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路径

时间:2024-05-08

林春燕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与学者意识到计算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此倡导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综合水平,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计算能力提升与强化的过程,其实这也是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路径

一、引 言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化与培养,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即可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遵循由表及里的教学过程,逐步发展强化,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着手于最简单、最直观的笔算练习,当学生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再口算,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获得进步与发展,逐渐过渡到思维逻辑层面,引导学生进行心算,最终实现综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利用笔算练习,提高笔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依然处于初级水平,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容易出现上课溜号、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同时逻辑方面的计算运用、数学公式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是学生认知层面的陌生领域,导致小学生在计算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现算完就忘的现象.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笔算练习并配以适当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问题,强化学生的笔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例如,在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时,为了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从笔算练习、笔算竞赛入手,为学生精心策划数学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笔算竞赛活动之中,并通过指导学生对进位点与退位符号的标注,避免学生在笔算竞赛中出现马虎、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计算难题,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具体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是否都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數的计算方法呢?我们要组织一场笔算竞赛活动,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学生(信誓旦旦):放心吧!一定难不倒我!

教师:求14+30,18+41,22+47,41+24,26+54的答案,我要选出几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列竖式计算,剩下的同学在台下进行计算,看一看谁做得最快,且准确率最高!

(激发学生的竞争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投入笔算竞赛之中)

学生1:14+30等于44,这道题对于我来说太简单了!

学生2:18+41等于49,根本难不倒我!

学生3:22+47等于59.

学生4:41+24等于65.

学生5:26+54等于70.

教师:同学们,他们所做的答案与你的答案是否相等?如果做错了,你能帮他们改正过来吗?

学生1:我发现18+41并不等于49,答案应该是59!由于他没有将十位数的1与4相加,所以计算结果出现了错误.

学生2:22+47的结果与我计算的得数不一样,应该等于69才对!原因是她忘记将十位数的2与4相加出错,存在计算马虎的问题!

学生3:26+54应该等于80!她一定忘记进位了!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展开笔算竞赛,让学生在黑板上运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求和计算,可以让学生直观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指正错误的方式,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积极参与到共同计算中,锻炼学生的动觉、视觉、思维等多重感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做错的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问题,并积极改正过来,而计算正确的学生通过指正错误,也使自身的笔算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共同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笔算的关键在于动笔练习,教师每节课开课之前可以安排3道笔算练习,这样的练习不会占用太长的上课时间,但是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每天巩固一遍笔算方法,在不断的笔算练习中,通过批评指正,改正错误,让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弥补学生的学习缺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利用口算练习和口算技巧的积累,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与心算的重要过渡环节,与笔算相比,口算只是把笔算的计算过程转变成口头计算的方式,学生不需要动笔,即可得出相应的答案,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形成良好的笔算能力后,围绕教学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利用口算练习,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以口头叙述题目,并在脑海中展开竖式计算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为学生设计口算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口算训练中,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口算题卡拿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位置,依次站起来,回答口算题卡中相对应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比一比,看一看哪名学生回答最为准确,并对其进行表扬与赞赏,达到锻炼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目的.实际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87-19等于多少呢?

学生1:等于68!将19当作20,计算87-20等于67,由于19比20少1,应该将答案加1,等于68!

教师:44-16等于多少呢?

学生2:等于27!先计算个位数字,4-6不够减,需要借位,14-6等于7,随后计算十位数字,4被借走一位,变成3,3-1等于2,将其个位与十位数相结合,等于27!

教师:再考虑考虑,不要着急!老师相信你!

学生2:等于28!我把14-6计算成7了,应该等于8才对!

教师:36-18等于多少呢?

学生3:等于16!先进行个位数计算,6-8不够减,需要借位,16-8等于6,随后计算十位数字,3被借走一位,变成2,2-1等于1,将其个位与十位相结合,即为16!

教师:真的吗?

学生3:不对!等于18!

教师……

教师通过组织口算竞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口算竞赛的实践活动中,不仅能让学生处于注意力集中的学习状态,还可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说出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计算反应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在自己的脑海中默默进行口算练习,提高自身的口算能力,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改变过去严厉批评的教学方式,运用鼓励、支持的语言,使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展开口算,得出最终的答案,当学生回答正确后,可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骄傲感,提高学生的口算信心,克服自己的口算难题,保障教师的教学效果.

有些口算的技巧,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讲课中穿插讲解,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算正确率,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升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例如,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时,经常会遇到“15×15= 25×25= 35×35= 45×45= ”这样的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列竖式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并板书出来:15×15=225,25×25=625,35×35=1225,45×45=2025.再让学生观察这些等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仔细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特点?

学生1:我发现每个算式都是几十五乘几十五的,随着因数的增大,积也在增大.

学生2:除了他说的我还发现,每一个积的末尾都是由数字2和5组成的.

教师:你们的发现真有价值!再仔细观察,你还会有更重要的发现!

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谁有新发现了?

学生3:我发现,因数中十位上的数字乘上比它大1的数就是积中25前面的数.

教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学生3:比如说15乘15吧,十位上的数字是1,1乘上比它大1的数也就是2就得2,得出来的这个2就是积中25前面的数,积就是225,25乘25中,2乘上比它大1的数3得6,再在6的后面添上25,即625就是所得的积.35乘35也是这样的!

教师:呀!还真是这样!大家说是不是?

学生们:是!

教师:谁能像他刚才这样再说一说45×45的积是多少?

学生4:十位上的4乘上比它大1的数5得20,再在20后面写上数字25,积就是2025!

教师:大家再像他说的这样,一块说一遍好不好?

学生齐声再说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刚刚得到的新结论)

教师:我还想验证一下他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这样,你们先用他的发现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得数,我再用计算器验证一下是否正确:55×55= 65×65= 75×75= 85×85=95×95=

学生说答案,教师拿计算器验证.

教师:通过验证证明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你们真是些了不起的孩子!以后我们可以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做题了,这样既能节约做题时间,又能提高计算准确率,大大的赞送给你们!(教师竖起大拇指)

再如,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后,会遇到“11×11= 12×11= 13×11 14×11= ”这样的题.这类题的计算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请大家列竖式计算以下算式的结果,再思考:观察每个算式的因数与积,你有什么发现?11×11= 12×11= 13×11 14×11=

学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而且都是十几乘11的算式.

学生2:前面的因数越大,积也就越大.

学生3:我发现第一个因数是几,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就是几.

学生4:我发现积的第一个数字都是1.

学生5:我还发现积中间的数字就是第一个因数两个数位上的两个数字之和.

学生6:我发现它们的积都是三位数.

教师:同学们真棒!那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你的发现吗?

学生1:十幾的数乘11,积是三位数.

学生2:十几乘11的积,就是把十几的两个数字分开,中间让它们相加.

教师: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十几乘11的积,就是十几的数两边分开中间相加.

教师:下面利用我们的伟大发现做几道练习:15×11= 16×11= 17×11= 18×11= 19×11=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把刚才的十几改为二十几、三十几……我们总结的方法还能用吗?

学生举例试试.

学生1:我觉得我们的方法还能用.

学生2:虽然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还能用,但是在计算的时候还要注意,如果中间相加的时候满十了,还要向前一位进一.比如84×11,把8和4分开,中间数位上8+4=12,这时候只能写2向前一位进1,这样前一位的8就变成了9,所以结果是924.

教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他的回答很精彩,此处应该有掌声!

……

教师:孩子们,你们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老师相信,你们的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强!

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举例验证.每个结论的得出都经过了自己的参与,所以他们对结论的理解更深刻,在以后的运用中会更加得心应手.随着这种活动的增加,学生积累的运算技巧越来越多,计算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获得深深的成就感,因为很多“伟大”的方法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来的.这类活动能有效帮孩子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让他们在信心的指引下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与笔算相对比,口算在练习中帮助学生节约大量的笔算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做题效率,这也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掌握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组织学生参与到口算训练中,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口算计算技巧,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强化.

四、利用心算练习,提高心算能力

心算作為口算发展的终极阶段,需要学生利用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此化解数学问题,不再需要依托于其他外在条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与心算指导有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展开心算指导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数学题目展开,在脑海中明确思考方向,帮助自己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熟练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式,并学会运用乘法与除法解决问题,由一百以内的数字计算,逐步过渡到万位、亿以上的数字运算,从而形成坚实的数学计算基础.基于此,教师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技巧讲解时,教授学生心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心算技巧,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具体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讲解,想必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要出题考考大家,看一看你们的掌握情况!

学生(异口同声):放心吧!难不倒我们!

教师:计算出各组问题的结果,说一说有哪些不同之处?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出不同的计算问题,即31×21,21×41等,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

学生1:第一道问题,答案等于651!

学生2:第二道问题,答案等于861!

教师:同学们,我要教大家一个更为简便的心算方法,记住计算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譬如,31×21这道题,利用这个口诀,同学们尝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1:3×2=6,3+2=5,1×1=1,将其联合起来,即为651!

教师:你们可以利用这个口诀,对21×41进行验证,注意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时,需要用0进行占位.

学生2:2×4=8,2+4=6,1×1=1,将其联合起来,等于861!

教师通过此种教学方式,教授学生心算口诀,使学生依照口诀进行计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教授学生更多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计算思维的应用更加灵活,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强化学生的心算水平,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力与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能力可以利用后天的努力训练强化而来,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能力,进而组织学生展开笔算、口算、心算等强化练习,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后天的练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强化自身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秘,使学生更加喜爱数学学科.

【参考文献】

[1]蒋凯.解题反思:实现学生自我提升的有效路径[J].数学通报,2018(11):54-56.

[2]孙敏.基于学习能力提升的数学单元整体结构教学的探索[J].数学之友,2018(6):14-17.

[3]蔡丽南.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生除法计算能力[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9):23-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