小组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均衡性,进而以任务为导向进行小组合作,在探索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质量单位的基本表现形式,并了解千克、克、吨的内在联系.由于计量知识较为抽象,部分学生难以快速梳理其中的关系,为帮助大家迅速理清头绪,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天秤、食盐、挂面、洗洁精等物品,指导各组成员通过合作共同探索物品之间的重量联系.在合作中,学生可以在天平两侧放置不同质量的物品并进行记录.如:当组员在天秤左侧放置一袋质量为500g的食盐后,又在天秤右侧放置1kg挂面,此时天秤出现倾斜,证明1kg重量大于500g,而左侧再放入一袋500g食盐,此时天秤保持平衡,由此证实500g+500g=1kg即1000g=1kg.教师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测量、实践、合作、数据整理的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合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邀请各组成员前往讲台展示本组的测量成果,分享自己对物体重量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进一步深化对克与千克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

如上,在合作学习的支持下,课堂教学质量将会实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收获成长,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

(四)增设活动,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新课标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懈怠心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深化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律”课题教学为例,为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帮助学生深化先计算乘除、后计算加减这一运算法则,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富有趣味性的计算接力游戏活动,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小组,并为每组学生提供不同的练习题目.如:1号同学抽到题目为“买三个23元钱的篮球和两副15元的羽毛球拍共需要多少元?”经计算得出99后,将此得数交由下一位同学手中,2号同学抽到的题目为“小明有56元,小刚有(第1道问题答案)元,若二人合资想要购买单价为28元的游戏卡片,他们一共能购买多少卡片?”第二道问题需要依靠第一道问题的答案完成,倘若在第一道问题结果出现失误,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的结果.以此类推,直到小组内学生完成全部计算任务,教师对大家的结果进行审查,及时指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如上,教师通过开展活动能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步入初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五)完善反馈,优化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新课标中对教学评价也进行了明晰的阐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由此可见评价能够促进教与学的双向发展.在傳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往往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此种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新课标理念严重相悖.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重视评价活动的积极作用,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在良好的氛围下促进教师“教”以及学生“学”的双线发展.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教师应利用课程结束后十分钟时间进行评价,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缺乏合作意识、动手能力较弱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改正.当教师评价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下发自我评价表,指导学生自主填写.

学生在表格填写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反思并总结本课所学重点知识,同时能利用评价的方式,及时梳理自己在学习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基于学生所提供的自我评价表,教师也可以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更为和谐高效的学习课堂.

如上,教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使得评价内容深深嵌入教学活动之中,发挥评价的优势导向作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深入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深入剖析新课标实施内涵,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渗透.基于学生思维特点,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帮助其在高效的课堂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神奇与魅力,使其在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自身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小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向研究[J].考试周刊,2021(A4):40-42.

[2]曹丽丽.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求知导刊,2021(51):55-57.

[3]李光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江西教育,2021(24):5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