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几个问题与策略

时间:2024-05-08

陈娜萍 章浩伟

【摘要】初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整体过程,做好衔接工作至关重要.衔接的问题主要来自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存在问题,寻找衔接策略,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策略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刚刚升上高中的教师,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来自教材编写、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方面.

一、衔接问题的产生因素

(一)教材编排

1.初中数学教材部分知识点脱节,高中需要边补充边应用.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初高中数学教材都进行了各自的修订,对原有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删减,这样“不统一、不同时”的修订就导致了有些内容高中需要用到,而初中没学或基本不做要求,如立方和(差)公式等,使得学生不熟悉该部分内容,造成衔接困难,影响了新知識点的掌握.

2.高中数学教材中个别重要知识点未专题化,不易与初中对接.如二次函数,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设有一个章节专门学习,明确要求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用描点法做出二次函数图像,并能从图像中得到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到了高中,二次函数的地位只增不减,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如探索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复合型二次函数的图形变换.而这些知识点分散在高中教材的多个章节,甚至有的未以文本的形式出现,这就导致课堂没有相应课时衔接初中所学的二次函数内容,造成基础不扎实.同时,学生学习后又不容易形成知识系统,致使本模块内容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师教学

1.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初高中教师是独立教学的,这样直接导致大部分高中教师对初中课标教材不熟悉,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相关内容,如十字相乘法,教师往往会默认学生已熟练掌握,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过渡困难.

2.初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迥异,学生过渡过程有些不适应.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加上知识点少,教学过程往往比较形象具体,还能做到一题多练,学生容易掌握.然而,高中内容比较抽象,课堂容量大,并且需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生要求明显提高,且多数高一教师刚刚完成高三教学,还拘泥于毕业班的教学模式,对高一新生的学习能力把握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一下子无法接受高中的教学方式.

(三)学生学习

1.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初中的听课、做题模式.初中生心智不成熟,学习较为被动,不能自觉做到预习、复习、反思等环节.然而,高中数学知识点多、难度大、创新性强,很多学生仍然拘泥于原有的学习模式,往往就出现了问题.

2.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初高中学习衔接不上.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需要以初中的旧知作为新知的生长点继续学习.然而,这些学生往往具有严重的畏难情绪,对待数学的学习态度是一再逃避,严重影响数学的学习效果,降低数学的学习效率,不能顺利地完成初高中数学的过渡学习.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策略

1.完善初高中数学教材,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及整体性.高中实施文理不分科后,对数学学科的影响较大,首先要面临的是高中教材的大幅度修订.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材会在新的高考模式变革下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在新一轮的初高中数学教材修订中,能够更多地参考一线数学教师的意见,增删相关内容,把重要知识点模块化,有助于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连贯性.

2.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开展一些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研讨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初高中一线数学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模拟高一教学,共同探讨课堂的授课方式,从中寻求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同时,增强现有初高中教师学段的流动性,例如,以初一到高一为一个学段,初三到高三为另一个学段,进行更大循环的教学.只有让数学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衔接效果.

3.引导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从初中开始就要引导和督促学生预习-听课-复习-做题-反思的学习模式,到了高中,更加需要强调前后两个环节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切实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渡过初高中数学之间的这道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