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杨利强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范仲淹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不断的探究,并且训练自己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主要就是从新课程改革目标入手,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学习能力,更加有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进行生活化教学,丰富教育资源,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意识、学习意识,使其能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点与解题技巧,并且更加积极对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挖掘.利用多元化的方法与途径,实现学用结合、内外互动的生活化教学,提升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因为需要负责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所以在准备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过程中,没有对素材的准确性进行充分的考量,导致素材失真,学生对于生活素材也缺乏良好的感受,甚至纠结于生活基本情况与素材不吻合的问题发生,忽视数学教材的内容[1].例如,教师经常创设购物情境生活素材,并使用十元、二十元购买物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某种物品的最低价格高于二十元.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失真的生活化教学,会影响其认知水平,甚至影响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比进行数学思考要重要.但是有些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同时,没有以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作为核心,并学习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探究,而是默许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而不是对数学内容进行思考.虽然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只有积极地利用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了解到数学与生活存在的差异、联系,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究教材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且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有些教师由于教学观念、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无法贯彻到实处.在开展形式化课堂教学的阶段,生活情境、教学内容、生活素材的联系较少,或是与学生的基本认知不相符,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与普通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较,生活化教学如果流于表面,不仅无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还可能导致原本简单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原有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学模式,会使课堂更加单一、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大都忽视了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存在的差异.虽然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影响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教学实践的阶段,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与自身存在的差异,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此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学体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开展的阶段,教师需要对生活化的内容有全新的认识与体验,并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到各个环节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能在全新的社会生活环境下学习,并准确地把握、理解与学习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能在生活化情境中,更加快乐地学习与应用数学知识[3].下面以“圆的认识”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提问:公交车、自行车、小轿车的轮子都是什么形状?学生纷纷回答:“圆形.”如果车轮不是圆形的,会怎么样呢?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漫情境,想象动物园开运动会,小猴子、小兔子分别开着不同形状车轮子的自行车准备比赛,如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猜测比赛谁会获胜.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的形式,为学生播放比赛的过程,只有骑着圆形的小猴子一直在平稳地前进,而三角形、方形的轮子则艰难前进.利用这个小游戏,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掌握圆的概念,并且在愉快的课程教学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目标,就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如果在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没有了解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失去意义.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后,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在激发学生信念以后,培养学生的生活化学用能力.下面以“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并借助测量工具,对茶几、餐桌、书桌的宽度、长度进行测量.利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地计算家具的面积.不仅仅能使得学生很好地体会与掌握相关的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习能力.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阶段,教师应当以实质性行为、开放性理念为核心,并探究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积极地促进生活化教学、生活化课程教学活动.在丰富课程教学形式的同时,优化课程内涵,有效地增强课程教学深度.下面以“正方体、长方体容积与体积”的相关知识学习为例,在学习相关数学概念的阶段,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激发学生的研究与思考.如衣柜在家里占据空间的大小,则是衣柜的体积.衣柜中能容纳的物体,则表示衣柜容积的大小[4].基于此,在数学课程教学的阶段,实现生活资源、课程教学理念的相互融合,并且生动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再如,以百分数应用相关知识教学为例,以享受优惠折扣的生活资源为例,能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有效地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普遍都存在心智发育不完善的情况,具有贪玩、好动的活泼心态,无法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基于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教师就需要借助科学化的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多元化、丰富的体验教学活动当中.在培养学生求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的体验,进而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效应发挥出来.下面以“长方形周长公式”的学习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校足球场的四边的长度进行测量.学生经过测量以后得出了周长=长+宽+长+宽;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发现了长方形的宽度、长度都是分别相等的.学生也提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教师需要适时地引导与激励学生,提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的结论[5].再如,以“百分数的应用”的知识教学为例,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售货员、顾客,学生以七五折购买数学教材,并进行折后价格、原价的比对,了解百分数的用法,使其能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到折扣的关键意义.由此不难得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工作,可以显著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水平.只有放大生活化教学效应,并且不断创新数学教学体系,才能发挥良好的教育实质性效果.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加强对网络的应用,就能实现教学资源的获取,进而在众多资源中提炼出生活化教学的视频和素材,进而使其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且这种新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一定区别,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多媒体素材,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简单来讲把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在教学中,可以实现生活化教学.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地利用网络为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此同时勾勒正方体和长方体结构,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增强学生对几何体中的点、线、面的认知,借助具体形象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还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感,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致力于以学生为主体,所以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明确生活化教学主题后,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小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生自身的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促进学生认知发展,鼓励学生在逐步实现个人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分数与小数互化”时,上课前期可带领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尤其是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加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之后再加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用生活化例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促进小组积极探讨,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能学会小数与分数互化方法,教师只需要布置探究主题,对学生积极引导即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数学教学活动多元化,进而加强对生活化素材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使其能熟练掌握.为此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来看,为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加强对各种模式的选择,从而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丰富教学模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混合运算”时,可为学生设计超市购物情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参与中加强对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则的掌握,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又比如在为学生讲解“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时,可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正方体小箱子,并带到学校中来,让学生对箱子的形状进行观察.之后进行裁剪、折叠,总结正方体的特点,并清楚具体的构造,进而让学生分析探究得出最终的结果,再为学生设计情境,让学生为母亲准备母亲节礼物,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礼物盒进行制作,最后教师加强对学生引导,促进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提高对“第一课堂”重视度,还应加强对“第二课堂”的构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体会数学的魅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生活实践资源,根据学生生活环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在第二课堂的探索中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并加以巩固.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最小公倍数”时,当为学生渗透完基础知识后,可为学生引出相应的问题:如果家里装修,需要为家里铺砖,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前后桌之间进行相应的探讨.探讨完之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大胆地叙述,根据探讨的结果为学生指出设计方案是否存在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如微课和公众号,进而促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法还能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使其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动力.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尤其是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发挥出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效用,就需要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提升其综合能力,通过努力钻研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努力学习更多新的数学知识、解题技巧.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决定整体的教学质量[6].下面以“物体体积”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计算液体的体积.如使用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将想要测量的物体放入杯子中,从玻璃杯中溢出的水就表示物体的体积.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数学实验、解题技巧,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不仅仅满足于进行教材知识的教学,而是需要将教材上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与自身的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真正以生活中的现象解决数学问题.
总而言之,数学属于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还需要利用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制订规范化的管理标准,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稳固的基础.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在实现数学教材教学与实际生活相互融合的同时,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更加灵活地利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