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4-05-08

何东荣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师开始将目光放在提升课堂效率上,从而帮助学生减轻课后负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探寻最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这样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文章以“双减”政策的提出与推行为背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的主要思想在于缩减学生的作业总量与时长,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以达到“双减”的目的.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教育改革落实的过程比较顺利,但在减轻课业负担上却始终收效甚微.下面,笔者针对这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分析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当前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国,“双减”政策开始如火如荼地落实下来,但依然不乏一些地区仍然在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始终难以提升,在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方面成效并不显著.比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缺少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因此多数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极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提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一定关联,很多教师都是依照教材实施教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内容也非常无趣,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教师只将精力放在成绩的提升上,在讲题时缺少对解题思路的拓展,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解题的能力;还有一些教师无法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无法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学习效率普遍不高.这种情况下,必须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负担的方式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将“双减”政策深入落实.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很难提起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这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非常不利.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这一点至关重要.从改革意义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营造出全新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从而构建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同时,深化教学改革目前完善和优化教学体系一个重要表现.

现在教育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伴随“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小学数学课堂的诸多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这种教育形势下,教师应该积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数学课堂,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非常有趣、生动,将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其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但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要想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可谓任重道远,如何开展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双减”不仅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要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内外两方面引导其形成高效、科学的自主学习习惯,强化数学学习的能力.所以,在调整数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切入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并且考虑到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其提升学习成效.一切教育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天性开展,才能将其对数学学习的激情激发出来,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加充沛的活力.例如,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尝试在导入环节创设更为丰富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将学习内容引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同时对班级学生进行划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方式了解组内各个成员对体育活动的爱好情况,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并且制作条形统计图.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异常活跃,不仅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开阔了,同时通过学习联系生活的方式,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思考的維度也更加丰富,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很好地达到了“双减”的目的,达到了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学习重点,调整教学节奏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上,多数情况下,教学时间都非常紧张,教师认为每个知识点都重要,都想详细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实际上如果一堂课太过紧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非常紧张,纵然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大量的知识,学生也难以有效掌握,甚至可能会出现排斥的心理.在“双减”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成绩,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应适当调节教学的节奏,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可显著提升教学成效.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的教学中,小学生对小数知识比较陌生,但小数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应用非常宽泛,因此这一部分教学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凸显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对于重点知识可以透彻理解.课堂上教师采用对比方式实施教学,将一组整数、小数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且找到二者存在着哪些区别.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相比整数、小数后面多了一个小点.这节课的教师重点就是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但是教师要注意一点,课堂上对小数知识的讲解不宜过多,整个课堂要做到张弛有度,讲解要有所侧重,由浅入深地进行.这样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快,充分达到了“双减”的目的.

(三)实施微课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纷纷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革新,如运用微课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往往并不显著,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精心筛选重难点制作微视频,然后利用技术设备展示给学生们看.教师利用微课导入课堂,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带着满满的激情进入课堂学习之中.微视频的素材既可以是从网络上搜集的课件内容,也可以是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现,为学生展现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图形运动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特征,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要求比较高,教师若是一味地讲解知识点内容,学生可能难以透彻地理解与掌握,所以可利用微课导入课堂,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图形运动形成更加具体、直观的认知,从而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得课堂教学的成效显著提升.

(四)简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成效

从调查研究得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况,同时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情况,帮助其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成效.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适当简化数学知识的复杂性,使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例如,在“小数乘法”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可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比如,每个煎饼3.5元,红红共买了4个,请问她需要支付的总钱数是多少?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着计算,或者与同桌讨论如何计算,再公布答案,让学生对自己给出的结果进行验证,教师针对性地给出总结与指导.这样一来,在生活化内容的引入下,数学问题很容易就得到了解决,同时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产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结合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他们的认知基本上来自学校教学,虽然升到了五六年级,有了一定的储备和积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数学知识素养比较高了.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以加深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更好地掌握他们的认知特点及规律,明确其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并给予针对性引导,使其自主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之中.例如,在“倍数与因数”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倍数与因数进行认识和了解,然后让他们猜一猜二者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倍数与因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并且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比如,教师给出一些数字:2,4,5,6,8,9,11,12,然后向学生提问:以上数字中,有哪些数的倍数是“48”啊?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探究过程,同时充分尊重小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极大地激发出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兴趣.

(六)巧设练习题目,丰富课堂活动

(七)借助多媒体技术,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数学课堂.从教学实践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全新的课堂,帮助学生获得非同寻常的学习体验,以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具体来说,在数学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结合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动态化图形,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图形,深刻把握好图形存在哪些基本特征.因为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非常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在理解知识点时的难度也显著降低.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会为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视频内容所吸引,与此同时,在多媒体生动、有趣的课堂上,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时也会更加快速,这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非常重要.

(八)开展教学改革,融入常态教学

虽然当前高效课堂的创建如火如荼,但小组合作探究在平时的教学中依然很少实施,只有在公开课上才会被一些教师运用,甚至还有一些课堂会滥用合作探究与讨论的学习方式,这种课堂缺乏科学探究的机会,新教学模式俨然流于形式.因此,现在的课堂改革就是要将新教学模式融入常态化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设计的问题情境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活动内容一定要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同步,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其次学生的思考需要一个过程,要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最后对于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让他们在充分地探究、交流以及比较后,对所学知识进行优化与组合,最终完成筛选,做出最为正确的判断.

(九)设计分层作业,满足学习需求

当“双减”政策提出并落实以后,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关注.此前,多数教师对这种方法并不重视,随着“双减”政策落实,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布置作业,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成A,B,C三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为学生布置作业.此种背景下,教师需要对每一道习题精心设计,仔细查找资料进行备课,当然,这些工作都要在课前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仅要求涵盖基本知识,還要注意题目的梯度与深度,确保水平低一些的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学生的层次.对于教师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任务,一个势在必行的任务.

结 语

综上,减轻学习压力不能只通过政策实施解决,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一同努力才能实现.“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环节进行巧妙设计,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燃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其学习的自主性,达到“双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庆.“双减”让课堂更轻松———关于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研讨[J].名师在线,2022(29):62-64+67.

[2]王兴洲.“双减”在落地作业改革在行动———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2(04):238-240+243.

[3]庄炳渊.创新增效,控量减负———“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28):97-1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