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营造“互动”课堂生态课堂教学的优势

时间:2024-05-08

冯琳

【摘要】在新课改的课堂教育模式下,所谓互动课堂、生态课堂,就是教学开放、师生互动,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授课氛围.师生交流充分,课堂气氛自由、平等、和谐,才是互动、生态课堂的教学重点.互动、生态的教学课堂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每名学生个体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生态课堂;教学优势

生态化的课堂是通过生态的角度来对课堂教学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以及优化组合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综合的实践运用,提倡人文性和高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互动课堂生态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促进学生的思考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把教师为主体的讲解式变成以学生为主的任务式,也就是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并讲明具体的操作的要求、方法和步骤.在任务的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设计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动手实践”“集中讲解”等创新的方式,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利用更多省时高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比如,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时候,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出示一个缩小了长方形的长的图形——正方形,要求学生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就会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长×宽来计算.这时候教师稍加点拨:这是个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恍然大悟得出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边长×边长.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渗透方式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的学生来说,强制性的学习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们处于一个爱玩的时期,此时他们的求知欲是非常大的.所以,要使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时间”这一节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表,然后告诉他们,比如,“七点半是吃饭的时间,八点是上课的时间”,联系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和记忆.再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三视图”时,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些正方体,然后摆出不同的造型,让学生进行实体观察,然后再画出三视图.这样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然后再让他们投入学习中,比直接看书讲解、做题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比直接灌输效果要好.

(三)加强课堂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在生态的角度上可以看作一个生态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和分析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构造适合大家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的教学中应该安排适当的教学方式.但是如今师生之间的互动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教学环境不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互动的策略不恰当等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生态课堂的教学优势

互动课堂生态课堂的教学有很多优势.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个的独立的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育模式相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互动的课堂强调的是“参与”,在课堂上对调动师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应该重视,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生态课堂的教学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教学的互动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听课时被动接受知识而学习的消极性,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完成教师所制订的学习任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学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表现为学生在课后可以认真阅读和查阅相关的资料,以此满足课堂上教师讲课的需求,能够和教师同学们一起进行相关主题的探讨.学生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在知识上的距离,加快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速度.另外,教学互动也可以促进教师对课堂的反思,促进教师钻研材料、用心备课,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反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最后,互动课堂的生态教学最直接的优势就是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而促进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这也是教学互动对课堂所产生的最直接的改变.

三、小结

生态课堂追求的是互动、尊重、有趣、效率,实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在生态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以學生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兼顾每名学生的发展,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阿娜.基于生命化教育观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构思[J].长春教育学院学,2013(21):154-155.

[2]杨冬梅.课堂教学生态观阐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64-16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