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慧敏 (厦门市莲龙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注重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因为处于小学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可能对数学知识存在着陌生或者排斥的态度,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善加引导,注意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就一定能够对数学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首先,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是从2017年开始知道并开始了解“核心素养”这个名词的,教师大概是从2017年左右接触到“核心素养”的,这说明教师时刻关心着国家对于教育的大政方针,也说明国家对于核心素养非常重视,所以对于核心素养的宣传非常到位,并且从国家和教师两个层面,都认为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所以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出现的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最多的词频就是“能力”,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都非常认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在问到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时,许多教师都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并且他们的观点符合了六大核心素养框架的内容.
在“图形与几何”模块的访谈中,当问到教师对于自己教过印象最深或者是觉得自己设计得最成功的课是哪一节时,教师分别提供了自己觉得最成功的教学设计片段,笔者通过研究教师的教学片段以及提出了相关的问题,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之后,笔者发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掌握知识,并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我,这一点既符合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也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师的课堂中,教师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了理论知识的讲述,他们还充分地给了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图形的形状,并且也给了学生合作交流与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享受课堂,并且许多的教师还能够充分地结合生活实际,用一些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物体的形状,感受到图形与几何的魅力,从而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比如,在向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教师通常先让学生自己预习教材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果有实物的话,可以将实物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究,这样,既采取了课前预习的方式,又采取了课中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地了解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并且通过讨论,可以通过学生间的认知冲突,让他们能够从激烈的讨论中,清楚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构成要件.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教师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认为图形与几何非常难懂,缺乏对于图形构成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初步认知,让学生在图形的构造中,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图形与几何,具有更加敏锐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许多教师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空间图形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接受得很快,有的学生接受得很慢,所以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对于接受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男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衡,一般来说,每个学校中的女教师都居多,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普遍接受的都是小学数学女教师的教育,虽然不管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他们所教的数学知识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教学风格却是不同的,男性和女性在思维上多少也会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充分地接受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共同教育,这样就会使他们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教师,从而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会达到一定的平衡.并且在小学的教师中,硕士或者是博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普遍较少,小学数学教师这个职业对于许多高学历的人才而言,发展的空间不足,提升的空间也有限,并且工资待遇并不高,所以很多高学历人才都不考虑做小学的教师,但是曾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而且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所以要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必须引入高层次的人才.
在目前,很多的小学尤其是乡村的小学中,由于教师非常缺乏,所以学校就不得不向教师施加更多的压力,教师每个星期所上的课时会非常多,并且有的数学教师还要兼职带其他的副科,所以就会导致教师的精力不够,这样会造成教师教学质量无法提高,而且在许多的小学中没有充分地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小学的数学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还要帮忙做一些其他的杂事,这样就会使小学数学教师的才华不同程度地受到埋没.而且在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就比如“圆的周长”这一节课中,许多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结合生活的实际,不注重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也不注重对于教学设计的创新,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理解圆的周长这一节课时,感到非常吃力,这就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和刻板印象,接受圆的周长的计算方式,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另外,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也不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并且在很多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于导入情境的创设,很多教师觉得情境导入非常浪费时间,而且他们认为创设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用处,所以,教师往往在上课时,采用的是单刀直入的方法,通常都是直接忽略掉导入环节,直接进入教材知识点的讲解,而且很多教师都是借助于教案,在课堂的设计中,没有注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年纪比较大,所以他们仅仅依靠的是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讲授,而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所以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
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但是他们进入学习状态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学生在具体的氛围或者是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够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只要拥有了数学学习的状态,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数学学习的体系,并且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去学习,学习的效率也才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创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经常跟着父母在饭店吃饭,吃饭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圆形的、方形的或者是其他形状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一步地提出问题:“如果餐厅想要用花边装饰每一个圆形的桌子,那么每个桌子需要用长度为多少米的花边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就会立马对问题有一定的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找机会向学生提出圆的周长这个概念,引导学生先学会用尺子测量圆的周长,然后再进一步学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有趣的情境能够非常有效地引出重难点,学生在情境当中既可以学习到知识点,又可以快乐地学习.
另外,在学生学习圆的周长这一模块时,应该是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可以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旧的知识中,掌握到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已经学过的知识与还未学习的知识中一定存在着一些衔接,让学生先从简单的知识入手,进而逐渐地深入,最后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时,可以先用复习四边形的周长的方法,询问学生长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应该如何计算,让学生回忆以往的知识点,然后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是四边之和即为周长,进而引出圆的周长这一概念,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又该如何计算.从熟悉的知识出发,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知识的领域中,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将新旧知识点做一个联系和对比,然后更好地进行记忆和总结.
教师也可以采用认知发展法,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发展中得到新的理解,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新知识时,还是在复习旧知识时,都应该有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课堂所要教授的内容,确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比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先让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不难得出答案,然后教师继续询问学生正方形的周长是由什么决定的,然后再引出圆的周长是由什么决定的,并让学生自己运用测量工具,动手去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在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会有更多的思考.同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当然学生在实际测量圆的周长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于周长的理解.
学习数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可能需要经过多次猜想,然后不断地推翻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行验证,而且数学本身是非常严谨的,那么学生很可能在推论的过程中犯错误,只要稍微不注意那么结果就会错误.但是在不断猜想和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圆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去探讨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有学生可能会推测:“我认为圆的周长就等于两倍的直径长,因为圆的周长肯定比直径要长.”有学生思考后立刻反驳:“我认为不对,圆的周长应该不止两倍直径才对,因为曲线肯定会比直线长,而且两点间明明是直线最短,那么很明显圆的周长就是大于两倍直径的.”学生思考后表示认同,又有学生提出另一种猜测:“我认为圆的周长会等于四倍的直径长,因为圆的周长肯定是大于两倍直径长的,也大于三倍直径长,所以应该刚好等于四倍直径长.”这时候学生陷入沉思,随后有学生立刻反应过来认为这个猜测不对,如果有一个圆内含于正方形,这时候很明显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圆直径的四倍,但是圆的周长很明显不等于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会小于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因此,可以进一步推导出这个猜想是不成立的.那么,学生随后很容易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应该是大于三倍直径长但是会小于四倍直径长.在这个不断猜想的过程中,学生的很多猜想都被推翻,这是寻找正确结论的过程.学生很难一次找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通过不断猜想、不断论证最终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另外,很明显,学生在不断猜测、不断推论、不断证明的过程中进行了独立思考,这非常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做一个总结,将学生的猜想以及猜想不合理之处进行总结,让学生对于错误结论有一个更清楚的把握,同样,学生对于正确结论的原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并且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如果仅仅是背诵、记忆教材上的概念,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点的,也根本没有办法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题目和生活当中.提升数学能力必然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只靠上课认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样是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而且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思维是在练习中不断形成、不断培养的.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学生的年纪还是比较小的,那么在学习完新的知识点之后,如果教师不加以复习,学生可能很快就忘记知识点,不知道自己学习了什么内容,也不知道概念及公式到底该如何运用.这时候课堂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教师在讲完所有重点知识后,再为学生出几道题目加以运用,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熟练程度会立刻提高.当小学数学教师讲解完圆的周长公式后,就可以随机出几道题目:“如果圆的半径是2,那么圆的周长是多少?”学生思考后运用公式立刻回答道:“4π.”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注意,如果圆的直径是5,那么圆的周长是多少呢?”这时候,回答的声音可能就不一致了,有学生可能会回答:“10π.”又有学生会回答:“5π.”教师再强调一下题目给的条件是直径为5而不是半径为5,强调后回答10π的学生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答错了.然后教师告诫学生一定要注意题目所给的条件,看清楚到底是半径还是直径,不能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最后教师再为学生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练习,加强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很明显如果只靠上课听讲将公式背诵下来是不够的,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就很容易弄混条件,对于直径和半径无法很好地区分开来.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公式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能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练习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过程,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也是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非常重要,核心素养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会有非常大的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